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管理
『壹』 中小企業管理方案
首先:建立一套公司規章制度,將公司具體工作的情況進行合理的規范,規定什麼時候該怎麼樣,什麼工作該怎麼樣做
有了規章制度後,就有了處罰的依據。因此,同時要建立一套合理而有科學的獎罰制度,一般的員對於所謂的管理,這太抽象了,難以理解,就用直接的罰款、獎勵這樣,他們會很清楚、很明白也很在意的。但這個獎罰得注意方式方法,而且要嚴格執行。獎勵要適當、適度同時要起來宣揚的作用,獎勵不當,讓員工反感甚至抗拒,那就失得其反了,獎勵過度,會增加公司的成本,而且會慣壞員工,但獎勵太少,那又會沒有足夠的誘惑力,沒有效果。
必須要做到,今天張三犯這樣的事,獎50元,下次其他員工做了同樣的事了要獎50員,今天李四犯這樣的錯誤罰了100元,那麼以後誰犯同樣的錯誤都是要罰100元。
有罰要有獎,如果只是罰沒有獎,那就慘了。
『貳』 中小企業管理
我覺得這不是老闆為人的問題,而是他們管理的方法不同;前者以和諧為主,喜歡創造一種家的氣氛,讓大家沒有壓迫感,可以真正發揮個人的能力為公司效力.同時,他又不失一種"家族"領導人的魄力,得到員工認可並贏得大家的信賴與尊重;於公於私都好(我個人比較欣賞這種老闆);而後者可能偏重於級別差異(威信),喜歡力壓群雄,做領頭人物.他欣賞自己的辦事風格,承認自己的辦事效率,所以要建立威信,讓大家佩服他,尊重他,那樣他才能帶領一支團隊勇往直前;如果經常和下屬在一起,就會讓員工產生隨意性,那樣他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有傷自尊哦!
當然這也不扣除他性格方面的問題.
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要適度處理與員工之間的關系,這樣對大家都好!
『叄』 中小企業的管理方案
你的思路是對的,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象製作管理制度這樣的事情應該交由專業人士製作,現在有這樣的成品能幫你解決問題,讓你拿來就能直接用,用了就贏在起跑線上,後面的事情也就一勞永逸了。你可以在網上搜:勞傑士勞動合同書介紹 去找到這個成品,90%的企業管理風險與成本都給你免除掉了。
『肆』 中小企業管理制度
你說的很籠統不具體,每個企業的管理制度都是不一樣的,都是根據法律法規和企業、員工本質制定的。當然可以相互借鑒。
『伍』 中小企業應該怎麼管理
企業管理工作越來越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和復雜化。面對日益復雜的企業管理工作,企業管理者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理念,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呢?筆者認為,以下四種理念是企業管理者應該具備的。
看看這篇文章吧,《企業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四種管理理念》
http://www.vsharing.com/Blog/bizsoso/A405595.html
『陸』 中小企業管理問題
解決中小企業管理問題可以參考下面幾點:
1.梳理清楚自身核心優勢
2.其他非核心運作可以做外包組合
3.將精力投入到擅長的部分去發展業務
『柒』 中小企業管理的要點是什麼
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達到無為而治,而這個境界對目前國內企業來說還是一個理想而已。「有為而治」,「有為」,我的理解指的是按照企業法治理企業。然企業的生力軍是人,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我們管理的要點。
作為被管理者--企業的員工而言,他有思維,有道德觀,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我認為如何把企業員工從一個獨立的個體走到互相依賴再進入互賴是管理者需要研究的一個話題。即首先要培養員工主動積極,以始為終,要事第一的工作習慣;繼而培養員工雙贏思維,知己知彼,綜合綜效的行為習慣;以自覺達到不斷創新的效果。因為變是世界萬物的根本,管理者更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啟發員工的行為。
同時,作為合格的一名管理人員,我認為也需要具備對本行業的專業影響力和個人魅力這樣的素質,而兩者相比我認為個人魅力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可能會更大一點。專業知識可以通過學習不斷進步,而個人在處理事情時是否表現公平,公正;對待紀律時是否以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等等都決定了你在員工隊伍中的影響力大小。管理者是什麼?管理者並不是你的位置很重要,而是你的的工作很辛苦。你既自律又律人,這樣的管理才是「無為」的管理。
古人語:「上下同欲者勝」,企業的目標和企業員工的願景切合了,那麼,這樣的企業「無為而治」也就不難了。
自己在公司的上牆格言欄是這樣寫的:
「用積極的心態處理事情
用平和的心境對待榮辱
用真誠的心意為員工服務」
最後就是要建立企業的自己的品牌,
當然品牌建設要涉及標志.理念.行為等等,
很多方方面面.剛才看到個 「上知」 還是什麼的,
好像就搞這個玩意。
希望自己能一直這樣做,也藉此機會與大家共勉!
『捌』 如何做到中小企業的管理
管理者應具備的六大能力 :
1、溝通能力。為了了解組織內部員工互動的狀況,傾聽職員心聲,一個管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其中又以「善於傾聽」最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於讓下屬離心離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設性的提議與需求,而管理者也可藉由下屬的認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鳴,得知自己的溝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協調能力。管理者應該要能敏銳地覺察部屬的情緒,並且建立疏通、宣洩的管道,切勿等到對立加深、矛盾擴大後,才急於著手處理與排解。此外,管理者對於情節嚴重的沖突,或者可能會擴大對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決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狀況不明、是非不清的時候,也應即時採取降溫、冷卻的手段,並且在了解情況後,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沖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發權和主動權,任何形式的對立都能迎刃而解。
3、規劃與統整能力。管理者的規劃能力,並非著眼於短期的策略規劃,而是長期計劃的制定。換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深謀遠慮、有遠見,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見現在而看不到未來,而且要適時讓員工了解公司的遠景,才不會讓員工迷失方向。特別是進行決策規劃時,更要能妥善運用統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屬的智慧與既有的資源,避免人力浪費。
4、決策與執行能力。在民主時代,雖然有許多事情以集體決策為宜,但是管理者仍經常須獨立決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協調、化解員工紛爭等等,這都往往考驗著管理者的決斷能力。
5、培訓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擁有一個實力堅強的工作團隊,因此,培養優秀人才,也就成為管理者的重要任務。
6、統馭能力。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領袖不會去建立一個企業,但是他會建立一個組織來建立企業。」根據這種說法,當一個管理者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團隊,才能進一步建構企業。但無論管理者的角色再怎麼復雜多變,贏得員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條件。
管理者需要具備的管理技能主要有:
1、技術技能
技術技能是指對某一特殊活動——特別是包含方法、過程、程序或技術的活動——的理解和熟練。它包括專門知識、在專業范圍內的分析能力以及靈活地運用該專業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術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 ( 過程或有形的物體 ) 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個人能夠以小組成員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並能夠在他所領導的小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創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以使員工能夠自由地無所顧忌地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為完成組織目標應具備的領導、激勵和溝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業看成一個整體的能力,包括識別一個組織中的彼此互相依賴的各種職能,一部分的改變如何能影響所有其他各部分,並進而影響個別企業與工業、社團之間,以及與國家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力量這一總體之間的關系。」即能夠總攬全局,判斷出重要因素並了解這些因素之間關系的能力。
4、設計技能
設計技能是指以有利於組織利益的種種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高層管理者不僅要發現問題,還必須像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那樣具備找出某一問題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的能力。如果管理者只能看到問題的存在,並只是「看到問題的人」,他們就是不合格的管理者。管理者還必須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即能夠根據所面臨的現狀找出行得通的解決方法的能力。
這些技能對於不同管理層次的管理者的相對重要性是不同的。技術技能、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依據管理者所處的組織層次從低到高逐漸下降,而思想技能和設計技能則相反。對基層管理者來說,具備技術技能是最為重要的,具備人事技能在同下層的頻繁交往中也非常有幫助。當管理者在組織中的組織層次從基層往中層、高層發展時,隨著他同下級直接接觸的次數和頻率的減少,人事技能的重要性也逐漸降低。也就是說,對於中層管理者來說,對技術技能的要求下降,而對思想技能的要求上升,同時具備人事技能仍然很重要。但對於高層管理者而言,思想技能和設計技能特別重要,而對技術技能、人事技能的要求相對來說則很低。當然,這種管理技能和組織層次的聯系並不是絕對的,組織規模大小等一些因素對此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玖』 中小企業如何管理
中小企業在開辦之初最重要的便是管理設計,而管理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
1、 制定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即企業要做什麼?
因為如果沒有一個長遠的發展目標,企業的經營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投資重點,組織結構、管理方法便無法確立,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導致投資分散,組織結構和管理方法無法適應經營要求。
2、依據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規劃指定符合企業發展目標的管理結構,管理方法。即企業要怎麼做。
好的組織結構會促進工作的完成,每個人的責、權、利明確,各部門的銜接恰到好處,以最有限的人力資源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
我以為,小型企業的組織結構既要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又盡量要以精簡的機構進行運作,以減少管理成本。
目前,小型企業的運作主要體現在人、機、料、法、售五個方面:
人:即指人力資源,人才的培養,勞資等。相對應地應該建立人力資源部門。
機:指設備、廠房等。
料:即指原料、資金等。對應建立財務部門。
法:指生產技術、工藝、產品研發等。對應建立生產部門。
售:指市場銷售、開發、維護、售後服務等。對應建立市場部門。
同時,要注重企業決策層的建設,明確決策層的職權范圍,避免多頭管理的發生。
小型企業有此組織結構,我認為足可以滿足經營需求了。
而管理方法的制訂則要遵循:為長遠發展服務,圍繞市場實施,以人為本,以文化管理的原則。注重全員參與,共同發展的思路,這樣才可以激發員工的精神,達到管理的目的。
在實踐中管理教育與管理實施其實是同步進行的,在企業中,要持續不間斷地進行管理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即有目的,有計劃的向所有員工灌輸企業的發展目標,企業的管理制度以及企業文化。這樣長久下來,潛移默化,企業的管理思想,規章制度就會在員工的頭腦中生根發芽。達到了我自我教育目的。
而且在管理實施中,我們要注意:
一個是要持久,要持之以恆,管理與考核並舉,獎懲激勵制度要完善。
一個是要嚴格制度管理
因為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制度管理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在實際工作中,管理實施的過程是最為容易走入偏差的。稍有不慎,執行管理的人員就會在執法的尺度上出現把握不準的情況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有人違反了規章制度,但由於事情不大,或礙於面子。或提醒或教育,卻不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處理。久而久之,制度慢慢地變成了形式化的廢紙。到這個時候,當你明白過來,已於事無補。
所以我們在制度管理中,提倡制度管理的火炭效應,以達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
對違反規章制度的人進行懲罰,必須照章辦事,該罰一定罰,該怎麼罰即怎麼罰。來不得半點仁慈和寬容。
火炭效應的啟示在於:當你在工作中違反了規章制度,就象你去碰觸一塊燒紅的火炭,你就會受到燙的懲罰。
這種懲罰的特性在於:
1、即時性:當你碰到火炭時,立刻會被燙,沒有絲毫的預先提示,你馬上會有燙疼的感受。
2、警示性:火炭是明擺在那裡的,而且是火紅的,誰都知道碰它會被燒傷。
3、平等性:火炭是很燙的,它不分貴賤親疏,一律平等,誰碰燙誰,毫不留情。
4、 貫徹性:火炭燙人絕對說到做到決不含糊,不是嚇唬人的。
當企業在制度管理的時候,如果能將這幾條特性切實的融合到日常的管理行為當中,企業的制度才不會受到任何的質疑與挑戰。
但我們說嚴格制度管理,並不是說,企業只是依靠嚴格的管理才可以達到目的,我們同樣提倡溫情管理,但我們所說的溫情管理不是實施於制度管理中,而是制度管理的輔助手段。這就要就企業真正的為員工著想,急員工所急,為他們解決困擾他們的實際問題。就好象我們曾經學習過的一個寓言:太陽與北風。
太陽和北風打賭,看誰能最快地將路人的衣服脫掉。寒冷的北風使出最大的力氣,向路人吹去,想將路人的衣服掀掉,沒想到路人卻將衣服越來越裹的更緊,北風無奈地敗下陣來。輪到太陽登場,太陽把自己的溫暖緩緩地灑向大地,溫度不斷上升,終於,路人耐不住炎熱,脫下了自己的衣服。
所以我們說,單單依靠嚴格,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要以員工的滿意度,認同感為基礎,用太陽般的溫暖做為輔助手段,制度管理才可以真正地落實到實處。慢慢地你的制度會貫徹到員工的頭腦之中。增加員工的自我約束能力,達到自我管理的高度。
所以我們認為,中小企業只有將管理設計、管理教育、管理實施都依據自身的發展需要,扎扎實實地建立並落實下來,才可以使企業的生產經營依照自己設定的目標走下去,發展壯大。
一、充分了解企業的員工
每個人對自己都是如此簡單,而對他人卻是如此復雜。作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認識你的員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員工,工作開展起來會順利得多。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一個能夠充分了解自己員工的管理者,無論在工作效率,還是人際關繫上他都將會是個一流的管理者。
了解員工,有一個從初級到高級階段的程度區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了解員工的出身、學歷、經驗、家庭環境以及背景、興趣、專長等。同時還要了解員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勁、熱誠、誠意、正義感等。
第二階段:當手下員工遇到困難,你能實現預料他的反應和行動。並能恰如其分的給員工雪裡送炭,這就表明你對員工的認識更進一步。
第三階段:知人善任。能使每個員工在其工作崗位上發揮最大的潛能。給自己的員工足以考驗其能力的挑戰性工作,並且在其面臨此種困境時,給予恰當的引導。
總之,管理者與員工彼此間要相互了解,在心靈上相互溝通和默契,這一點對一個中小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尤為重要。
二、聆聽員工的心聲
中小企業的管理者都有強烈的自我主張,這種傾向有助於果斷、迅速的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會使管理人員一意孤行,聽不進他人意見,導致決策失誤。
在企業的管理中,聆聽員工的心聲,也是團結員工,調動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一個員工的思想除了問題,會失去工作熱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給他的任務是不可能的。這時,作為管理者,應耐心的得去聽取他的心聲,找出問題的症結,解決他的問題或耐心開導,才能有助於你的管理目標的實現。
對待犯錯誤的人員,也應當採取聆聽的辦法,不應一味責難它們,而應給他們解釋的機會。只有了解個別情況後,才能對他們對症下葯,妥善處理。
三、管理方法經常創新
管理員工就象開汽車,司機在開車時需小心的看著指示器和路面,路面有新的變化,指示器的指針有變化,他就應轉動方向盤,防止翻車撞人。管理員工也是如此,管理人員要讓其員工在制定的軌道上運行,就要仔細觀察、經常調整,以防止其出現偏誤。在穩定的大企業中,管理者要多注意員工的各種變化,在基本管理框架內靈活的運用各種技巧管理下屬。而對於活躍的中小企業管理者而言,他們的責任更加繁重。他們不僅不能墨守成規的管理下屬,也不能用哭定的模式去涉及企業的藍圖。
管理者要不斷採用新的方法處理員工管理中的新情況,就必須要有超越陳規的一年和能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經營思想日漸保守,公司業績步步下滑,最後滑到了虧損的邊緣。艾柯卡出任克萊斯勒總裁後,積極開拓創新,激發了員工的干勁,不到兩年,終於使瀕臨波產的公司奇跡般的起死回生了。
四、德才兼備,量才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在能力、性格、態度、知識、修養等方面各有長處和短處。用人的關鍵是適用性。為此,作為管理者在用人時,先要了解每個人的特點,是個員工十個樣,有的工作起來利落迅速;有的謹慎小心;有的擅長處理人際關系;有的卻喜歡獨資埋頭在統計資料里默默工作。
在許多企業的人事考核表上,都有一些關於處理事務的正確性、速度等評估項目,能夠取得滿分這才稱的上是優秀的職員。作為一個管理者,不僅要看到人士考核表上的評分,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觀察,結合每個員工的長處給於是當的工作。在從他們工作過程中觀察其處事態度、速度和准確性,從而真正測出其下屬的潛能。也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靈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員工、使事業蒸蒸日上。
五、淡化權利,強化權威
對員工的管理最終要落實到員工對管理者,或下屬對上司的服從。這種領導服從關系可以來自權利或權威兩個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權力大,誰不服從就會受到制裁,這種服從來自權力。管理者的德行、氣質、智慧、知識和經驗等人格魅力,使員工資源服從其領導,這種服從來自一個企業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員工,特別是管理比自己更優秀的員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權威比行政權力更重要。
『拾』 如何做好中小企業的管理
有效管理的十六個模塊 1、優秀的管理團隊。
2、科學的戰略決策。
3、完善的企業制度。
4、合理的薪酬制度。
5、有效的激勵機制。
6、有效的溝通機制。
7、和諧的組織氣氛。
8、詳細的工作計劃。
9、健全的培訓體制。
10、5S管理。
11、學習型組織。
12、創新型組織。
13、風險管理。
14、質量管理。
15、安全管理。
16、走動式檢查管理。
等等。
有效管理六原則
一、注重成果
管理重在追求或取得成果。
檢驗管理的一個原則是:是否達到了目標,是否完成了任務。
當然,這個原則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管理者應該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行得通」的事情上。
二、把握整體
管理者之所以成為管理者,是因為他們眼觀全局,著眼於整體,把整體發展視為己任。
管理者應該理解自己的任務,不應從自己的職位出發,而應著眼於如何運用源於職位的知識、能力和經驗來為整體效力。
三、專注要點
專注要點的關鍵在於專注少數真正重要的東西。
許多管理者熱衷於尋找所謂的「秘方」,其實這是一種冒險行為。
倘若真的有什麼「秘方」,那就是專注要點應該是最重要的。
要具備專注要點的能力、技巧和紀律性,是效率高的典型表現。
四、利用優點
利用優點是指利用現有的優點,而不是那些需要重新建立和開發的優點。
但現實中,很多管理者總是致力於與之相反的方面,即開發新的優點,而不是發揮現有的優點。
如果這樣,即使管理方法很有技巧,看上去也很科學,但造成的管理失誤卻是無法彌補的。
五、相互信任
怎樣在自己的部門或組織內部創造和諧、完美的工作氛圍呢?有些管理者一板一眼地按照教科書上說的來做,但效果卻不是很好。
其實,只要管理者能夠贏得周圍其他人的信任,那麼他所管理的部門或組織的工作氣氛就會是和諧的。
六、正面思維
正面思維的關鍵在於運用正確的或創造性的方式思考。
正面思維的原則能讓管理者把注意力放在機會上。
事實上,發現和抓住機會要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但這並不是說管理者可以忽視存在的問題。
有效率的管理者能夠清楚地看到問題和困難,並不加以迴避,而是先去尋找可能的辦法和機會。
有效管理五項任務
第一項任務:制定目標 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是實現目標的一半。
作為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在工作過程中去找到並制定合理的目標。
中層管理者,要為部門以及下屬指定任務。
目標關鍵在於它的內容,而不是在於它的形式。
設定目標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設定個人的目標。
設定個人一年的目標,一個季度的目標,甚至一個月的目標。
因為只有把目標分解到個人,才有希望實現的目標。
如何制定合理的目標: 第一個原則是制定盡量少的目標。
目標太多的話,肯定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制定少數的目標,逼迫你確定那個目標是重要的。
第二個原則制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要注意目標的現實性,如果目標跳起來也夠不著的話,那麼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破罐子破摔」!做為上司要通過制定目標來引導和管理團隊。
第三個原則是把目標盡量地量化。
如果一個目標不可以量化的話,那麼你就很難實現它。
第四個原則是目標和措施、資源要相匹配。
第五個原則是局面越是困難,就越需要短期目標。
當十次、二十次、幾十次實現短期目標的時候,你會發現突然之間,你的大目標實現了。
所以局面越是危險,越是困難,我們越需要短期的、具體的、小的目標。
最後一個原則是目標應該有書面的記錄,這樣便於檢查目標是否實現。
第二項任務:組織實施 組織實施就是怎麼去設計自己的組織結構和流程。
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需要回答下面三個問題:第一,怎麼設計,才能夠讓組織更好的實現客戶的需求。
第二,怎麼設計,才能夠讓員工能夠更好的完成任務。
第三,怎麼設計,組織結構能夠讓高層完成任務。
要在組織不同的發展階段去尋找適合企業完成任務的組織架構。
大的組織架構完成了,那麼怎麼能把事情具體到個人。
實際上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所謂的轉換矩陣。
一是把要做的事情列出來,二是設計一些有具體的人來負責的崗位,第三件事情是想辦法把要做的事情和這些崗位配合起來。
通過這樣一個轉換矩陣,就可以把要完成的任務交給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個人。
第三項任務:做出決策 怎麼把決策做好,需要注意四點。
第一點,一定要弄清楚問題所在。
往往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問題,所以做出的決策是無效的。
第二點,盡量不要在逼迫的情況下去做出一個決策。
在逼迫情況下作出的決策,通常不是好的決策。
第三點,應該知道除了知道的選擇之外,一定還有其他選擇。
做決策不外乎在不同的選擇之中找出最有利且風險最小的。
如果去嘗試找到一個其他的選擇的話,通常會找到一個更好的決策。
第四點,決策本身是重要的,但是實施比決策還重要。
最後一點,決策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是要知道不同的意見。
正確決策的前提是要有不同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
要做一個正確的決策,當然要關注決策的程序。
要發現正確的問題,要了解做決策的前提條件,要知道有什麼樣的選擇以及選擇之後的風險和後果,根據風險和後果來作出決策。
做完決策之後是實施,實施之後是不停地反饋。
根據這個反饋,去調整決策。
實際上要想做一個正確的決策,需要有這樣一個完整的決策的流程。
第四項任務:監督和控制 為什麼好多事情落實不下去,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監控的工具和監控的措施。
怎麼樣才能有效的監控: 第一點,不要想監控得太多,也就是說只去監督和控制最重要的環節。
如果去監督控制過多的東西,反倒最後會把最應該監督的東西給漏掉。
第二點,從監督的方法上來看,要抽查,而不一定要逐一地檢查。
逐一地檢查意味著要花大量的時間,同時也意味著對員工的不信任,而抽查能起到很好的監督的作用。
第三點,監督和控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目標,而不是為了搜集信息。
第四點,監控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未來,是為了讓未來照我們的意願去發展,而不是事後的校正。
監控的目的是為了不讓不希望發生的事情發生,也就是說我們要控制未來,而不是事後的校正,這實際上是監控的本質。
管理者做好控制閉環,要完成六個步驟:第一步確定控制的范圍;第二步確定要控制的關鍵元素是什麼;第三步確定控制的標准;第四步搜集數據和信息;第五步要衡量效果,到底我們的標準是達到了沒有;第六步是做修正。
在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中,重點范圍是成本的控制、業務流程式控制制和風險的控制。
第五項任務:培育人才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管理者就是讓別人幫你完成任務,招聘和培養人才是高級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務。
我們可能面臨的選擇,是從外面招聘空降兵好還是自己內部培養好。
表面上看招空降兵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找到的人拿來就能夠用。
而自己培養的,好象是一個漫長而無效的過程。
但從公司的長遠發展來講,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培育人才。
可能在某一些特殊的崗位上的某一個特定的時間,你可以有一兩個空降兵這樣的人才招進來。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寄希望於這些人能夠馬上發揮作用。
因為他們熟悉公司環境需要大概一年時間,第二年他大概有一些感覺,知道這個事情該怎麼去做了。
到第三年的時候,他的作用才真正能夠發揮出來。
而我們大部分企業家或者是經理人是等不到第三年的。
了解了一個外部人到內部發揮作用需要時間的話,我們會更傾向於在內部去培養一個人。
讓他從一開始到能夠獨立自主去做一件事情也許需要兩年、三年的時間。
但是你可以相信這兩三年的時間你培養出來的人,是完全適合你這個公司的環境的。
所以內部培養的人才要比外部的人才更好用。
如果希望企業長期發展,要盡量培育內部的人才,寶潔的企業原則就是不從外面招經理人。
當然這涉及到一個問題,認為內部人不夠格,必須去找外部的人。
實際上一個人的潛能是很大的。
西方諺語說:上帝在給一個人任務的時候,通常也會給他一份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