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之死
1. 《田豐之死》的問題。提供原文的哦!
1田是先首後功 而紹是急與進功2因為紹小度積腸 勝可留之張顯自幾 敗後遍殺之穩軍心和解氣 我的答按忍凱
2. 三國演義田豐之死概括
一部《三國》,往往被人們看作教科書。據說,滿洲八旗的悍將沒學過什麼兵法,打勝仗就靠《三國演義》,用小說作為智庫,奪取了大明天下。
即便是教科書,也各有各的讀法。例如,從袁紹的謀士田豐之死,不同的人就能讀出不同的經驗和教訓。很多人往往拿袁紹的心胸說事,這似乎有點隔靴搔癢。
田豐之死的過程緣由我們就不說它了。問題是,對於這樣一個傑出人才,袁紹為什麼要殺他?更重要的是,田豐自己預見到,如果袁紹在官渡勝利,自己錯了,那還能活命;如果自己正確而袁紹失敗,那就非死不可。這裡面顯然存在著某種邏輯,盡管這種邏輯上不了檯面。
我們不可苛求古人,但不可不具現代眼光。如果用現代眼光來看,田豐之死,實際上是一種制度缺陷。在古代的那種制度體系下,謀士實際是很難當的。作為謀士,既要有超出領導人的智慧,又不能表現出勝過領導人的高明。這種制度的假設是組織層級的上層肯定要比下層強,如果沒有超出下級的能耐,你將無法駕馭下級。所以,田豐表現出超過袁紹的見識,那就對不起,你的死期就到了。如果陰差陽錯田豐預言不準,使袁紹能夠奚落一下田豐的弱智,那將是袁紹表現大度的良機。田豐運氣不好處就是戰事的進展沒有給袁紹留下展示自己能耐的餘地。所以,這種體制,說好聽一點是柏拉圖的哲學王體制,說難聽點就是一種武大郎開店體制。盡管哲學王和武大郎不可同日而語,但下屬不能高過自己是一樣的。
長松「企業操盤手」 企業快速發展的秘訣,中國最實操的系統管理課程。兩者相輔相成,建設組織系統的方法,操盤的能力及操盤的方法盡在其中。
如果僅僅把這種弊端歸結為袁紹的個人素質問題,就容易使人看不到體制缺陷。袁紹的素質固然不足取,然而,就拿戰勝了袁紹的曹操來說,如果拿肚量和人品說事,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耳。人們常常說曹操的大度和容人,但是,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只有在曹操認為自己比他人高明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出大度。一旦發現別人比自己強,就會難以容忍。聰明人楊修,不正是因為聰明才招來殺身之禍么?
對這種不能容人的制度缺陷,過去往往歸之於個人品質。然而,如果仔細翻翻史書,不難發現,即便史上稱道的明君,也必須比他的下屬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容人雲雲,必須是上司具有絕對優勢才能表現出來。漢初劉邦能用三傑,是因為他表現出更高明的「將將」,所以韓信的「將兵」不妨一笑容之。如果他不能「將將」,那麼,劉邦恐怕比袁紹更狹隘。曹操能哭郭嘉,從另一種含義上講,是嘲笑他的部下沒有他欣賞郭嘉的眼光。諸葛亮服事劉備,也需要劉備表現出超越諸葛亮的識鑒。也就是說,制度允許下屬提出上司考慮不周的疑問,但不允許下屬在整體智能上高於上司。
對於袁紹式的不能容人,過去有一個流行的解釋,就是「驕傲」。實際上,所謂驕傲是文不對題的。驕傲是個人修養不夠,而這種體制下的不能容人是權力的專橫。所以,田豐的悲劇不僅是修養問題,而是制度問題。專橫要糾正,就要「文死諫武死戰」,培育魏徵海瑞;專橫要保持,就要阿諛奉承,培育易牙豎刁。楊修的絕妙好辭和雞肋之解,則會招致殺身之禍。即便是懷念郭嘉的曹操,殺起楊修來也毫不手軟。
這個難題的出路,恐怕非現代科層組織莫屬。古代的等級制是人的等級制,現代的等級制是組織的等級制。只有權威不屬於個人而屬於組織,才有可能使智力低於部下的領導人能正常發號施令,下屬才會服從技術能力不如自己的上司。反過來,沒有人格的平等,僅僅靠領導者的大度,這種軟約束的後果往往是悲劇性的。
當然,領導人的修養、人品、胸懷,絕不是不重要,但這應當分開論述。田豐的悲劇對現代管理的警示就是:一個組織,在制度和機制設計上能否實現人員智能層次與組織等級層次的分離,是傳統組織與現代組織的原則性區別。
3. 〖田豐之死〗袁紹謀士田豐怎麼死的
許攸和田豐是有過節的(袁紹手下謀士田豐、郭圖、許攸、逢紀彼此都不和)、但間接害死田豐的是劉備!本來袁紹是准備採納田豐的意見不發兵攻打曹操的,但是劉備正好在袁紹處做客、而且不久前劉備剛剛失去了徐州,所以對曹操可謂是恨之入骨、因此劉備也就順理成章的站在了以許攸為主的主戰派的立場上,而田豐也只能落得個下獄的結局……
關於田豐是怎麼死的有好幾種說法、不過最可靠的是袁紹官渡之戰失敗後,因為要面子、下令處死田豐。。。
在三國演義上看的,許攸跟田豐沒有什麼過節吧,許攸是個很自大的人,被許褚殺了因為。田豐是因為在和曹操打仗的時候,田豐主張防守,引起了袁紹的不滿,加上小人唆使就被關押了,而官渡之戰的失敗證實了田豐的戰略是正確的,田豐深知袁紹的為人,袁紹若是戰勝一高興就會放了他,而一失敗感到羞愧則會殺了他,最後說了一句「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就自刎了。。。
其實這兩個都是很厲害的謀士,如果袁紹能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就不至於導致最後的官渡之戰失敗的結局了!!
希望採納為答案,謝謝
4. 田豐之死的譯文
大王一定會器重。」田豐說:「如果軍隊勝利了,我必定能保全性命,現在軍隊失敗,我也就會死了。
5. 田豐之死:田豐是聰明死的還是笨死的
田豐是袁紹謀士中最厲害的人,能想到事情的方方面面。他的人品也很好,正直善良。可是曹操曾說他太過剛毅,不能變通。而許攸在謀略上雖然不及田豐,但他能成為袁紹的謀士,也應該是滿腹才學。在選擇上,他就不像田豐一根筋。盡管袁紹沒有怪罪許攸出了壞主意。可那時許攸兒子貪污的事情被告發了,袁紹乾脆不再採取許攸的謀略。還打算在打完仗後殺死了他。許攸作為謀士,還是能把握人心的。他趁人不注意逃到了曹操的陣營。曹操是不喜歡許攸的,因為他人品太壞了。可是曹操需要知道敵營的一些情況,就留下了他。因為他的好幾次建議都打敗了袁紹。可許攸老毛病又犯了,開始居功自傲。曹操忍無可忍,在吞並敵人的勢力後,就把許攸一刀結果了。
6. 簡述田豐之死並簡述袁紹為什麼會失敗
忠心耿耿 未遇明主——品三國人物之田豐
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紹發動了官渡之戰,最終,曹操以少勝多,擊敗袁紹。造成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多方面影響,袁紹的失敗也又諸多原因。但最為重要的還是袁紹不會用人。其實袁氏集團是有很多人才的,而且絲毫不亞於曹操這邊,其中就有田豐和沮授。
三國人物中,他們兩位是我十分敬佩的謀士,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足智多謀。田豐,字元皓,《三國志》說他「天資瑰傑,權略多奇」,而沮授則「少有大志,多權略」,孫盛甚至說田豐,沮授之謀雖良,平難以過之,可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沮授投奔袁紹後,為袁紹設計了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完全可以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提並論。而且沮授是第一個向袁紹建議迎天子都鄴的人,這里說明一下,陳壽的原文是郭圖的建議,裴松之注引《獻帝傳》說是沮授,我個人偏向於《獻帝傳》的說法,可是結果一樣,袁紹沒有採納。而田豐則是獻計幫助袁紹消滅了公孫瓚,也是立了大功。
然而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田豐和沮授都一再勸阻袁紹不發動這場戰爭,他們的理由充分及正確。他們認為:天子剛剛安定,若再發動一場大戰,師出無名,於義則違。而且袁軍才消滅了北方的公孫瓚,已經勞民傷財。現在是休養生息的時候,應該安邦頂國,向天子報捷,若被阻攔,則告曹操阻塞王路,就有了正義的旗幟。然後分兵游擊,讓曹操疲於奔命,使其不得安寧。這樣以逸待勞,即可水到渠成。大家知道這個計謀有理,有利而有節,是個好的謀略。但是袁紹聽了郭圖的阿諛奉承,空談誤國,欲畢其功於一役,最終失敗。而極力制止的田豐,沮授都被殺死。
袁紹的急功近利,剛愎自用是田豐,沮授之死的首要原因。其實袁紹這場丈不至於大敗,只是每一次田豐,沮授的正確建議他都未採納,例如田豐在曹操打劉備建議偷襲許都,沮授在作戰時的一些策略,袁紹從來都置之不理。而且袁紹的部下又因為意見不一同室操戈,勾心鬥角,先是郭圖嫉恨沮授,後是逢紀誣陷田豐。袁紹集團「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所以沮授隨軍隊過黃河時說:「悠悠黃河,吾其不反乎!」曹操殺了沮授後,嘆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官渡之戰後,曹操說道:「向使袁紹用田別駕(田豐)計,尚未可知也。」
我敬佩他們兩位的原因之二在於他們忠心耿耿。袁紹快要率軍出發時,田豐依然苦諫,希望袁紹改變主意,結果被袁紹認為是擾亂軍心。田豐知紹必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之險以盡忠規,烈士之於所事,慮不存己。沮授被俘後,寧死不降,都是忠心耿耿。而對於小人的陷害,他們沒有任何回擊,一直大公無私,為自己的主公盡己之力。哎,難得之忠臣啊!
7. 《田豐之死》文言文翻譯
【原文】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繫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遂殺之。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內多忌害,皆此類也。
【譯文】
起初,袁紹率領大軍南下的時候,謀士田豐曾勸諫他說:"曹操善於用兵,詭計多端。他的軍隊數量雖少,卻切切不可輕視。與他相持對抗,必須作長遠打算。將軍您占據險要的山河地勢,擁有四個州的土地和百姓,以此為前提,您可以對外結交天下英雄豪傑,對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操練兵馬,然後選出一些精銳部隊,編組成幾支奇兵,在曹軍不備的情況下輪流出擊,騷擾河南地區。曹軍救援右邊則襲擊其左冀,救援左冀則攻其右邊,如此連續不斷,使曹軍疲於奔命,百姓不得安居和從事生產,我軍不曾大動干戈而敵軍已經疲憊不堪。這樣,用不了兩三年時間,就會把曹操拖垮。可眼下將軍您放著深思熟慮的長遠大計不用,卻把全部精力用於打一仗就能全勝,萬一這一仗打不贏的話,您可是後悔也就來不及了"。袁紹不願聽從田豐的勸諫,田豐仍再三陳詞。袁紹大怒,以為田豐是有意散布失敗情緒,擾亂軍心,破壞他的出兵大計,於是下令給田豐戴上腳鐐手銬囚禁起來。等到袁紹大軍潰敗後,有人對田豐說:"你的預言都已變成現實,這下子大將軍會更加看重你了吧"!田豐嘆氣道:"如果袁公打了勝仗歸來,我倒是能夠活命;如今他大敗而回,我的性命肯定保不住了"。果然袁紹回到鄴城後對左右的人說:"當初我沒有聽從田豐的勸阻,這下果真會令他恥笑了"。於是傳令把田豐殺掉了。袁紹這個人外表寬容閑雅,喜怒不在臉上表露出來,頗有大將風度,而內心卻多猜忌,嫉賢妒能,妄加陷害,處理田豐就是明證。
8. 三國演義中的田豐是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田豐是袁紹的手下,是袁紹軍中厲害的謀士。但是袁紹此人不聽勸諫,田豐又極力勸阻,得罪了袁紹,就將田豐關了起來。後來聽信讒言,將田豐殺害。
具體細節:
最初,田豐曾勸諫袁紹不可急於同曹操交戰。袁紹不聽,結果無功而返。接著,在曹操攻打劉備的時候,田豐又提出襲擊曹操的「老家」許昌的建議,而袁紹卻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當形勢對袁軍不利的時候,田豐又一再勸阻袁紹不要出兵,袁紹不聽,結果在官渡被曹操打得大敗。
不該出兵的時候,袁紹急於出兵;該出兵的時候,袁紹卻不肯出兵。這種逆時而動的錯誤行為,實際上就是不聽良言的結果。因為田豐每次對情況的分析都是全面的,對形勢的判斷都是准確的,只要袁紹能認真考慮田豐的建議,就不會在戰略上出現如此重大的失誤。
袁紹在官渡慘遭失敗之後,這時想起田豐,承認田豐是對的,自己是錯的。按理來說,既然田豐對了,自己錯了,就應該主動向田豐賠禮道歉。
退一步說,即使不肯道歉,也應該把田豐從監獄中放出來,因為他至少是無罪的。要知道,有如此高見,並有如此忠心的「良臣」是十分難得的。然而,袁紹只因自已「羞見此人」,便急不可耐地派人趕到監獄把田豐殺害。
(8)田豐之死擴展閱讀:
個人經歷:
田豐自幼天姿聰慧,少年時喪親守喪,守喪的時間雖然已過,但他仍笑不露齒,因此為鄉鄰所器重。而且田豐博學多才,在冀州很有名望,最初被太尉府徵辟,推薦為茂才,後來被選為侍御史,因憤恨宦官當道、賢臣被害,於是棄官歸家。不久,成為冀州牧韓馥的部下,因為正直而不得志。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以反客為主之計智取冀州,成為冀州牧,聽說田豐威名,帶著貴重禮物,非常謙卑地招攬田豐,任命其為別駕,對他很是信任和器重。
田豐在界橋之戰中參與保護袁紹。後來為袁紹出計策,在平定公孫瓚過程中有功。
9. 《三國演義》將田豐之死與郭嘉之死從原因和意義兩個方面進行比較。31-33回。
首先,此二人均是三國時代最為出色的能人策士之一,一個英年早逝死於疾病,一個則直犯覆亡死於非命,
田豐之死,是因為官渡之戰發生前,曹操疲於攻打劉備時,田豐就曾建議曹操出兵許昌,但願少優柔寡斷未曾納諫,而曹軍得勝班師後袁紹卻又發動南下,於是田豐極力勸阻,認為曹操極善用兵,眼下士氣正盛不應該冒進,於是建議袁紹收回成命,用奇襲的方式驚擾曹軍,坐擁四州則可以休養生息,便於養戰,袁紹覺得田豐擾亂軍心,就將田豐囚禁,而事實正如田豐所料,袁紹官渡敗北後,田豐便料到自己必然身死,袁紹刻薄寡恩,逢紀進讒污衊田豐,說田豐恥笑袁紹,於是袁紹果然害死田豐;
郭嘉之死,則是三國歷史中最讓人惋惜的隕落之一,袁紹敗北之後,曹操企圖收復遼東,郭嘉幫主曹操正確的分析了中原形勢,使曹操可以放心進軍後,自己也隨軍遠征,曹操遠征烏桓,憂心後方有敵人驚擾,所以這次遠征曹操兵貴神速,迅速統一了整個北方,但是舟車勞頓下,再加上所經過的路途環境惡劣,水源不充足,郭嘉本身身體孱弱,操勞過度,所以患病去世,年僅38歲。
接下來說道這兩人死的意義,這一點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田豐直言進諫,沒有被採納卻遭到袁紹殘害;而郭嘉屢出奇謀,每每都被曹操採納,最終幫助曹操平定北方,所以田豐之死可謂冤,因為他的才學智謀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還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而郭嘉之死則是惋,因為他是對曹操作用如此之大的一個人卻英年早逝。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其一,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能臣擇主而事,田豐一身本領卻事從袁紹這等庸主,而郭嘉則更懂得判斷自己的才學在哪裡才能發揮用場;其二,田豐直言上諫,被視為冒犯,而後又有小人像袁紹進讒陷害田豐,所以可以想見,田豐非常不會處理和同僚以及主上的關系,而郭嘉則不然,郭嘉與曹操,行而同車,坐而同席,不拘於常理,形同朋友,而死後,他的很多同僚也都惋惜落淚,這就是二人為人的差別。
所以,無疑都是能人,但是做人的細微差距,以及人生選擇上這種大智慧造成了兩個人下場和成就的迥然差別。當學郭嘉,勿作田豐
10. 田豐怎麼死的
田豐(?-200)字元皓,鉅鹿(今河北巨鹿一帶)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