碏怎麼讀
㈠ 碏這個字怎麼讀
拼 音
què xī
部 首 石
筆 畫 13
五 筆 DAJ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què ]
1.敬。
2.石雜色。
[ xī ]
礙。
相關組詞
碏碏
網路釋義
碏,漢字,多音字,讀【què】或【xī】。碏 [què]1.敬。2.石雜色。碏 [xī]1.礙。
㈡ 姓氏石怎麼讀
姓氏「石」的讀音是:shí。
石姓的起源有很多種,一共有十五種:
源出一: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康叔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公石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譜》等記載,春秋時期康叔的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公石碏,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有大功於衛國,世為衛大夫。戰國史學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傳》中稱贊石碏說:「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石碏在此次變故中表現的大智大勇、大義滅親,為後世君子們所稱道。
石厚的兒子、石碏之孫駘仲,後來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石氏,史稱石氏正宗。
源出二: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的公子段,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春秋公子譜》記載,春秋時期宋國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兒子,他的後代都以先祖之字為姓氏,稱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商丘石氏。
源出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子豐又大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春秋公子譜》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有公子豐,是鄭穆公姬子蘭之子,字石癸,在鄭釐公姬惲(姬髡頑)執政時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衛國、齊國。
在公子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大河石氏。
源出四:
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石作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石作氏,是秦國早期的貴族世家復姓,原居秦邑(今甘肅天水故秦城)。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語》中稱為石子蜀。石作蜀,字子明,號卓子,冀人(今甘肅天水甘谷十里鋪鄉)。在石作蜀的故里,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可惜早已荒蕪。
在石作蜀的後裔子孫中,皆以先賢祖姓氏省文簡化為單姓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三隴石氏。
源出五:
源於羯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後趙錄》中記載,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有匈奴別部羯族,其酋帥匐勒改漢族姓名為石勒(公元274~333年),建立了後趙政權,稱後趙高祖明帝,其同族的羯族部落酋長張訇督隨著石勒改姓名為石會,冉閔則改為石閔。此後,其後裔子孫皆隨先祖改為漢姓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上黨、武鄉石氏(攀附者居多)。
源出六:
源於鮮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北史》的記載,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中有烏石蘭氏、婁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部洛陽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時,將烏石蘭氏、伊婁氏改為漢字單姓石氏、伊氏,後多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大同石氏。
源出七: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突厥族沙陀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沙陀族,亦沙陀突厥,源出西突厥處月部。唐朝初年,處月部散居於今新疆准噶爾盆地東南、天山山脈東部巴里坤一帶,當地有大磧,名為沙陀,故號「沙陀突厥」,漢史簡稱其為沙陀部。唐朝以後,建立後唐政權(公元923~936年)的唐庄宗李存勖、建立後晉政權(公元936~946年)的高祖石敬瑭、建立後漢(公元947~950年)政權的高祖劉暠(劉知遠),均為沙陀部族人。石敬瑭,原名叫臬捩雞,他自己說是漢景帝劉啟時期丞相石奮的後代,但歐陽修考證後,在所撰著的《新五代史》中說「臬捩姓不知其最初的來歷」。因此,仍應為沙陀突厥自己的姓氏。臬捩雞很勇猛,也善於騎射,謀略也很遠大,他輔佐過李克用和李存勖,屢立戰功,升至刺史。
雞血石
在石敬瑭稱帝後,其部屬多有隨之改漢姓為石氏,後多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太原石氏。
源出八:
源於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時期西域石國,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該支石氏,出自隋、唐時期「昭武九姓」之一的西域石國。石國,在今窣利境內(粟特,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以瞰羯城為大宛都督府。
唐玄宗李隆基先天二年~開元二年(公元713~714年),大食人(今伊朗地區)曾侵入石國。唐開元初年,唐玄宗封其君莫賀咄吐屯為石國王。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曾請求唐朝政府討伐大食國。
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莫賀咄吐屯復助唐朝政府擒突騎施可汗吐火仙,被封為順義王。
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大食國的埃米爾納斯爾入侵石國;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石國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羅斯(今哈薩克江布爾城),擊敗唐朝將領高仙芝大軍。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唐朝政府曾封石國王子那俱車鼻施為懷化王。石國在至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尚遣使朝貢於唐朝。
後石國有人遷居中原,以國名漢稱改漢字單姓為石氏,是為新疆、青海石氏。
源出九:
源於波斯,出自唐朝時期古波斯族人,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九國志》記載,唐朝時期,古波斯族人通過唐蕃古道來華之人很多,有留居中原者,取漢姓為石氏。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國的利州司馬叫石處溫,後唐政權攻滅前蜀國之後,石處溫率兵投降,後晉升為寧江軍節度都知兵馬使、萬州管內義軍都指揮使。後唐孟知祥椐蜀稱帝建後蜀國之後,石處溫到湖南芷江一帶為官。石處溫大力發展農耕,庫存糧食多,上繳軍糧也多,後官遷萬州刺史(今重慶),活了有八十多歲。石處溫便屬於該波斯族石支。(證據不充分)
源出十: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朝魯圖德氏,源出蒙古察哈爾部,漢義「永恆的岩石」,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以姓氏漢義冠漢姓為石氏,亦有稱喬氏、朝氏、晁氏、曹氏、朝氏等者。
源出十一: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⑴.回族石氏,最早為大食國在唐朝赴中國軍隊之隨軍商團領袖,即指國為姓,稱食氏。該支食氏族人,因在清朝時期發動反清起義,失敗後為避禍而改姓為石氏,後世代稱石氏。
⑵.今居於河北泊鎮的回族石氏,傳說是元朝時期丞相脫脫之裔,其先去南方征調建築元大都(北京)所用的木材、石料至泊鎮時,適逢元朝被滅,無奈只好留居當地,並用征調的木材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當時,每逢遇明軍盤問時,他們便指石為姓,後世代稱石氏。
⑶.今居河南開封的石氏回族,源出宋朝時期由印度來中國的五百餘家猶太族人,取漢姓為石氏,以示頑強生存。當時這些猶太族祖先有十七個姓氏群體,後經數百年的歷史演變,至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以後,僅存有七姓,石氏便是其中之一。猶太族石氏族人後融入到回族,以頭戴藍色禮拜帽為顯著標志,被稱為「藍帽回回」或「青帽回回」。
源出十二: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石佳氏,亦稱實嘉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赤盞部,滿語為Sigiya Hala,世居葉赫烏蘇河(今吉林梨樹),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石氏。
⑵.滿族洪羅氏,亦稱洪駱氏、候勒氏、霍羅氏、洪克羅氏,滿語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石氏、何氏等。
⑶.滿族瑚錫喀氏,亦稱呼依特氏,滿語為Husika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石氏、胡氏。
⑷.滿族石富察氏,滿語為Sifuca Hala,世居倭濟(今黑龍江寧安),後多冠漢姓為石氏。
⑸.滿族石穆魯氏,亦稱石莫勒氏,滿語為Simulu Hala,世居渾春(今吉林琿春),後多冠漢姓為石氏、穆氏、魯氏、蕭氏等。
⑹.滿族石馬拉氏,亦稱書瑪哩氏,滿語為Sumari Hala,漢義「小口袋」,世居虎爾哈(今黑龍江黑河對岸俄羅斯地區)、海蘭(今吉林和龍海蘭河流域)等地,後多冠漢姓為石氏、舒氏。
⑺.滿族倭赫氏,滿語為Uhe Hala,漢義「石頭」,世居界凡(今遼寧撫順李家鄉界藩山),後多冠漢姓為石氏。
⑻.滿族烏魯哩氏,亦稱吳魯哩氏,滿語為Uluri Hala,漢義「獼猴桃」,世居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葉赫(今吉林梨樹),後多冠漢姓為石氏、那氏、趙氏、吳氏等。
⑼.滿族石克特立氏,亦稱西克忒里氏、錫克特哩氏、錫得胡立氏,滿語為Sikteri Hala,為卦爾察女真姓氏,世居訥殷(今吉林撫鬆鬆花江上游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松花江以及黑龍江沿岸地區,後多冠漢姓為石氏、西氏、胡氏、奚氏、郗氏、邵氏等。
⑽.滿族扎克塔氏,亦稱扎克達氏、哲克達氏,滿語為Jakta Hala,漢義「松樹」,世居黑龍江流域,所冠漢姓為石氏、李氏等。
⑾.滿族扎庫塔氏,亦稱查庫塔氏,滿語為Jakuta Hala,漢義「各八」,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噶哈里必漢額里村(今吉林延吉朝陽川以西)、扎庫塔(今吉林琿春圖們江北岸、海蘭江以西一帶)、哈達(今遼寧省西豐縣小清河流域)、薩楚庫(今黑龍江寧安老松嶺一帶)、松花江沿岸及長白山區等地,所冠漢姓為石氏、張氏、包氏、朱氏等。
源出十三: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倭埒氏,亦稱沃熱氏、斡勒氏、斡郎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斡勒部,世居黑龍江北境、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墨爾根(今黑龍江嫩江)、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lie Hala。
達斡爾族、滿族倭埒氏,在清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石氏、沃氏、張氏等。
源出十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侗族、水家族、阿昌族、拉祜族、土家族、東鄉族、黎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石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石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出十五:
源於李姓改姓而來,屬於避禍改姓為石氏。
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萊村石氏。該支脈石氏並不是春秋戰國時期衛國石氏純臣石碏的傳人,而是在明朝末年,因忠臣李三才受奸臣迫害,其族為避開官兵追殺,指石為氏而來。
根據《明史》記載和有關資料查證,滕州市官橋鎮及其周邊幾個村子的石氏族人,而是明朝末年的忠臣李三才之後。三才乃明朝末年的朝中良臣,因功高蓋世,受奸臣邵輔忠,喬應甲等人的排擠、誹謗和陷害,不得志,滿門抄斬,後滅九族,被官兵追弒。後設法逃出虎口,逃到今天山東滕 州市官橋鎮萊村,官兵追至,追問姓名,其隨機應變,指石為姓。免遭一場大的劫難,其後人改姓石,兄弟兩人由於避其殺戮,各奔東西,長達數年,見面不認識。 偶有不期而遇,談吐間,方之是同胞兄弟,啜泣涕泠,抱頭言歡。老大姓石,老二姓李,此乃石李不分是也。兄弟二人死後,葬於蓬萊山丘,兄弟二人墳塋相鄰,互 為守望,李氏墳塋西南行穴,石氏墳塋西北行穴。而後兩姓和睦傳世,互相照顧。李氏改石氏,給石氏的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傳承石氏文化做出來了不朽的貢獻。
《滕州萊村石氏譜》石氏譜序:騰邑有生石瑤堪以撰譜序屬余余不敏情,勿容辭詢,所由來遂所染翰以志之按,石氏之騰前明天啟間也,本姓李,洛陽人士,廬州知府,其父三才明藎臣(原指帝王所進用的臣子,後稱忠誠之臣)也,時魏忠賢誣劾(音he)黨人,三才公雖卒數年亦為所罔,李公畏禍,枽(音:ye,古同「枼」)官隱去,曰遇禍而隕生宗嗣,莫衍思患,而預防明哲之機,騰東南蓬萊村居焉不敢顯其姓,因指蓬萊而以石為氏雲。
始祖元,字復始,本姓李,前明萬曆年間進士,初任廬州知府,洛陽人,其父李三才,嘉靖年間進士院右僉[ 音qiān]都御史巡撫,淮揚總督漕運既卒,至天啟五年,崔呈秀、魏忠賢誣刻黨人李三才等,後復始避禍棄官來滕邑東南四十里家焉,因名蓬萊遂以石為氏,其弟至仍氏李,於是闕荊棘,建屋舍,日出而作,日落入息,儼然農家者流居鄰,,未有知其由來者,其真善於。
石氏後裔或從農、從政、從軍、從商、從工,業績卓著,建樹良多,在清朝、民國,被鄉鄰首推為魯騰名門望族。
其族支繁葉茂,自始祖起,至今已傳世十四世-至十五世,族人近千人。
滕州市官橋鎮萊村石氏班輩字(二十六字)派行:之廷開惠玉峰,鳳韞正思揚,和聲兆吉祥,興隆維繼廣,敏德永懷良。
來源於http://ke..com/view/33899.htm
㈢ 硻這個字怎麼讀,硻怎麼念,硻怎麼拼音,硻怎麼組詞
石字旁,筆畫13,查到的字是硼 碰 碕 碏 碎 碗 碔 碌 硿 碓 碇 碉 碘 磣 碚 碑 礙 碁 碆 碂 硺 碤 碒 硽 碢 硹 碃 碈 碖 碄硾 碙 碋 碊 碅 硻 碐沒有你說的這個字
㈣ 婥白話怎麼讀
婥-------coek3,讀第三聲。同音字:磭, 趠, 碏。
給你一個《粵語在線發聲字典》,打開網頁後,在右邊的工具蘭中,你可以輸入你要讀的單詞(繁體字),或者輸入對應和音標,你自己找一下:
http://arts.cuhk.e.hk/Lexis/lexi-can/
廣州話常用語請用內置萬能五筆輸入法,或智能五筆輸入法,祝你成功!
㈤ 石碏的碏念什麼!!
石碏的碏念què。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
衛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寵而好武,庄公弗禁。他進諫,庄公弗聽。其子石厚與州吁游,勸戒亦弗聽。衛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殺桓公而自立為君,未能和其民。
石厚向其父請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議石厚從州吁往陳,通過陳桓公以朝覲周天子。旋請陳拘留兩人,由衛使右宰丑殺州吁於濮(今安徽亳縣東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殺石厚於陳。當時稱他能「大義滅親」。
(5)碏怎麼讀擴展閱讀:
相關故事:
大義滅親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衛康叔——姬封建立衛國(今河南淇縣境內)。傳至衛庄公時,庄公有一個愛妾生了個兒子叫州吁,州吁喜歡練武、打仗,庄公任命他為將軍。
當時衛國有一個賢臣叫公孫碏(此處公孫並非姓氏中的公孫,因石碏源出於公(靖伯——衛康叔六世孫),公之子稱為公子,公之孫則為公孫),字石,人們稱他為石碏,是衛康叔姬封六世孫靖伯的孫子。
他勸庄公說:「庶子(指州吁,因為他是庄公妾所生,所以叫他庶子)喜歡打仗,又擁有兵權,將來會出亂子的!」衛庄公不聽。庄公死後,太子完即位稱衛桓公,他即位的第二年,由於弟弟州吁過於驕橫、奢侈,桓公便撤了他將軍的職位,州吁於是逃往其他諸侯國。
十幾年之後,州吁率領自己糾集的部屬偷偷溜回衛國,與他的心腹石厚(石碏之子)經過密謀,於周恆王元年(公元前719年)在一次宴會上刺殺了衛桓公,州吁自立為君,並拜石厚為大夫。州吁因為自己得王位不正,為轉移國人視線,開始對其他諸侯國用兵。
他糾集宋、陳、蔡等國以鄭伯不孝的罪名討伐鄭國,雖然打了勝仗,衛國上下卻還不擁護他。州吁為了取得衛國人的支持,派石厚回家問他的父親石碏,石碏假意為他們出主意說:「州吁如果想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必須得到周天子的接見。」
石厚問:「那怎樣才能得到周王的接見呢?」衛桓公的母親是陳國人,陳國對衛桓公被害一直耿耿於懷,石碏打算在陳國除掉州吁,就說:「陳侯同周王關系很好,同衛國的關系也不錯,如果州吁親自去陳國,疏通與陳侯的關系,再讓陳侯與周王溝通,周王接見的事一定可以成功。」
州吁認為石碏的話很有道理,就與石厚一起攜帶重禮到陳國去。而石碏卻暗中派人給陳國大夫子針送了一封信,信中說:「衛國太小,而我已經老了,沒有力量做什麼事了,這兩個人是殺害衛桓公的兇手,請您將他們抓起來!」
於是,州吁和石厚一到陳便被陳桓公抓了起來,不久衛國派人到陳殺了州吁,因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有人主張饒了石厚,被石碏拒絕,並親自派孺羊肩到陳國殺了石厚。
㈥ 碏字怎麼讀
碏què xī
碏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碏 què
部首筆畫
部首:石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3
五筆86:DAJG 五筆98:DAJG 倉頡:MRTA
筆順編號:1325112212511 四角號碼:1466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88F
基本字義
1. 敬。
2. 石雜色。
詳細字義
〈形〉
1. 見「碏碏」
2. 石雜色 [(of stone)variegated]
浪浸多年苔色在,洗采今日碏痕深。——唐· 褚載《移石》詩
常用片語
1. 碏碏 quèquè
[swift and respectful] 敏捷而恭敬的樣子
碏 xī
基本字義
1. 礙。
㈦ 䧿,這個字怎麼讀
䧿,拼音:què。部首: 隹部。異字體:鵲。為山名。
《山海經》:南山經之首曰䧿山。
㈧ 碏怎麼讀音是什麼
是一個多音字,碏(que):恭敬的意思,碏碏形容敏捷而恭敬的樣子,碏(xi)這個詞我也很少見
㈨ 礐石的「礐」拼音怎麼讀
一、[què shí]礐石
二、礐的讀音
(一)[què]
1.疾風激水擊石成聲。
2.山多大石。
3.堅硬;堅定:「堅~其志誼。」
(二)[hú]
玉石。
㈩ 石碏怎麼讀
碏
què ㄑㄩㄝˋ
1. 敬。
2. 石雜色。
其它字義
● 碏
xī ㄒㄧˉ
◎ 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