一群北京人談股票
『壹』 北京人說話和普通話接近嗎
北京話跟普通話不一樣。普通話說得很好的人聽不懂北京話,甚至電台的普通話播音員到了北京都聽不懂北京話,這就是現實。這個事實說明了普通話和真正的北京話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然而各種書上明明寫著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腳本的,這給國人造成很大的困惑:普通話到底是不是北京話?普通話跟北京話到底是什麼關系?
為了弄清楚北京話和普通話的關系,很多人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答案。希望能搞清楚這個國民生活中最基本的語言問題,希望能得到一個清晰的關於普通話和北京話的概念。事實上普通話是不是北京話呢?這一點歷史會告訴我們答案,因為普通話不是憑空出世的,他也是跟世界上其它所有語言一樣,是從原始的語言一步一步地進化成長起來的。
[400年前的北京話:吳語]
北京自建城以來經歷過了許多個朝代的變遷,自古以來北京話有過多少變化?如何變化?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還沒有人真正考證過。從歷史上講,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從義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93;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些特徵。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的官話(考證為吳語)。
[北京出現第二語言:滿語]
滿人入關進駐北京後,為了小區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滿人把紫禁城周圍10里之內的漢人全部趕走而專屬滿人居住,這個范圍稱為北京的內城,而10里之外稱為外城。於是,北京城出現了兩個社群:滿人社群和漢人社群,這是階級、語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兩個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現了兩種語言:明朝官話和滿語。任何語言都是跟人群一體的,當時北京的兩種語言的地域差別是:內城說滿話,外城說明朝官話。
[滿語的分化——滿式漢語]
由於滿語是一種北方民族的語言,滿人草原、叢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滿族短暫的歷史文化局限了滿語的成熟水平。可以說,滿語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語言,不論它的發音、詞彙以及語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即使在北京,滿語也難以滿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動植物、建築、日常用品等很多東西都是滿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些東西用滿語都很難描述和交流。在滿人和漢人之間是這樣,在滿人跟滿人之間也同樣無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東西表達清楚,至於象漢人的建築工程用語、藝術語言、醫學及其它科技用語等高級語言使用則更加無法表達,當時的形勢是滿語在北京面臨無法交流的危機。面對有幾千年歷史的千錘百煉而成的漢語,滿人雖然奪取了中國的政權,然而其語言卻難以勝任統治中國的使命。但是滿人作為中國的統治者卻不得不面對要使用語言的生活政治現實。小至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達,大至為了統治中國的政治需要,滿人都迫切需要一種能很好地表達自己周圍生活的語言。改造滿語已經是來不及了,滿人除了學習和模仿漢語之外別無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漢人的語言(包括詞彙和語音)成了唯一的選擇,於是第三種北京話出現了——滿人學講的蹩腳漢語(暫且把這種語言叫做滿式漢語)
[第三種北京話的形成——內城北京話(mandarin)]
北京城裡的一棵小樹、廚房裡的一件工具,用滿語都無法表達!因為滿族人的祖先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植物,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工具,這就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滿族人所遇到的嚴酷的語言現實。滿語要繼續說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漢人的語言的詞彙和模仿他們的語音之外再也沒有第二種可能!就象日本皇軍學說中國話:「你的,八路的,幹活?」一樣,北京內城的滿人開始了他們艱難的模仿漢語的歷程。
但是滿語對比漢語有它先天的殘疾,首先,入聲字一下子就全丟了,這就是漢語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歷史原因,用滿語套學漢語的發音更是不倫不類,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發音最糟糕的漢語。但是,歷史就是這么殘酷,滿人的這種蹩腳漢語比起日本皇軍的蹩腳漢語要幸叩枚嗔耍‰S著使用人口的增加,這種讓當時的漢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腳漢語成了清朝統治階級的「共同語言」——這就是早期的普通話(暫時使用英語的稱謂把這種語言稱為mandarin)。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走出北京內城,形成「官話」]
隨著北京內城的「mandarin」這種蹩腳漢語的形成,在北京內城形成一個固定的說「mandarin」的人群。這個人群就是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團體——八旗貴族。「mandarin」成為地地道道的清朝統治者的官方語言——「滿清官話」。
具體的時間有待考證,在《康熙字典》中的語音跟今天的普通話的語音還是一定的差別的,但是跟其它漢語方言相比已經更接近今天的普通話了。
從「滿清官話」的形成史看,「滿清官話」受滿語的影響主要在語音方面,這是一種不成熟的蹩腳的漢語語音系統,而在詞彙和語法方面的影響則十分有限,從語言的本質上將,「滿清官話」還是應該歸屬於漢語的一種方言而不應該歸屬於滿語的一種方言,不過這是最糟糕的一種漢語方言。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落地生根,形成「國語」]
「滿清官話」形成後,隨著滿清政權在地域上的延伸,操著「滿清官話」的八旗貴族也就從北京的皇家內城走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於是各地的第一行政長官的口音又成了當地的標准口音。並在當地的上流社會向平民社會不斷地滲透壯大,最終使「滿清官話」成為中國的「國語」。
從地域上來講,中國的北方是滿人活動的主要地區,也是滿語化程度最高的地區。而南方的個別地區,象兩廣、福建等地則由於「山高皇帝遠」而受到較少的影響,這也是南方諸語言讀唐詩宋詞比普通話更押韻更親切的根本原因,也是清代中國沒有著名詩人的根本原因。
有一點要說明的是,mandarin是從北京內城繞過北京外城直接向全中國滲透而形成滿清的「國語」的,所以,北京的外城話並不是真正的「國語」——普通話,雖然「外城北京話」一直受「內城北京話」的影響並不斷演變,但是,正如北京的內城貴族和外城平民百姓是兩個互不兼容的兩個社群一樣,「外城北京話」和「內城北京話」是跟階級差別一致的互不相同的兩種語言。所謂的「北京話」一直是兩種:「外城話」和「內城話」,而各地方所稱謂的「北京話」實際是指「內城話(即mandarin)而不是外城漢人所說的「北京話」。外城漢人所說的「北京話」實際是對中國其它方言沒有影響的小語種。
[內城北京話的發展——漢語代表語言地位的確立]
mandarin經過滿清王朝200多年在中國的統治,再經過孫中山政權以一票之優勢對「國語」地位的表決,再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制訂,普通話——漢語代表語言地位已經是堅不可摧。
[內城話北京話在北京的消失]
從語言史上講,普通話不是北京話,而只是北京的內城話,隨著滿清王朝的解體,北京內城的貴族群體也就在北京城裡消失了,因而普通話的真正母體在北京城也已經不復存在了。把普通話硬說成是什麼北京話,這在100多年以前可能還有一半正確,但是在今天還這樣說大錯特錯了,因為「北京話」這個概念變了,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北京話」了。
[移民與語言]
世界上任何語言的產生、發展和生存都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群體,人群才是語言的決定因素,即使是象世界語、女書這樣的人工語言也不能逃避社會群體的決定性作用。離開了人群,語言將無從產生,也無從生存。研究和思考一種語言也必須從移民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找到語言的根源,才能真正認識一種語言的本質。
普通話也不能逃避它自身的生成發展史,跟其它所有語言一樣,普通話生成發展史也是跟說普通話群體的移民史一體的。作為一個語言學者可以對某種語言抽象出出千千萬萬個特性來,可以對這些特性做一層又一層、一套又一套的理論演釋,可以找出兩種語言之間很多各種各樣的「關系」,甚至象中文和英文這樣的兩種幾乎互不相關的語言也可以找出「同音同義詞」來。然而不能否定語言的社會根源。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沒有什麼羞恥,只有存在的事實。
[人工語言?]
普通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什麼人工語言。因為100年前的中國完全不具備創造一種象普通話這樣的「人工語言」的學術能力,實踐中也沒有任何個人或任何語言學家群體是真正的普通話之父,在中國的近代語言學者們要努力創造中國的國語——普通話之前,滿清的統治者們如:道光、慈禧等就已經能說一口標准流利的普通話,真正的普通話之父就是他們——滿清北京內城的皇親貴族。
[普通話和北京話]
明白了普通話的歷史,普通話的概念也就清晰了,其它的「滿語」、「官話」、「國語」、「普通話」、「北京話」和「mandarin」、「漢語」、「方言」這些概念也就不會搞混淆了。從歷史上看,普通話從來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普通話有它自己的歷史。而現在的北京話雖然跟普通話比鄰並一直受普通話的影響和向普通話不斷靠近,但它從來就沒有真正跟普通話成為一體過,說這兩種話的人也從來都是生活在兩個鮮明不同的社會,所以它們是有區別的兩種漢語方言。
『貳』 我這幾天在群里跟幾個網上的北京網友在群里聊天,總感覺他們說話很牛逼的感覺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 你自己心態擺平了么 如果你擺平了心態 對北京人沒有偏見 還能感覺到這種感覺的話 那就一個辦法 退群 其次 為什麼這個群會是北京群? 只讓北京的進么 如果是這樣就說明這群里的人本身會有點點自傲 那你進去幹嘛 退吧 最後 你上網是找樂的 進去待著不舒服了 你待著幹嘛??退群吧 總而言之 如果不適 退群 個人評價 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本身發展比國內其他地方高些 常年在那裡的人價值觀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的 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他們還是沒有人身歧視的 看不起外地人必定只是極少數人 你不應該因為在這個群里碰上這么幾個人就產生偏見 就算這群里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你想的那樣 也許只是些沒出過北京城的人 並不清楚其他地方的風土人情 覺得在他們那裡常見的事在別處也是理所應當的 所以會有誤解 希望你自己能分辨 是什麼情況 如果是後者 你要體諒 沒出過北京城 那也是只囚鳥 本身便是不幸
『叄』 北京人的特徵是什麼
據說,老派北京人重禮數,善待人,頗有尊賢禮讓之風。但現在這種古風似乎已經日趨式微,總的印象是,此地市民身居京畿之地,見多識廣,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承八旗子弟余風沐浴,常以「官」的眼光居高臨下,又以玩世的心態體味人生。居高,故睥睨世界,縱橫捭闔,尤其在「地方上」的人面前,總覺得自己是「中央的人」,就象處長對科長一樣,盛氣凌人;玩世,故油嘴滑舌,善打哈哈,於是侃爺輩出,背上了「京油子」的惡名。讀讀王朔的小說,看看馮小剛的電影,一股子「痞氣」撲面而來,但它痞得有文化,痞得夠味道,說穿了這是北京人的幽默感,一種居高臨下,睥睨一切的幽默感。
北京人干什麼都帶「大」字,官大、街道大、級別大、學問大、還有派頭大、口氣大、架子大。「大氣」可說是北京人的一種普遍特性。他們的生活方式,無不帶有「大」的味道:干大事、說大話、講大道理、討論大問題,就連聊天,也叫「侃大山」;喝茶,也鍾愛「大碗茶」。他們對小打小鬧不感興趣,他們嚮往的是做「大款」,成「大腕」,最好是當「大官」,所以,有句俗話說「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
北京的文化是兼融的,官方體制文化、知識分子文化和民間民俗文化處於一種多層共生狀態,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和平共處。各拿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相安無事。在這里,既有林立的高樓,也有古舊的胡同;既有歷史悠久的京劇,也有曲高和寡的實驗話劇;既有時尚的各類主題酒吧,也有平民化世俗化的茶館。都市氣息和鄉土氣息如此奇妙地融合在這座城市裡,北京人真是做到了從大俗到大雅。
『肆』 為什麼最近北京人都在談論著一個名字、王德彪
是一種不好的稱呼,北京人叫外地人「王德彪」。
王德彪(1978-至今),生於除北京之外的祖國廣大地區。
王德彪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一些外來務工人員放棄家鄉的就業條件,扎入了全國人民湧向北京的洪流之中。他們享受著在老家的人口紅利以及宅基地,以及自身和子女在戶口所在地的一切權利,同時又想通過努力希望能夠紮根於都市。
(4)一群北京人談股票擴展閱讀:
北京外來人口現狀:北京外來人口、戶籍人口雙下降。
自1949年以來,北京市人口規模一直呈現上升趨勢,但2017年最新數據表明,北京市外來人口、戶籍人口實現了雙下降。
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794.3萬人,與上年末相比減少13.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由2016年的37.2%下降為2017年的36.6%。全市戶籍人口1359.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7萬人,降幅3%。
從區級人口密度情況來看,2013-2017年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有所下降。
東城區人口密度從2013年的21715人/平方公里降低到2017年的20330人/平方公里,降幅6.4%;西城區人口密度從2013年的25787人/平方公里降低到2017年的24144人/平方公里,降幅也是6.4%。
『伍』 股票怎麼玩能幫幫嗎最好是北京人能見面一起探討問題
信別人不如信自己!
股票是一種很假的東西,都是一幫人在那裡編故事,故事講完了,股票也就退市了,買一隻股票,等著別人編故事吧!
『陸』 說一說作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於我這個老北京人來說,北京的生活一個詞——糟心!買車搖號、生孩子建不上檔、看病排不上隊、房子買不起……
『柒』 怎樣變成一個北京人
帶兒化音的門,只有東便門、西便門和廣渠門。真正的北京人不僅應有一定的學歷,還應有一定的優秀傳統文化的修為。如果只有學歷,而不懂傳統文化,就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北京人,只算是半個北京人。在北京發展的人,應當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文化化之人生為首務。我曾經這樣覺得:最富有的人,如果是一位文化上的貧窮者,就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富有者。在文化上富有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捌』 為什麼感覺北京人在外地骨子裡有股優越感
人都有優越感。這都是相對的!以前我不理解。現在我理解。
我老家是中國二線城市省會城市之一。在中國幾百個大城市。三線四線小城市甚至鄉下那些比起來強很多。在中國除了北上廣深天津重慶。這幾個一線城市和直轄市之外。能拍進前中國前15的北方城市,我也有優越感啊。
去北京,北京人城市裡的啊。我指的不是郊區3環外的北京人。人家有優越感我理解。
後來我在日本留學過。人家也不會瞧不起我。比較日本的東京和大阪絕大多數都比中國北京發達甚多。
就是這樣。如果你是中國三線四線地級小城市投胎的人。去省會城市都都會被歧視。我是省城的。很多人會這樣。省城的去一線城市。當然也會被瞧不起。所以一句話人往高處走。你只有比你那個圈子的本地混的好,本地人才會尊重你。你去打工的當然不會尊重你了。你在北京開公司雇北京本地人工作。這就不一樣了
『玖』 今天看劉詩詩接受訪談感覺說話怎麼一股台灣腔,她不是北京人嗎
她前段時間不是在拍一部台灣的電視劇嗎?可能是被那幾個台灣人帶出來的腔調。
我最近很一個福建的同學玩得比較多,我朋友都說我的普通話帶福建腔了。
『拾』 為什麼北京人都有那麼一股子傲勁兒
因為他們是皇城根腳下的人,如果首都不在北京,你看看他們還會那麼傲嗎?我討厭北上廣,沒什麼事的話我是不會去那些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