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盈利能力如何計算公式
㈠ 股票周期盈利額怎麼算
投資者買賣股票的一個主要動因就是為了獲得股票收益,股票投資的總收
益是由兩部分構成的,即「收入收益」和「資本利得」。前者是指投資者
以股東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額,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紅利的收
益;後者是指投資者在股票價格的變化中所得的收益,即將股票低價買進
,高價賣出所得的差價利潤。在股票投資的總收益中扣除股票交易的傭金
和稅款,才是股票投資的純收入。
股票投資總收入的計算公式是: 收益率=原始投資額/(收回投資額+股息
紅利-(原始投資額+傭金+稅款)) 例如:某投資者以每股20元的價格買
進500股,共投入10000元資金,五年後每股以30元賣出,共收回投資額
15000元,傭金與稅款合計按5%提取,共花去750元,股息紅利合計每年為
1000元,三年共收股息紅利3000元,其收益額為:15000+3000-
(10000+750) =7250元,收益率為7250/10000=72.5%。
㈡ 股票盈利能力指標有哪些
1、目前,股票盈利能力指標有:相對強弱指標(RSI)、隨機指標(KD)、趨向指標(DMI)、平滑異同平均線(MACD)、能量潮(OBV)、心理線、乖離率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技術指標,在股市應用中長盛不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技術指標還在不斷涌現。包括:MACD(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DMI趨向指標(趨向指標)DMA EXPMA(指數平均數)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TRIX(三重指數平滑移動平均)BRAR CR VR(成交量變異率)OBV(能量潮)ASI(振動升降指標)EMV(簡易波動指標)WVAD(威廉變異離散量)SAR(停損點)CCI(順勢指標)ROC(變動率指標)BOLL(布林線)WR(威廉指標)KDJ(隨機指標)RSI(相對強弱指標)MIKE(麥克指標)
2、股票指標是屬於統計學的范疇,依據一定的數理統計方法,運用一些復雜的計算公式,一切以數據來論證股票趨向、買賣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動量指標、相對強弱指數、隨機指數等等。由於以上的分析往往需要一定的電腦軟體的支持,所以對於個人實盤買賣交易的投資者,只作為一般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指標分析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職業外匯交易員非常倚重的匯率分析與預測工具。
㈢ 股票的利潤計算全公式,麻煩告訴我`!
收益即股票投資收益,是指企業或個人以購買股票的形式對外投資取得的股利,轉讓、出售股票取得款項高於股票帳面實際成本的差額,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
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資本利得和公積金轉增收益。
計算方式:
收益率:股票收益率是反映股票收益水平的指標。
1,是反映投資者以現行價格購買股票的預期收益水平。它是年現金股利與現行市價之比率。
本期股利收益率=(年現金股利/本期股票價格)×100%。
2,股票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時間有長有短,股票在持有期間獲得的收益率為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出售價格-購買價格)/持有年限+現金股利]/購買價格×100%。
3,公司進行拆股必然導致股份增加和股價下降,正是由於拆股後股票價格要進行調整,因而拆股後的持有期收益率也隨之發生變化。
拆股後持有期收益率=(調整後的資本所得/持有期限+調整後的現金股利)/調整後的購買價格×100%。
㈣ 股票的盈利怎樣計算
首先你的成本包括買賣需要支出的手續費和稅,目前,一般證券公司的網路交易手續費會低一些,電話委託和櫃台委託基本是一樣的,目前0.2%,它是根據交易的成交金額計算的.譬如:你買某股票,其成交價格是10元/股,你買到了1000股,那麼你需要交的手續費是1000*10*0.2%=20元(注意不包括印花稅);第二天股價上漲了,你以10.5元賣出,那麼你要交的手續費為1000*10.5*0.2%=21元(同樣不包括印花稅).此外,交易時還要交印花稅,目前是0.1%,計算方法同手續費.也就是說,你買入是實際交的總金額是10030元,而你賣時實際得到的總金額是10500-31.5=10468.5元,這樣你的凈收入就是438.5元。另外還有些小的成本,譬如上海每千股交易手1元的過戶費等.
在明確了所有的交易費用後,計算交易的收益就是:
收益=(賣出的收入-賣出交納的交易費用和稅金等)-(買入的本金+交易的手續費稅等費用)
所謂買入、賣出的收入、本金,就是你的買、賣單位價格乘以買賣的股數。
收益率=收益/(買入的本金+交易的手續費稅等費用)。
當然在公司分紅的時候,還要加上分到你手的實際收入。
所以股票的投資收益是交易收益和分紅收益兩個部分組成的。
㈤ 股票盈虧比例的計算公式
盈虧比例 = (賣出交割成本 - 買入交割成本) / 買入交割成本 * 100%
計算實際盈虧。平倉實現的盈虧稱為實際盈虧。期貨交易中絕大部分的合約是通過平倉方式了結的。多頭實際盈虧的計算方法是:
盈/虧=(平倉價-買入價)×持倉量×合約單位-手續費
空頭盈虧的計算方法是:
盈/虧=(賣出價-平倉價)×持倉量×合約單位-手續費
計算浮動盈虧。就是結算機構根據當日交易的結算價,計算出會員未平倉合約的浮動盈虧,確定未平倉合約應付保證金數額。
浮動盈虧的計算方法是:浮動盈虧=(當天結算價-開倉價格)×持倉量×合約單位-手續費。
如果是正值,則表明為多頭浮動盈利或空頭浮動虧損,即多頭建倉後價格上漲表明多頭浮動盈利,或者空頭建倉後價格上漲表明空頭浮動虧損。
如果是負值,則表明多頭浮動虧損或空頭浮動盈利,即多頭建倉後價格下跌,表明多頭浮動虧損,或者空頭建倉後價格下跌表明空頭浮動盈利。
(5)股票盈利能力如何計算公式擴展閱讀: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四點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㈥ 股票基如何算盈利,有沒有固定的公式
對於上市企業,目前股票市場形成了一系列的評價上市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指標,這些指標有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凈資產、市凈率、每股股利、每股現金流量等。這些相對值指標,從單位投入、單位成本、單位股票的角度,揭示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並通過和股票價格之比,揭示股票市場對企業未來價值的看法。1. 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縮寫EPS) 是凈利潤與股票數量之比,揭示企業每股股票所取得的利潤。如果企業發行了優先股股票,凈利潤中還應當扣除支付給優先股的股利,當然股票數量中也不應當包含優先股數量。其計算公式是: 每股收益=(稅後利潤-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票數量 與凈資產收益率相比較,該指標分母使用了股票數量。在企業賬面凈資產很低或資不抵債的情況,凈資產收益率會很高。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每股收益指標要比使用凈資產收益率指標能夠更好的揭示企業權益的盈利能力。因為在不回購股票的情況下,企業股票的數量,不隨凈利潤的波動而波動,也是不隨企業虧損的增加、凈資產的下降而下降。換句話說,每股收益要比凈資產收益率所反映的企業的盈利情況,更加平緩和准確。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每一股所得的利潤越多,股東的投資效益越好,反之則越差。每股收益的另外一個公式是從息稅前收益開始反向計算,即:每股收益(EPS)=(息稅前收益EBIT-利息支出I)(1-所得稅稅率T)/普通股股票總數 該公式表明,企業的經營利潤增加對每股收益帶來正面影響,利息支出增加會帶來負面影響,所得稅稅率提高會帶來負面影響,企業股票數量增加會帶來負的影響。但決定企業每股收益高低的最核心因素還是起正面影響的企業經營利潤。由於每股收益受企業凈利潤波動的影響較大,為了更加准確地揭示企業的每一股票的盈利能力,建議在計算每股收益時,將非經常損益剔除,計算剔除非經常損益之後的每股收益,並將其和其它企業、其它時期的每股收益進行比較。 2. 每股凈資產 也稱為股票的每股賬面價值,它是企業賬面所有者權益合計數與企業普通股股票數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為: 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優先股權益)/普通股股票總數 該指標一方面揭示了股民所持有的股票在企業賬面對應著多少的凈資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企業每股股票在賬面上值多少錢。凈資產收益率反映的是每1元的凈資產帶來了多少的凈利潤,而每股凈資產揭示的是每一股股票代表著多少元的凈資產。 凈資產是企業實力的象徵,也是企業長期盈利累計的一個綜合反映;股票數量在沒有所有權變更的情況下是不與凈利潤、凈資產等的變化而變化的,能夠比較客觀的、歷史的反映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投入,因此與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率相比,每股凈資產更能體現現實的、潛在的和長期的盈利能力。說其現實是因為凈資產是企業真實的資金實力,說其潛在是因為凈資產的多少將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潛力和負債後勁,說其長期是因為凈資產的增加,在沒有增資擴股情況下主要是凈利潤長期積累的結果。即使企業通過增資擴股增加的凈資產,但由於同時也增加的股票數量,因此每股凈資產指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因股票數量擴張所帶來不可比影響。表9-6給出了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3年每股凈資產前20名企業名單,從名單可以看出,通過該指標的篩選,沒有一家被ST的績差企業被選入每股凈資產最高的20家企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用每股凈資產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要優於每股收益,更優於凈資產收益率。 3. 市盈率(Price Earning Ratio,縮寫P/E) 市盈率又稱價格盈餘比率,是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與每股收益的比值,它揭示企業所創造的收益在股票市場上的價格,換句話說它是投資者對企業每創造的1元凈利潤願意支付的價格。用公式表示為: 市盈率=股票價格/每股收益 對於企業投資收益、個人投資收益,可以進行投資收益率分析,其計算公式: (投資總額-投資收益)÷ 投資總額 = 投資收益率(%)
㈦ 股票的盈利怎麼算
市盈率是反影出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公告的業績)的比值關系。
計算公式是:市盈率=當前每股市場價格/每股稅後利潤
市盈率是衡量股價高低和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同行業股票市盈率高低可看作為投資價值高低,作為參考。但又因為股票盤子大少有一定關系,盤小的較活躍市盈率會高一些,盤大則相對低一些,這也是正常的。
靜態市盈率=目前市場價格/最近公開的每股收益
動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動態系數(系數為1/(1+i) 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
股票買賣要交費用:1、傭金0.1%-0.3%,根據你的證券公司決定,傭金每筆交易最低收取是5元。賣出時加收印花稅0.1%(單向收取)。2、過戶費(僅限於滬市),每買賣一千股收取1元。
㈧ 每股凈利潤的計算公式
每股凈利潤=凈利潤/總發行股數
每股凈利潤旨在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常用的財務分析指標。
每股凈利潤和每股收益的區別
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每股收益 = 期末凈利潤 / 期末股份總數 ,就我國現行情況來說,上市公司的權益性工具除了發行在外的普通股以外,還存在可轉換公司債券、認購權和認沽權、部分企業實施的對高層管理人員或職工的股權期權等潛在普通股。目前上市公司對每股收益的計算是按照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准則」第2號《年度的內容與格式》中的規定提供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凈利潤/年度普通股股份總數,若股權結構在本期內發生變動,則在計算每股收益時,分母應為年度末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㈨ 股票成本盈利如何計算
股票成本盈利計算方法:
市盈率是反影出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公告的業績)的比值關系。
計算公式是:市盈率=當前每股市場價格/每股稅後利潤
市盈率是衡量股價高低和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在同行業股票市盈率高低可看作為投資價值高低,作為參考。但又因為股票盤子大少有一定關系,盤小的較活躍市盈率會高一些,盤大則相對低一些,這也是正常的。
靜態市盈率=目前市場價格/最近公開的每股收益
動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動態系數(系數為1/(1+i) 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比如說,上市公司目前股價為20元,每股收益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為0.28元,成長性為35%,即i=35%,該企業未來保持該增長速度的時間可持續5年,即n=5
股票買賣要交費用:1、傭金0.1%-0.3%,根據你的證券公司決定,傭金每筆交易最低收取是5元。賣出時加收印花稅0.1%(單向收取)。2、過戶費(僅限於滬市),每買賣一千股收取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