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臨終痛苦嗎
A.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這篇文章從醫學的角度告訴大家臨終的過程,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幫助家人和自己坦然面對。
人們關於臨終的認識普遍有很多誤區,應該好好普及,不要給親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一個遭遇車禍的22歲男性被送進了監護室,此時的他生命垂危,幾乎不能說話。然後,在長達3個小時的時間里,醫院不允許家人進入病房看望這個隨時會告別人生的親人,在隨後的時間里,也只允許一個親人每隔2小時進去看望5分鍾。在漫長的等待中,沮喪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憊睡著了,直到護士通知他們病人已身亡時才驚醒過來。由於痛惜沒能在最後時刻與親人見上一面,說上幾句告別的話,家屬的悲痛驟然升溫……
這還算不上殘忍。在最後的日子裡,病人常常得被動地接受這樣的「待遇」:一是過度治療。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在接受創傷性的治療。另一個極端是治療不足,也就是說,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適直到死亡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解脫。
那麼,生命在最後的幾周、幾天、幾小時里到底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一個人在臨近死亡時,體內出現了什麼變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怎樣做才能給生命以舒適、寧靜甚至美麗的終結?
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有時候可以短到24小時)。在這一階段,醫生的工作應該從「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轉向「減輕痛苦」。
臨終病人常處於脫水狀態,吞咽出現困難,周圍循環的血液量銳減,所以病人的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你不要以為病人是因為冷,需要加蓋被褥以保溫。相反,即使只給他們的手腳加蓋一點點重量的被褥,絕大多數臨終病人都會覺得太重,覺得無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臨終病人喘氣困難,給予氧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他們已失去了利用氧氣的能力,此時給他們供氧無法減輕這種「呼吸飢餓」。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給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使用嗎啡或其他有類似鴉片制劑的合成麻醉劑是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的最好辦法。
當吞咽困難使病人無法進食和飲水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餵食物和水,但瀕死的人常常不會感到飢餓。相反,脫水的缺乏營養的狀態造成血液內的酮體積聚,從而產生一種止痛葯的效應,使病人有一種異常歡欣感。這時即使給病人灌輸一點點葡萄糖,都會抵消這種異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時給病人餵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後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靜脈輸液雖然能解決陷入譫妄狀態病人的脫水問題,但同時帶給病人的是水腫、惡心和疼痛。
一項對100個晚期癌症病人的調查顯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沒有一個處於無法交流的昏迷狀態。但當進入死前最後6小時,清醒者僅佔8%,42%處於嗜睡狀態,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屬應抓緊與病人交流的合適時刻,不要等到最後而措手不及。
隨著死亡的臨近,病人的口腔肌肉變得鬆弛,呼吸時,積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會發出咯咯的響聲,醫學上稱為「死亡咆哮聲」,使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此時用吸引器吸痰常常會失敗,並給病人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將病人的身體翻向一側,頭枕的高一些,或用葯物減少呼吸道分泌。
瀕死的人在呼吸時還常常發出嗚咽聲或喉鳴聲,不過病人並不一定有痛苦,此時可用一些止痛劑,使他能繼續與家屬交談或安安靜靜地走向死亡。記住,沒有證據表明緩解疼痛的葯物會促使死亡。
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所以,不想讓病人聽到的話即便在最後也不該隨便說出口。
B. 呼吸衰竭康復出院突然死亡
多數情況下,呼吸衰竭是多種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是一個長期、慢性的過程,基本不能治癒。
比如從呼吸疾病來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導致呼吸衰竭的最主要原因。COPD患者有肺結構和肺功能損傷。經過呼吸機或吸氧治療後,可以改善呼吸狀況,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但其呼吸功能總是逐年下降的。中樞神經疾病、心肺功能疾病等,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一部分呼吸衰竭,主要是急性呼吸衰竭是可以治癒的,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重症肺炎等。
還有一部分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S)患者,也會出現呼吸衰竭。這主要是因為上氣道塌陷造成,或是因肥胖、缺乏鍛煉,再加上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睡眠時氣道塌陷、進氣受限。針對這類患者,如果沒有扁桃體肥大,通過呼吸機無創通氣治療可完全緩解症狀。即每天晚上睡覺時,給他用上呼吸機後,患者就可以不打鼾,也不憋氣了。其他如中樞性低通氣綜合征,使用呼吸機後,治療效果也不錯,但不是治癒。
您提供的資料較少,病情不了解,不敢妄斷~
以上資料,您可以了解下。
這個不好說,是要司法鑒定的,你可以復印你的病例找司法機構鑒定一下
————— ——— ————————————— ——————————————————————明康中錦斯百瑞呼吸機,為您解答,望您採納~
C. 呼吸衰竭死亡是什麼病
呼吸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
1.呼吸道病變
支氣管炎症、支氣管痙攣、異物等阻塞氣道,引起通氣不足,氣體分布不勻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發生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
2.肺組織病變
肺炎、重度肺結核、肺氣腫、彌散性肺纖維化、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氣量、有效彌散面積減少,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導致肺動脈樣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瀦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靜脈血流入肺靜脈,發生缺氧。
4.胸廓病變
如胸廓外傷、手術創傷、氣胸和胸腔積液等,影響胸廓活動和肺臟擴張,導致通氣減少吸入氣體不勻影響換氣功能。
5.神經中樞及其傳導系統呼吸肌疾患
腦血管病變、腦炎、腦外傷、葯物中毒等直接或間接抑制呼吸中樞;脊髓灰質炎以及多發性神經炎所致的肌肉神經接頭阻滯影響傳導功能;重症肌無力和等損害呼吸動力引起通氣不足。
D. 呼吸衰竭的多久死亡
心肌炎可以導致心力衰竭,進一步會呼吸系統衰竭.病情發展的速度影響因素很多.病情發展的速度如果不能控制很快死亡(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
E. 常說的呼吸功能衰竭而死,是不是就是活活憋死
如果迅速缺氧人會很快暈厥,5秒後失去意識。所以接受死刑的犯人,憋悶的感覺很短暫,不必為他們擔心。
F. 老人臨終前有什麼表現
老人臨終前的表現:吞咽困難,越吃越少;瀕死喉聲;越睡越多;視覺、聽覺、味覺的改變;意識改變及煩躁不安。
1、吞咽困難,越吃越少
因身體器官功能日漸衰竭,此時患者吞咽功能減退或拒食等現象,造成患者食量少、無食慾、吃不下或不想吃等,此時患者可能並不會感到飢餓,可能無法消化及代謝食物,所以不要強迫患者進食,以免增加患者的困擾。即使沒有進食,也要定時清潔患者的口腔,保持其口腔濕潤。
2、瀕死喉聲
由於機能的衰竭,患者無力將集聚喉頭部的口腔分泌物吞下或排出,或肺部的分泌物增加,於吐氣時發出痰音般的嘎嘎聲(痰音在吸氣、吐氣都會發生,嘎嘎聲只有在吐氣時才有,而且聲音較明顯)。此時如果給患者吸痰也只能緩解幾分鍾。也可以把患者的頭側轉,或抬高床頭,會使呼吸容易些。
3、越睡越多
並將會逐漸地花更多的時間在睡眠上,而且不易被叫醒。這是身體代謝改變的結果。注意把握患者清醒的時間,多陪伴他,與其溝通,給予其最大的支持。
4、視覺、聽覺、味覺的改變
瀕死期由於神經系統機能衰退,患者視力逐漸模糊,目光呆滯,無焦距,目視前方,睡眠時眼睛不能完全閉合,球結膜水腫。多數患者常伴有口乾、口苦、吞咽困難、口角發炎及唇裂等症狀。聽覺是患者最後消失的生理功能,患者常能聽到周圍的聲音,但無力回應或表示。
可讓室內的燈光柔和些,播放輕柔或患者喜歡的音樂。經常跟患者保持對話,可以靠近他慢慢說,表達自己的感受。
5、皮膚的變化
瀕死患者因血液循環變慢、周圍血管痙攣、極度虛弱、營養不良等原因,以至全身皮膚蒼白濕冷、肌肉無光澤、暗淡,松軟無彈性或有盜汗現象,四肢末梢冰冷,口唇指甲呈灰白或青紫色,皮膚可出現淤血斑點,身體靠床側膚色漸深或出現紫斑。
6、意識改變及煩躁不安
患者對時間、地點、人物的辨別能力減低,回答的話語變得很簡單。可以握著患者的手,主動告訴患者日期、時間以及何人在場,會令患者有安全感。
有時患者會坐立不安或煩躁,這時先要查看是否存在疼痛、缺氧或膀胱積尿無法排出等生理上的原因,及時處理。但臨終階段的煩躁不安多與心理因素有關,此時家人可以與患者有肢體接觸,如緊握他的手,用溫柔的聲音跟他說話,輕柔的音樂和柔和的燈光也可以令患者平靜下來。在需要時,應使用醫生處方的葯物。
(6)呼吸衰竭臨終痛苦嗎擴展閱讀
臨終患者護理過程的4個階段
1、第一階段(否認期)。接受面臨死亡的事實是困難的,患者通常無法接受面臨死亡的事實,亦否認希望的存在;有時患者已認識到,而家屬仍處在否認階段,這將阻礙患者表達其感覺和想法。但對知情者則會哭訴真情,以減輕內心痛苦,期待奇跡出現。
2、第二階段(憤怒期)。當病情趨於危重,對自己疾病預後有所了解時,則表現為煩躁不安,暴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意,不講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療,將憤怒發泄於家屬及醫務人員。
3、第三階段(磋商期)。患者處於死亡邊緣、試圖與生命磋商階段,患者祈盼延長生命而提出種種要求:如能看到子女升學、就業、成家等,了此心願。
4、第四階段(憂郁期)。此時患者不得不面對現實,隨著病情日益惡化,身體各器官逐漸衰竭,精神疲憊以及親友們傷心、憂愁的表情,所有無法避免的打擊更顯著,故患者憂郁、悲傷、痛苦以至產生絕望,不願家人離開,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但亦依戀生活。
G. 人在死亡時,在咽最後一口氣時會難受嗎
最後的呼吸:真正的死亡常發生在瞬間,生命最後時刻的呼吸常表現為似乎僅有可見的呼氣,而看不到明顯的吸氣。這在民間常稱「只有出的氣沒有進的氣」。
哈欠:在最後一段時間,即使在無意識或迷迷糊糊狀態下,也可能經常打哈欠。這是可以吸入更多氧氣的一種自然反應。張口呼吸:在最後階段,即使是清醒的,也通常不會(「懶」)作出反應,也往往不會說話,而是常常張開嘴巴進行很大聲的的呼吸,聽起來像是大聲的打鼾。這是由於,一方面呼吸道周圍肌肉張力降低,呼吸道趨於變得的狹窄;另一方面,呼吸障礙導致缺氧成為常態,正常的通過鼻腔的吸氣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因為需要優先滿足氧氣需求,也就沒有「多餘的氣流」來供說話。就如同「呼吸法」評定運動強度,能說話不能唱歌為中等強度,不能連續說話為高強度運動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