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改革股票成本
① 什麼是股權分置改革
什麼是股權分置改革?說白了,就是政府將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國有股(還包括其他各種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場上流通,以前不叫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叫國有股減持,現在重新包裝了一下,再次推出。內地滬深兩個交易所2.45萬億元市值中,現在可流通的股票市值只有8300億元,國有股等不可流通的股票市值達1.62萬億元。如果國有股等獲得了流通權,滬深兩個交易所可流通的股票一下子多出兩倍,市場只可能向一個方向前進,那就是下跌。如果再考慮到國有股基本是一元一股獲得,而流通股大都是幾倍、十幾倍的溢價購得,那流通股股東在國有股減持中所蒙受的損失也就很容易看清了。
② 股票分紅以後不僅能得到分紅現金,持股成本價也下降為什麼
因為分紅之後要除息,就是把股票的一部分價格換算成分紅,變成了現金,股價降低,成本價也跟著降低。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XR),XR是EXCLUDE(除去)RIGHT(權利)的簡寫。
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XD是(除去)(利息)的簡寫。除權除息日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則不可以享有本次分紅派息或配股。
(2)股權分置改革股票成本擴展閱讀:
作用
實際上,除權、除息的目的就是調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對應的價值,方便投資者對股價進行對比分析。試想一下,如果不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上市公司股價就表現為較大幅度的波動。
而進行了除權、除息,投資者在分析股價走勢變化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復權操作,而使得除權、除息前後的股票走勢具有可比性。
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變化,而無法進行除權除息處理。例如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時候,非流通股股東將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作為獲得流通權的對價支付給流通股股東。
雖然流通股股東所持的股數增多了,但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未發生變化,股票對應的價值也維持原樣,因此便不進行除權處理,但對於流通股股東而言,每股的持股成本則發生了改變。在實施對價的時候,上市公司股價往往以放開漲跌幅的方式,來反映這一特殊情況。
③ 股權分置改革
股權分置是指:中國的上市公司中存在著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二類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異和流通權不同之外,賦於每份股份其它的權利均相同。由於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異,造成了二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股權分置改革,如果不考慮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持股成本,不認承二類股東持股成本的差異,便失去了解決問題的邏輯基礎,更談不上保護社會公眾投資者這個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和「三公」。
判斷股權分置改革成敗的標准只有一項,就是:股權分置改革後,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
股權分置問題一直都是困擾著股市健康發展的最主要問題。股權分置不對等、不平等基本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權利的不對等,即股票的不同持有者享有權利的不對等,集中表現在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權的不對等、不平等;二是承擔義務的不對等,即不同股東(股票持有者的簡稱)承擔的為企業發展籌措所需資金的義務和承債的義務不對等、不平等;三是不同股東獲得收益和所承擔的風險的不對等、不平等。股權分置使產權關系無法理順、企業結構治理根本無法進行和有效,企業管理決策更無法實現民主化、科學化,獨裁和內部人控制在所難免,甚至成為對外開放、企業產權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的最大障礙。因此,解決股市問題,股權分置問題必須解決,
關於股權分置的提法。最開始提的是國有股減持,後來提全流通,現在又提出解決股權分置,其實三者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國有股減持包含的是通過證券市場變現和國有資本退出的概念;全流通包含了不可流通股份的流通變現概念;而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一個改革的概念,其本質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變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實現同股同權,這是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後,可流通的股份不一定就要實際進入流通,它與市場擴容沒有必然聯系。明確了這一點,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並在保持市場穩定的前提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④ 新股上市的價格和股東解禁股的成本價格是一樣的嗎
新股上市的數額和解禁股票的成本是不一樣呢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解禁股分為大非解禁股和小非解禁股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變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法規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影響
解禁股是大小非,股價,所以它會通過下調價格達到這種平衡,另則是因為大小非的成本極低,以股票價格來講有極大的獲利空間,也使它有較強的拋售意願,股票短期波段主要是取決於供求關系,一旦大小非拋售,其它的投資者不願意接盤,就會出海通證券那種連續跌停的走勢. 除了國家股沒有太大的拋售壓力外,其它小非的限售股上市後多數採取的措施,事實就是這樣的,特別是限售股解禁後使現有的流盤股本增加的越大的股票,跌幅越大。
解禁股
分類
小,即小部分。非,即限售。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解禁,即解除禁止。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許上市流通。當初股權分置改革時,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是不能上市流通的。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解禁股
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小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關於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⑤ 股權分置改革是什麼意思
股權分置改革是指通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除A股市場股份轉讓制度性差異的過程。一般是上市企業非流通股東支付一定的對價給流通股東,以取得股票的流通權。
股權分置改革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第一階段:股權分置改革探索階段。
2.第二階段:股權分置改革啟動階段。
3.第三階段: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實施階段。
4.第四階段:後股改時代。
(5)股權分置改革股票成本擴展閱讀:
股權分置
股權分置也稱為股權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暫時不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稱為流通股,主要成分為社會公眾股;後者為非流通股,大多為國有股和法人股。
股權分置問題被普遍認為是困擾我國股市發展的頭號難題。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股市上有三分之二的股權不能流通。由於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股權分置」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著股市的發展。
股權分置是指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按能否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區分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這是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形成的特殊問題。股權分置不能適應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要求,必須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異。
非流通股與流通股這二類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異和流通權不同之外,賦予每份股份其它的權利均相同。由於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異,造成了二類股東之間的嚴重不公。
這種制度安排不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東不關心股價的漲跌,不利於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越來越影響到上市公司通過股權交易進行兼並達到資產市場化配置的目的,妨礙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
最開始提的是國有股減持,後來提全流通,直到提出解決股權分置,其實三者的含義是完全相同的。
國有股減持
包含的是通過證券市場變現和國有資本退出的概念。
全流通
包含了不可流通股份的流通變現概念。
而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一個改革的概念,其本質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變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實現同股同權,這是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後,可流通的股份不一定就要實際進入流通,它與市場擴容沒有必然聯系。明確了這一點,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並在保持市場穩定的前提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標准
只有一項,就是:股權分置改革後,上市公司中所有股份的持股成本是否相同。
參考資料:股份分置改革相關概念 網路
⑥ 股權分置限售股的價格與原始股的價格有什麼區別
限售流通A股,是指股權分置改革之前的非流通股,也就是原來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沒有流通權的股份。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這部分股份也具有了流通權,不過,為了防範大量股份入市的風險,對這部分股份採取了限售條款,所以稱了限售流通A股 ;所以股權分置限售股這部分股票實際上就是原始股,成本基本是一元一股的。
⑦ 股權分置改革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
這個話題太沉重了,我簡單說一下吧,如果追根究底,可能會涉及很多zheng 方面敏感的問題。
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中國股市獨特的流通與非流通現象,05年開始改革時,股市開始由熊變牛,這主要是因為:01-05年的5年熊市就是由全流通引起的,05年給出了一個解決的原則,市場上不明朗的因素消失了,利空出盡變利好!而且當時大小非只是獲得流通權,真正流通要等兩年後,加上05年上市公司的業績開始大幅增長,這給牛市創造了條件。
現在大小非開始流通了,市場才真正感覺到了壓力!大小非的成本太低,大部分都是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股權分置改革從頭到尾都是不公平的,但沒有辦法,散戶最終是擰不過國有大股東的。當時散戶也參與了投票,在當時的環境下,為了眼前利益,散戶也不得不投贊成票,除非是條件的確很差的。
股權分置改革的目的除了國家想通過減持不想持有的股票獲得真金白銀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消除國有股一股獨大這個毒瘤,但事實上,現在改完了,烏鴉仍然是黑的,並沒變白!
其實用5個字來形容就足夠了:治標不治本。
--------------------------
如果想聽假話,書城裡很多書里都寫得有!長篇大論,這里不夠寫啊!
⑧ 股權分置改革會導致原股價下降
首先是因股權分置形成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凈值的增減,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試舉一例,可以對「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於是溢價發行,增發後每股凈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說,通過增發,該公司大股東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超過30%。其後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大股東卻毫發無損。可見,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有著「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
目前的大小非解禁套現行為,就是股權分置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是導致股票價格大跌的根本原因所在。
⑨ 如何具體計算解禁股的成本價格
1、解禁股的成本價格要根據不同的股票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2、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解禁股分為大非解禁股和小非解禁股。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解禁股是大小非,股價,所以它會通過下調價格達到這種平衡,另則是因為大小非的成本極低,以股票價格來講有極大的獲利空間,也使它有較強的拋售意願,股票短期波段主要是取決於供求關系,一旦大小非拋售,其它的投資者不願意接盤,就會出海通證券那種連續跌停的走勢. 除了國家股沒有太大的拋售壓力外,其它小非的限售股上市後多數採取的措施,實事就是這樣的,特別是限售股解禁後使現有的流盤股本增加的越大的股票,跌幅越大。
⑩ 股權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為什麼成本不同誰的成本高收益高什麼叫同股不同權
非流通股指的是公司在上市前的一些股份,包括法人股,職工股,國有法人股等。上市之後在證券市場交易的就是流通股了,一般股票發行是通過證券公司承銷發行,所以在發行是就把股票提高了,所以流通股比非流通股成本高。
到現在為止中國證券市場上沒有股改的流通股都是沒有話語權的,只有非流通股才有決策權,所以叫同股不同權。
當然現在已經股改了的公司的流通股(即G股)是有話語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