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
㈠ 上饒在哪裡,上饒市在哪個省,上饒屬於哪個市
上饒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緯27º48'-29º42',東經116º13'-118º29'之間,屬內陸區域。東鄰浙江省衢州市,北與九江市、景德鎮市接壤,南依武夷山脈毗鄰福建南平市,西濱鄱陽湖與省會南昌市相望。
上饒縣屬於上饒市,上饒市屬於江西省。
上饒市轄信州區、廣豐區、上饒縣、玉山縣、橫峰縣、弋陽縣、鉛山縣、德興市、婺源縣、萬年縣、余干縣、鄱陽縣12縣(市、區)。
(1)江西省上饒市擴展閱讀:
上饒的建制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分全國為36郡,境內設番縣、余汗縣,是為建立縣級行政組織之始。東漢建安十五(210年)析豫章郡地設置鄱陽郡,始創境內郡級行政組織。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政區設置歷經變動。古屬揚州,春秋戰國時期為吳越楚之地。秦設郡縣制時主屬九江郡(今玉山、鉛山縣部分屬會稽郡,婺源縣屬鄣郡)。漢屬豫章郡(玉山、鉛山縣歸屬同秦,婺源改屬丹陽郡)。
三國吳至隋主屬鄱陽郡(南朝陳曾改名吳州,隋開皇九年曾一度改名饒州)。唐時改郡為州,乾元元年(758)始設信州,其時市境主屬饒、信兩州(今婺源縣部分屬歙州,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為徽州)。宋時與唐朝同。元分屬饒州路、信州路、徽州路及鉛山州。
明清時主屬饒州府、廣信府(婺源屬徽州府)。1914年主要屬豫章、潯陽道,婺源屬蕪湖道。1932年分屬江西省第四、六行政區(婺源屬安徽省第十行政區,1934年8月劃歸江西省)。1935年分屬江西省第五、六行政區(1947年婺源改屬安徽省第七行政區)。
1949年5月分屬贛東北行政區上饒、貴溪、鄱陽、樂平專區,9月贛東北行政區撤銷,並上饒和貴溪專區為上饒專區,並鄱陽和樂平專區為浮梁專區,主屬上饒、浮梁專區,1952年9月,上饒、浮梁兩專區合並為上饒專區,1953年6月,景德鎮劃出上饒專區,升格為江西省直轄市。
1971年4月23日,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1983年7月,鷹潭劃出上饒地區,改由省直接領導,並將貴溪、余江2縣劃鷹潭市管轄。同時,將樂平縣劃歸景德鎮市管轄。
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上饒地區改設上饒市,原縣級上饒市改為信州區。201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廣豐縣,設立上饒市廣豐區,以原廣豐縣的行政區域為廣豐區的行政區域。
㈡ 江西上饒有幾個縣
上饒下轄9個縣,分別是:上饒縣、玉山縣、鉛山縣、橫峰縣、弋陽縣、余干縣、鄱陽縣、萬年縣、婺源縣。
上饒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2)江西省上饒市擴展閱讀:
上饒市地貌以丘陵為主,北東南三面環山,西面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地形為南東高、北西低,山地集中分布在東北部和東南部,且多呈東北-西南走向。
上饒市氣候溫濕,屬亞熱帶濕潤型氣候。全年平均氣溫在16.7℃至18.3℃之間,年均日照時數1781至2098小時,年均無霜期251至274天。由於氣候溫暖,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農作物生長十分繁茂。主要災害天氣有冬季冰雪、乾旱、雷電、暴雨等。
㈢ 上饒有多少個縣市
截至2017年年底,上饒有2區9縣1市,分別是:信州區,廣豐區;上饒縣,玉山縣,橫峰縣,弋陽縣,鉛山縣,余干縣,鄱陽縣,萬年縣,婺源縣;德興市。
上饒,江西省地級市,古稱饒州、信州,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緯27º48´~29º42´,東經116º13´~118º29´之間,屬內陸區域。
上饒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3)江西省上饒市擴展閱讀:
上饒市之婺源縣:江西省上饒市下轄縣,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位於江西東北部,與皖、浙兩省交界,土地面積296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8萬畝,耕地32萬畝,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園」之稱。
婺源東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鎮市,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和古徽州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銅都德興市。
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2017年9月,榮獲 「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㈣ 江西上饒屬於哪個市
截至2019年,江西上饒隸屬於江西省。
江西省下轄11個地級為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贛州市、景德鎮市、萍鄉市、新余市、鷹潭市。上饒市在其列。
上饒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簡稱贛東北。介於東經116°13′~118°29′,北緯27°48′~29°42′之間。東西寬210千米,南北長194千米,土地面積22791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65%。
東鄰浙江省衢州市,位於贛東北。北毗安徽省池州市及黃山市,南隔武夷山脈與福建省南平市接壤。省內與景德鎮、九江、南昌、鷹潭、撫州5市接壤。
其中山地面積2342平方千米。丘陵區面積14436平方千米,平原區面積6013平方千米,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10.27%、63.34%和26.39%。
(4)江西省上饒市擴展閱讀:
上饒市的所屬沿革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府,各縣直屬於省。
三年設道,區境主要屬江西省豫章、潯陽兩道,其次屬安徽省蕪湖道。民國38年6月,置贛東北行政區,駐地上饒縣廣平鎮,下轄上饒、貴溪、鄱陽、樂平4個專區。
9月,贛東北行政區撤銷,所屬各專區劃歸江西省轄。建國後,1952年9月,並上饒、浮梁兩專區稱上饒專區,專署駐上饒市。
1971年4月23日,上饒專區改稱上饒地區。
2000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上饒地區改設上饒市。
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國函[2015]37號)批復同意撤銷廣豐縣,設立上饒市廣豐區,以原廣豐縣的行政區域為廣豐區的行政區域,廣豐區人民政府駐永豐街道府前街1號。
㈤ 上饒有幾個區啊
3個
㈥ 江西省,上饒市人口有多少
上饒市為江西省省轄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上饒市地處緯27º48´~29º42´,東經116º13´~118º29´之間,屬內陸區域。上饒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全境東西寬210千米,南北長194千米。土地總面積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積2342平方千米,丘陵區面積14436平方千米,平原區面積6013平方千米,分別占上饒市總面積的10.27%、63.34%和26.39%。截至2015年上饒市總人口為671.5萬人。
㈦ 上饒市有多少個縣
截止2018年十月二十六號上饒市下轄地區一共是:9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個區。
上饒,江西省地級市,古稱饒州、信州,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北緯27º48´~29º42´,東經116º13´~118º29´之間,屬內陸區域。上饒東聯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處於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
上饒全境東西寬210千米,南北長194千米。土地總面積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積2342平方千米,丘陵區面積14436平方千米,平原區面積6013平方千米,分別占上饒市總面積的10.27%、63.34%和26.39%。上饒名山勝跡眾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遊勝地,歷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觀光游記、詩詞歌詠數不勝數。境內擁有豐富的山水景觀、紅色革命遺址和古色文化遺存。
上饒先後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佳浙商投資城市」、「中國最佳粵商投資城市」、「中國最佳閩商投資城市」、「江西省區域發展的四個重點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7)江西省上饒市擴展閱讀
名勝古跡
上饒擁有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世界自然遺產弋陽龜峰;睡美人——靈山;市內有雲碧峰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的雲碧閣為市區內最高點,可俯瞰信江及市景;西部的鄱陽湖,碧波浩瀚、風光旖旎,建有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
㈧ 江西上饒
我在江西上饒上了3年大學了,對這里了解還算比較多,而且可以用一個外人的眼光來看這里.
先說經濟,因為江西交通不發達,制約了這里的經濟,所以其實一個資源充裕的大省經濟可以說是落後.
再說風景,江西的風景那是相當的好,不說廬山龍湖山景剛山,就說上饒周邊:三清山,剛剛申請世界自然遺產成功,風景比之華山有過之而無不及; 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風景那是不比多說,你到網上一搜圖片就全有了;上饒市的森林公園和龜峰和靈山,也都是非常近非常不錯的地方;上饒還有各種小山和洞穴啊,很多很多,還有鄱陽湖啊,也很好很好~上饒鄰居鷹潭的龍虎山也相當的不錯;上饒離景德鎮和武夷山都不遠,也是一個好去處
至於有錢人么....要我說一般~~~ 只能說有,但不能說多吧.
物價么,因為運費的關系,要高於東部發達地區,但是一般的生活用品價格差不多,奢侈品要高一些.其實吃飯還是挺便宜的,但是海鮮是吃不到的.
旅遊,來上饒很好~~~
㈨ 江西省上饒市屬於哪個市
你這不是明明白白的寫著江西省上饒市嗎?上饒市是一個地級市。
㈩ 江西省上饒市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還是一個發達的地方
上饒市農業生產發達。市境有鄱陽湖沖積平原,及兩江流域的大批河谷平原。據仙人洞考古顯示,上饒萬年為世界稻作起源地,遠在一萬多年前就開始種植稻穀,秦漢時就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鄱陽、萬年、余乾等縣所處的湖濱平原,土壤肥沃,河網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歷來是全國全省重要的商品糧、棉、油、魚、豬基地。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茶葉、油料(油菜、芝麻、花生)、蔬菜、瓜果為大宗。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涌現了一批綠色、無公害的名特優新產品,形成了糧食加工業、水產品加工業、畜禽產品加工業等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