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振
⑴ 貪婪無恥人盡皆知的載振,鈔票上為何要印他的頭像
中國的紙幣,其實從宋朝就開始出現,它的容易攜帶和便於流通,讓統治者們對其青睞有加,但是因為一直解決不了造假和超量印發的問題,所以總在出現一段時間後便被廢止。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的一些有識官員看到了西方列強們印刷精美的紙幣,認為如果引進其技術,由清政府發行紙幣,可以很好地聚斂錢財,為抵禦外國侵略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這種思想的推動下,1907年,派人從日本學習了紙幣印刷技術的清政府開始印起了自己的紙幣,並且效仿西方,在上面印有人物頭像。
其實看載振的所作所為我們就可以知道,真正的改革不能只是學習一些皮毛,不管不顧就往自己國家頭上套,而是要真正改變人的思想,思想進步了,社會才能進步。否則,再多的好東西,也用不到正處上,不過是另外一樣剝削人民的工具而已。
⑵ 愛新覺羅載振簡介 愛新覺羅載振後人都有誰
愛新覺羅·載振(1876年—1947年),字育周,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宗室,末代慶親王。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玄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曾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之孫,慶密親王愛新覺羅·奕劻長子,載振生於北京,晚清時歷封鎮國公、貝子頭銜。1902年曾代表清朝廷赴英參加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回國後積極參與新政,奏請成立商部,任尚書。1906年,清政府機構改革,成立農工商部,任大臣。1907年,因妓女楊翠喜案,被迫辭職。1911年,任弼德院顧問大臣。辛亥革命後一度躲避上海,後返回北京。1924年因溥儀被驅趕出宮,恐禍及自己,遷入天津慶王府,從事工商投資活動,遠離政治。1947年病逝於天津。
⑶ 載振故居的介紹
載振是清朝慶親王奕劻的兒子,奕劻死後,襲爵慶親王。1925年率領全家寓居天津,1926年將其在英租界的兩處房產賣掉,後來看中大太監小德張在美租界劍橋道(今和平區重慶道55號)一所住宅,用40萬元大洋購得。載振是清朝第四代慶親王,所以這所住宅被稱為「慶王府」。
⑷ 除了慈禧李鴻章,清朝紙幣怎麼還有載振的頭像
從宋朝開始,中國就有了紙幣。最開始,紙幣上是沒有人像的,但是從晚清開始,紙幣上開始出現人物的畫像。在今日可以看到的清朝紙幣中,我們能夠看到慈禧、李鴻章的畫像。但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滿清貴族載振也曾上過清朝紙幣,這是為什麼呢?
載振
晚年的載振還算挺有志氣。
1924年,因溥儀被驅趕出宮,載振恐禍及自己,遷入天津慶王府,遠離政治,後來主要靠銀行存款利息和變賣遺產過著奢華生活,曾從事金融商業活動,曾經投資三十萬元參與創辦天津勸業商場。1947年12月上旬,載振病情加重,31日死於天津,終年七十一歲。
作為滿清貴族,歷經北京政府、南京政府、日佔時期均未出山,也算是挺有志氣。當時,中華民國高層在他的靈牌上寫的是“慶貞親王載振”。
⑸ 清朝紙幣上的頭像除了慈禧、李鴻章,為什麼還有載振的頭像
從宋朝開始,中國就有了紙幣。最開始,紙幣上是沒有人像的,但是從晚清開始,紙幣上開始出現人物的畫像。在今日可以看到的清朝紙幣中,我們能夠看到慈禧、李鴻章的畫像。但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滿清貴族載振也曾上過清朝紙幣,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說一下吧。
當然,當時清朝政府使用的貨幣是白銀,但是這種稀有金屬有限,如果一旦印刷紙幣,可以無限量發行,能夠籌劃兵糧軍餉,支持抵抗日本侵略者。
⑹ 載振故居的景觀
這所住宅是一座中西合壁式樓房,磚木結構,局部三層,平頂。平面布局呈矩形,南北向,中間中空到頂,大罩棚式廳頂。一、二層房間沿大廳周圍按周邊式設置,東西南北四面均為明三暗五對稱排列。二樓大廳四周設列柱式迴廊,通過東、西、北三面的中間穿堂過廳,相互連通,形成大樓內外空間的巧妙結合。大樓的東邊是花園,建有六角涼亭。北面正中門廳為主入口;青條石寶塔式高台階。在大樓外迴廊的東、西、南還有次入口。
大廳曾經懸掛著御賜的「寶胄藩厘」、「徽猷翊贊」、「天賜純嘏」等匾額,下設小型戲台和寶座。還懸掛著康熙皇帝御書白居易詩句的大條幅,詩句為:地僻門深沙送迎,披衣閑座養幽情。秋庭不掃攜藤杖,閑踏梧桐黃葉行。
⑺ 除了慈禧、李鴻章,清朝紙幣上的頭像為啥還有載振
在中國的古代,大家都是用交子來進行交易,但是在宋朝開始就出現了紙幣。最初的時候紙幣上面是沒有印任何的頭像的,但是到了清朝的末期就出現了人物的畫像。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清朝的紙幣上面出現了慈禧,李鴻章等人的頭像,但是還出現了另一個人載振,這個人因為是當時管理著農工商部,地方銀行為了巴結這個頂頭上司,於是將他的頭像印在了紙幣上。
因為載振是當時農工商部的尚書,管理著銀行,於是上海信成銀行決定將載振的人像印在了紙質鈔票上面。這件事充分體現了當時清朝末年時期朝廷內外的混亂,連地方銀行都可以私自的發行貨幣。載振雖然是朝廷宗室的子弟,見識過外面的世界,眼界並不局限,但是他因為胸無鴻鵠,一生奢靡無度。被彈劾之後就再也沒有進入政治領域,也沒有過任何的政績。
⑻ 載振載濤是怎樣的人奕劻呢
愛新覺羅·載濤(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號野雲(一說夜雲),滿洲正黃旗人,和碩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過繼為鍾郡王奕詥嗣子,光緒帝同父異母弟,宣統帝溥儀之叔父。曾留學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一生愛馬,善畫馬。京劇票友,武工扎實,即能長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戲,與楊小樓均為張淇林親授,李萬春曾隨他學戲三年。
載振(1876年-1947年),字育周,滿洲鑲黃旗人。末代慶親王。生於北京,奕劻長子,乾隆帝四世孫,慶僖親王永璘曾孫。晚清時歷封鎮國公、貝子頭銜。1902年曾代表清朝廷赴英參加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回國後積極參與新政,奏請成立商部,任尚書。1906年,清政府機構改革,成立農工商部,任大臣。1907年,因妓女楊翠喜案,被迫辭職。1911年,任弼德院顧問大臣。辛亥革命後一度躲避上海,後返回北京。1924年因溥儀被驅趕出宮,恐禍及自己,遷入天津慶王府,從事工商投資活動,遠離政治。1947年病逝於天津。
愛新覺羅·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8日),晚清宗室大臣, 滿洲鑲藍旗人。清高宗乾隆帝的曾孫,乾隆帝第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子。
光緒十年(1884年),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進慶郡王。光緒二十年(1894年),被慈禧封為慶親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成為鐵帽子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與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為首席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宣統三年(1911年),為皇族內閣總理大臣、弼德院總裁。清朝滅亡後,遷居天津。民國六年(1917年)1月29日病死。
⑼ 清末紙幣上,並未印上光緒頭像,而是兩滿清貴族,他們是誰
清末的紙幣上印上的沒有光緒帝的頭像,裡面有一個人是慈禧,還有就是李鴻章。另外兩個人,一個是當時的攝政王載灃,另一個是銀行的發起人載振。
綜上所述,清朝就已經有銀行,說明我們國家還是有資本主義萌芽的,但是皇權對這些機構的干預太強了,所以成立銀行並不能挽救當時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