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賺錢基金虧錢
㈠ 炒股或者炒基金賺錢的多還是賠錢的多
1.如果你是一個比較激進的投資者,對股市投資又比較熟悉,有著敏銳的市場感覺,那麼選擇直接購買股票,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收益。就像你朋友說得那樣,一天抓到一個漲停板,就可以獲得10%的收益。
2.遺憾的是,雖然每天都有漲停的股票,但漲停股票占所有股票的比重通常不超過2%,而且每天還會出現跌停的股票。如果你不幸買到了跌停的股票,一天的損失同樣也是10%。為了規避個股劇烈波動的風險,通常的方法是選一些相互關聯性不強的股票做投資組合。你手裡只有20萬元資金,如果自己做投資組合資金量有些偏少。按5萬元投資一隻股票,你只能買4隻股票,組合的分散程度不夠,並不能有效降低市場波動的風險。而根據規定,一隻基金最多用10%的凈資產投資於一隻股票,極限狀態一隻基金至少投資10隻股票,大多數基金的持股數量要達到幾十隻,相對分散的投資也讓基金凈值的波動低於股價的波動。因此,現階段你最合適的選擇應該是投資股票型基金。
3.除了少數對股市投資特別感興趣,又特別有感覺的人以外,我們認為其他多數人還是選擇基金比較好。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股市投資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不僅要了解上市公司的行業信息、財富信息、發展前景,還要了解國家的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光是了解和分析這些信息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買進或賣出前,投資者還要關注個股及大盤的走勢,以選擇一個最佳的買點或賣點。要知道,基金經理之所以收入很高,是與他們付出的努力相關的。如果我們一年的投資收益遠低於基金經理的工資收入,那麼我們就完全沒有必要去操基金經理的那份心。
4.與選股相比,選擇基金相對簡單一些,只要根據基金的歷史表現和相關基金評級機構給出的評級,就可以很容易地選出適合自己的基金來,另外還有一些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會推薦各種基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投資風格的品種進行配置。如果你覺得普通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率還不夠高,還可以選擇杠桿基金進行投資。雖然,普通基金無法實現一天賺10%的收益率,但杠桿基金在某些時候,其單日凈值的增幅可以超過10%,基金市場價格同樣也可能出現漲停板。當然,杠桿基金的風險也是很大的,其波動性甚至超過大部分股票。
㈡ 同樣是炒股,基金經理能賺錢,為什麼散戶炒股總是虧錢呢
基金經理是投資金融專業人士,科班出身的跟股市小白自然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這個市場連專業人士都賺不到錢,散戶在這個市場更加不可能賺到錢了。
畢竟炒股是一門高技術含量的金融投資,並非完全靠運氣就能賺很多錢的,炒股必須離不開專業性,專業人士自然會跟非專業的人結果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國際成熟市場需要去散戶化主要因素之一。
為什麼基金經理炒股都賺很大?基金經理能勝任這份職業,肯定是有他個人的嘗試,有基金經理的走勢和能力,才能在股市賺很大,主要基金經理有以下優勢:
2、散戶投資能力太差
大部分散戶的投資能力確實非常差,就連股票是什麼都不清楚,只知道買賣,和盈虧,完全沒有一點股票專業知識。
比如不會選股,不會分析股票,不會控制風險,不會分倉操作等等,這些很多很多的因素都會讓散戶在股票市場賠錢。
總結分析
經理經理與散戶同時在炒股,但最終炒股的結果完全不同,基金經理背後有各種優勢可以在股市賺很大,反之散戶滿滿地都是不足之處,炒股根本賺不到錢,反而還出現虧損累累。
通過這兩個關於炒股問題告訴我們,在股市想要賺錢要麼融入機構抱團取暖,要麼自己強大起來,成為股票市場的強者,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股市的勝利者。
㈢ 為什麼明明基金賺錢,基民卻總是虧錢
如果基金業績很好,可是基民還是在虧錢,那就只有一種解釋「高買低賣」。
下圖是2011年到2019年,股票型基金的份額變化情況。
由上圖可知,
1.2015年大牛市的時候,投資者持有股票型基金的份額最高的。也就是說,大家在市場高點的時候,拚命的買股票型基金,俗稱「高買」。
2.在2014年熊市的時候,由於市場一直跌跌不休,投資者就把持有股票型基金贖回了(俗稱「低賣」),進而讓2014年的股票型基金份額是最低的。
所以即使基金業績再好,如果你總是這樣「高買低賣」,虧錢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㈣ 為什麼基金經理是炒股最專業的還有很多基金虧很多錢 是基金經理不行還是上市公司多次利空 但行情再差也
市場是復雜體系,基金經理一般學歷非常高,但不代表炒股最專業,肯定有虧錢的基金經理,比方學法律的,都是有名大律師?不是吧。一個道理的。第二,市場不行的時候,誰是基金經理也不好使呀,什麼叫「蚍蜉撼大樹」?市場不是賺錢的市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熊市時,所有基金都會虧錢,要明白基金經理不能掌控市場「大勢」,市場大勢不是由他決定的,就好像一個人決定不了世界改變。三,基金經理有時為了某些因素不得不選擇市值大的股票,「身在江湖,身不由己」受職業限制,因此基金持有股未必一定是業績最好,有時也可能遭遇上市公司利空,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如果會看股票,首先看持倉股票而不是看基金經理,但如果會看股票,完全可以自己組合基金。凈值10以上的基金相差那麼大?市場有輪動的效應,不是每個板塊在每年都有發揮,像新能源汽車,去年有發揮,之前都不行。
㈤ 基金和股票到底在賺誰的錢
股票收益高,風險大。
基金風險小一些,收益慢一些。
基金就是散戶把錢給基金公司去炒股,人家比較專業。長期看,散戶大部分不如基金。
他們都是在股市裡賺錢,基金公司從基民那賺手續費。
㈥ 想買基金,可有做股票的朋友說,基金不掙錢,還賠錢,沒股票好做,
哈哈,那是必須的啊,基金是不太好掙錢,但是風險較小,
股票掙得多點,但風險太大,咱們一般小老百姓贏得起輸不起,血的教訓啊,還是老老實實工作,家庭和睦就好。夠花就好。我發了工資打算就投太平洋保險,我不信太平洋還能虧了,哈哈。重要的是有人生保險。
㈦ 關於一個股票型基金的虧損和賺錢的問題
理論是沒問題的,但實際是上有風險的。
理論的前提是該基金是只優秀基金,其下跌是因為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引發的趨勢性下跌,和基金本身的價值結構沒關系。一旦到牛市,好基金的價值中樞就會隨著其內在價值而回歸正常狀態,就會為堅持價值投資的基民帶來豐厚回報。
如果屬基金本身的問題,那麼即使是牛市,其重倉股未必能戰勝市場,包括某些基金重倉的st股,會因其表現而拖累基金凈值,更甚者因為其惡劣的市場表現或基金運作本身的問題,遭致大額贖回,或者因為給投資者帶來巨大虧損而被勒令清盤,那麼初期的投資者就會血本無回了。
所以說,好的基金和股票就可以採取定投的方式,前提就是它足夠優秀,值得擁有。
㈧ 請問買基金會虧錢虧到自己要補錢嗎還是只是虧了本金
基金和股票一樣,不是保證金交易的,沒有要你再補錢一說。定投可以考慮指數基金和長期跑贏大盤的股票基金,如果長期投資的,推薦後端收費模式。雖然基金要長期投資才有收益,但不是什麼基金都可以買,而且買基金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下:
1、買基金時不要全倉買入,假設剛好買在高位,全倉買入後不僅會被深套,還沒辦法補倉攤薄成本;
2、選基金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如果不能接受本金虧損的投資者最好別選擇高風險的基金,因為下跌一點就想賣掉,這樣只會越虧越多;
3、在選基金上,可以根據基金標的物走勢選擇。方法就是查看前十大重倉股目前所處的位置,假設目前多數股票都在下跌,可以分批買入;
4、選基金時還可以以滬深300為業績基準,很多基金上會有標明。如果一隻基金長年跑贏滬深300,說明投資回報率高;
5、選好基金後,要嚴格設置好止盈止損線,達到設置的位置後,要按照紀律執行;
6、買基金要配置多個板塊的基金,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買基金就到金斧子,在私募基金方面,金斧子平台是占據著國內重要的市場和地位,迄今為止,金斧子平台中產以及高凈值注冊用戶已突破80萬,累計為客戶配置的公募基金、陽光私募、私募股權等基金規模已超350億,超過10萬個家庭得到了專業、獨立、實時、高效的一站式資產配置建議與基金交易服務。
㈨ 基金明明在賺錢為什麼基民一直虧
不是因為基金業水平不行,而是絕大多數基民對所持基金不了解,對基金經理不了解,對公司也不了解,也無從了解。
不了解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結果是:基金業是賺錢的,基民大多數是虧損的。
京東金融今年發布的基民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僅有34.3%的基民實現正收益,0.5%盈虧持平,剩餘的65.2%都是虧損。
基民人均虧損2000多元(好消息是:比股民虧得少)。
這些基民有兩大特點
1、持倉數量少:近七成投資者僅申購一隻基金。
2、短線操作:80%的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不超過3個月就清倉走人。
為什麼會這樣?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17家,公募基金數量4355隻,資產規模總計10.07萬億,資產規模較16年末增加 9070億元,增幅 9.89%。
這裡面按投資方向不同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從各類型基金的上半年業績表現看,QDII基金(投資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達7.22%,主要受益於港美股市場的良好表現。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從基金公司規模看,旗下余額寶規模大幅增長的天弘基金以15186億元繼續蟬聯公募資產規模首位。
也就是說目前10萬億的公募基金資產里,天弘基金一家佔了15%以上。貨幣基金占基金業總體規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實際上分出了兩個極端
1、買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報、集中、短炒。虧的都是這部分。
2、買貨幣型基金的:穩定但低回報的傻瓜式投資。賺零花錢。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據去年底的數據:開放式基金自成立以來,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達到16.5%,超出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77個百分點。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堅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國股市的紅利。
但是難就難在這里,歷史數據已經顯示他們不可能堅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為普通人幾乎沒有可能選擇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這裡面涉及到基金的風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風險(老鼠倉)、人員變動、公司決策……太多因素的影響。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環節,他其實完全有能力判斷一隻牛股了。因為股票有明確的財務數據、行業走勢等客觀數據。
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沒有這個經驗和能力去判斷。
從買入的時候就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是激進還是保守?風控、止盈止損、倉位、配置,該怎麼安排?
沒有認知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簡單說就是兩個字:瞎買。
於是基民的表現一般是這樣的
漲的時候,基金沒有牛股漲得快,懷疑基金經理能力:就這水平,不如我自己來炒吧。
跌的時候,比如剛過去的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12%,也懷疑基金經理能力:我還是趕緊跑吧。
如果說樂視網這樣的股票,不管被黑成翔還會有一堆鐵桿粉絲堅守;那麼基民幾乎都是一夜情,沒有長相廝守的。
然而怎麼辦?
現實是:股民虧的,遠超基民。散戶並不比基金靠譜。
資本市場機構化、去散戶化,是中外市場都證明的趨勢。
錢,早晚要交給專業的人打理。
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1、瞎買
大部分基民都是這個狀態:沒有遴選標准,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跟風買入。更不懂得根據基金的品類和周期進行配置。
2、短炒
因為不了解, 對自己這筆投資的性質、投資取向、風險邊界、判斷指標,都沒有明晰的定位,也沒有合理的收益預期,最後當成了投機短炒,而不是資產配置。
這個問題,基民和基金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認知鴻溝。
如果對於基金確實無法把控,建議轉投銀行理財產品。在購買之前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