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重組 » 寵冠紫禁城

寵冠紫禁城

發布時間: 2021-08-30 00:01:01

Ⅰ 甄嬛的父親在第二集的台詞

第二集(一)

第20幕
(皇帝注視甄嬛良久)
太後:秀女姓甄,犯了皇帝名諱。
甄嬛:稟太後,當年臣女父親為官,聖祖康熙看見父親姓名,說姓甄好,聽著像忠貞之士,以此作為勉勵。
皇帝:先帝的意思朕明白。(轉向太後)兒臣倒想起一件事:「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甄氏出美人,甄宓就是漢末的三大美人之一。
太後:走上前來。(甄嬛起身向前幾步,有太監在甄嬛面前灑茶水,甄嬛一頓,繼續前行,太後侍女竹息在甄嬛面前放貓,甄嬛淡定,一秀女驚慌失措)
太後:還算端莊。
皇帝:嬛嬛一裊楚宮腰,那更春來香減玉消。紫禁城的風水養人,必不會叫你玉減香消。旁邊那個秀女叫什麼?
太監:蘇州織造孫株合之妹孫妙青,年十六。
皇帝(厭煩):孫妙青殿前失儀,拉出去,永不許再選秀。
太監:嗻!甄嬛留牌子、賜香囊!

第21幕

(甄嬛、眉庄在回去的路上)
甄嬛(愁):想留的沒能留,不想留的卻偏偏留下。
眉庄(笑):能進宮是多少人巴不得的福氣,你又何必嘆氣,況且你我一同入宮,彼此又能有個照應,這會子宣旨的太監已經去了,甄伯父必定歡喜。
甄嬛:眉姐姐,我當真不是有心的。
眉庄:我知道你不是有心的,可是老天爺有心啊,他不忍叫你明珠暗投。
甄嬛:可是皇上——孫妙青只是膽小而已,並不是大錯。
眉庄:天子威重,孫妙青是太不穩重了。(一嬤嬤追上)
嬤嬤:兩位小主請留步,奴婢奉命送兩位小主出宮。恭賀兩位小主榮獲宮嬪!

第22幕
(丫頭們在宮門外候著,甄嬛和眉庄走了出來)
甄嬛:姐姐保重。
眉庄:嗯,妹妹也是。(丫頭迎眉庄離去)
(流朱浣碧為甄嬛披上披風。甄嬛望瞭望嬤嬤遠去的背影)

第23幕
(皇帝在看記名秀女排單)
皇帝(喃喃):嬛嬛一裊楚宮腰。(蘇培盛進來)
蘇培盛:皇上,皇後娘娘求見。
皇帝:讓她進來吧。
蘇培盛:嗻。(引皇後進來)
皇後:臣妾前來恭喜皇上,賀皇上又得佳人。
皇帝:皇後何出此言?
皇後:宮中已經傳開了,今日選秀,皇上龍顏大悅。
皇帝(喜);只是泛泛之輩中總算有一兩個質素尚可的。
皇後:豈止尚可,聽說沈自山的女兒很有當年敬嬪的風范,而甄氏卻長得活脫脫就——(斂笑住嘴)
皇帝:只是眉眼處有幾分相像罷了。
皇後;有幾分相似已經是很難得的了。恕臣妾多嘴,皇上准備給甄氏什麼位分哪?
皇帝:給個貴人吧。
皇後:貴人?好,就貴人吧。除了前頭滿軍旗的富察氏是貴人,蒙軍旗的博爾濟吉特氏也是貴人,漢軍旗秀女中正好也有兩個貴人了。
皇帝:還有一個是?
皇後:沈貴人,沈自山的女兒。沈自山的官位可比甄遠道要高。(皇帝:噢——)雖然皇上重視漢軍旗,可是滿蒙聯姻是舊俗,漢軍旗有兩個貴人,這樣做會不會太過顯眼了?
皇帝:那就給甄氏正六品常在吧。漢軍旗的嘛,入宮位分不宜太高。
皇後:皇上明鑒。
皇帝:雖然是個常在,朕還想給她個封號。
皇後:那就叫內務府擬了封號來看。
皇帝;不用,朕已經想好了。(招手)你來。(皇帝在皇後手心寫了個字)
皇後:莞?臣妾記得在唐詩春詞中,好像就有「菀菀黃柳絲,蒙蒙雜花垂」之句。
皇帝:朕覺得甄氏莞爾一笑的樣子,甚美!(得意的笑)

第24幕
(甄府門外,正吹鑼打鼓放鞭炮。甄嬛乘馬車回來)
甄嬛:流朱,是不是快到家了?
流朱:是啊,小姐你看,好熱鬧。
眾鄉鄰:恭喜恭喜呀!(甄遠道抱謝)
(甄嬛下馬車)
甄嬛:父親。
甄遠道(抱拳施禮):臣甄遠道攜全家參見小主。(全家跪拜)小主吉祥!
甄嬛(急扶):這是做什麼?快起來!快起來!快起來!
甄遠道:小主不可,嗻不合規矩啊。
浣碧:小姐現在是小主了,老爺是應該向小姐行禮的。(甄遠道:對呀)
甄嬛:流朱浣碧,快把父親母親扶起來,快起來。
甄遠道:謝小主恩典。
甄嬛:外面風大,進屋吧,進去再說。(眾人起身進屋)
甄遠道:小主請。
(甄父甄母入座)
甄嬛(跪):女兒不孝,不能承歡膝下。還要父親母親這般守規矩,心中實在不安。(甄父甄母急扶甄嬛)請聽女兒說完。女兒雖已是皇家人,但孝禮不可廢,還請父親母親准許女兒在入宮之前仍以禮侍奉,要不然女兒寧願長跪不起。
甄遠道:好,我果然沒有白養這個女兒啊。起來起來,快起來。(扶起甄嬛)

第25幕
(翊坤宮。華妃睡醒了)
頌芝:娘娘您醒了?(向外)娘娘起床!(各宮女入內伺候)
(福子正為華妃梳頭,周寧海進來)
周寧海:回娘娘的話,皇上昨兒歇在欣常在的宮里了。
華妃:皇上十多天沒來後宮,一來便去了那個賤人處,小產一個多月,矯情那麼些天還不夠嗎?本宮瞧她狐媚勁又犯了!(猛扭頭,扯著頭發了。怒推福子)糊塗東西,也不仔細著點!
福子:娘娘贖罪,娘娘贖罪!
頌芝(掌福子嘴):你怎麼當差的你,怎麼當差的?你存心要害娘娘,你存心的吧!(扯福子耳朵)我看你是存心要害娘娘的!
華妃:一大早便在這兒鬧得雞犬不寧的,還不快打發了她!(拍桌子)
周寧海:嗻!走,走!(將福子拖了出去)
福子:娘娘饒命,娘娘饒命,饒了奴才吧!(福子一路哭號,被周寧海打暈)

第26幕
(景仁宮)
剪秋:娘娘,看樣子華妃今兒是不來了,不如早些散了吧。
皇後:本宮是皇後,她是妃子,她一定要來和本宮請安。再晚也要等下去,賜茶!
剪秋:是,娘娘。繪春,賜茶!(宮女為各小主奉上茶水)
齊妃:又是華妃最晚。
欣常在:她是年大將軍的妹妹,年大將軍多得勢啊,皇上又那麼寵愛著華妃。
齊妃:哼,得寵有什麼用啊,人家上面那位才是正經的皇後。
曹貴人:說起來,倒是許久沒有見到端妃姐姐了。
齊妃:哎喲,端妃那身子骨啊,十天有九天都起不來床。
(華妃乘轎攆至景仁宮)
江福海:華妃到!
眾妃嬪(起身給華妃行禮):華妃娘娘金安。
華妃:都起來吧。欣常在身子見好了,來得這樣早。
欣常在(笑容):多謝娘娘關懷。早起是有些不適,但是也不能耽誤了給皇後請安哪。
皇後:真是難為你了。你小月後要多調養著,養好了身子才能為皇上綿延子嗣呢。
欣常在:謝皇後。
齊妃:回皇後娘娘的話,欣常在雖然身子還有些不適,但是比先前好多了。
皇後:本宮瞧這樣子也是挺精神的。
華妃(冷哼):齊妃姐姐日漸豐腴,皇上見了一定會喜歡的。
齊妃(笑容):多謝妹妹金口。
華妃:喲,本宮忘了,皇上許久都沒有去看過齊妃姐姐了吧。本宮記性差,姐姐莫怪罪。
齊妃(乾咳):不妨,不妨。
皇後:好了,都是自己姐妹,不要一進來就站著說話,都坐下吧。
眾妃嬪:謝皇後!
華妃:給皇後請安。
皇後:賜座,上茶!
剪秋:繪春,給華妃娘娘上茶。(繪春奉茶)
華妃(聞茶):這是去年的龍井吧,娘娘還沒喝完啊。舊時的茶,即使存放得再好也有股子霉味,臣妾都賞給頌芝她們了,臣妾那兒有今春新貢的雨前龍井,等下讓頌芝拿一些過來,皇後娘娘嘗嘗。
皇後:謝謝妹妹關心。皇上也賞了本宮一些,不過本宮想著三阿哥喜歡,就叫齊妃帶去了。
華妃:也是,齊妃姐姐那兒難得有這么好的茶,下回三阿哥缺什麼,盡管跟本宮開口吧。
皇後;三阿哥是最孝順的,不肯為一點小事打擾皇上,虧得齊妃教導有方。
華妃:三阿哥是最有孝心,必會好讀書,讓皇上高興的。皇上這一高興啊,別說是雨前龍井了,就是金葉子也會照賞不誤的。
皇後:四阿哥與五阿哥還年幼,三阿哥是諸位阿哥的表率,所以三阿哥自然人品貴重。
華妃:唉,皇上倉促登基,這宮里什麼都還缺著,委屈皇後娘娘住這景仁宮了。臣妾想著挑個晴好的天,讓人把這景仁宮好好裝飾一下,也好讓皇後娘娘住得舒服。
皇後:妹妹真有心,皇上才登基,一切從儉,這件事往後再說吧。
華妃:皇後就是寬宏。臣妾的翊坤宮就太過華麗了,臣妾每每來到皇後宮里請安,都於心不安哪。
齊妃:翊坤宮是先帝宜妃的住處,自然是非比尋常了。
皇後:是啊,宜妃多子,先帝爺當真寵愛。
華妃:時候不早了,臣妾先告退了。(走人)
麗嬪:皇後,臣妾也告退了。(向曹貴人使個眼色。曹貴人目光轉動,並不起身)
眾妃嬪(起身):臣妾告退。(離去)
剪秋:瞧華妃那輕狂的樣子,娘娘三言兩語就把她給打發了。
皇後:事實如此啊。
剪秋:咱們景仁宮雖不是最富麗的,但卻是個鍾靈毓秀的吉祥地兒。娘娘仁厚,皇上欽賜景仁宮,這才叫和和美美呢。

第二集(二)
第27幕
(華妃回宮路上)
頌芝:娘娘別生氣,皇後這是嫉妒咱們翊坤宮的恩寵呢。
華妃:先帝的宜妃是得寵多子, 可是兒子謀逆,連累母親,她這樣詛咒本宮!
麗嬪:娘娘別往心裡去,您看皇後病歪歪的樣子,哪怕是身子好也不敢跟您爭啊。她若跟您置氣,就不怕皇上跟她置氣嗎?
華妃:你知道得到多啊。
麗嬪(賠笑):嬪妾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娘娘是皇上心尖上最得意的人。
頌芝:是啊,皇後住景仁宮,娘娘住翊坤宮,這後宮里唯有咱們翊坤宮和皇上皇後大婚時的坤寧宮一樣帶坤字,這也足可見娘娘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啊。
麗嬪:就是,皇上對皇後就只是情面上的,對娘娘您這才是沒得說的。(華妃舒坦)

第28幕
(甄府門前,安陵容下轎)
流朱:到了。
安陵容(瞧見浣碧):這位姐姐是甄姐姐的姐妹嗎?
流朱:才不是呢,浣碧和我一樣,都是小姐的貼身丫鬟。
蕭姨娘:一個丫鬟都打扮得這么華麗,可想甄府是多麼的氣派啊。
浣碧:小姐在裡面等著小主呢,夫人也在內堂等候著,快進去吧。
(眾人入內,甄嬛迎上)
安陵容(行禮):姐姐。
甄嬛(急扶):咱們姐妹無須這么客氣。
安陵容:陵容與姨娘在京中無親無友,幸得姐姐。
甄嬛:現下到了這里,可不是有親有友了?
浣碧:安小主快坐。
甄嬛:坐。
浣碧(對蕭姨娘):這位是?
安陵容:這是蕭姨娘,怕我一個人入京不便,特地陪我來的。
浣碧(掌凳):姨娘坐。
蕭姨娘:哎,謝謝。
安陵容:陵容多承姐姐憐惜,才有了安身之地。此恩此德陵容無以為報。
甄嬛:妹妹這樣客氣,倒叫我心裡不安了。一路還順利嗎?
流朱:還說呢,方才去客棧,那老闆以為安小主奇貨可居,硬是不讓他走,結果被我好一通嚇唬,給打發了。
安陵容:今日幸得流朱機靈,否則的話,那老闆總說我們連賞錢都打發不出去,不給走呢。還是姐姐調教得好,流朱才這般能幹。
甄嬛:冒昧問姐姐一句,姐姐是幾月里生的?我今年十七,四月十七的生日。
安陵容:我今年十六,二月初九生的。
甄嬛:你還比我小呢,我得叫你妹妹。
安陵容:是,一切聽從姐姐的。

第29幕
(甄嬛房中看書,甄遠道推門而入)
甄遠道:嬛兒。
甄嬛:父親,這么晚了還沒歇息?(甄遠道關門走向椅子)坐。
甄遠道:好,好。
甄遠道(欲言又止嘆幾聲氣):看你這幾日照顧安小主行事穩當,為父知道我的嬛兒已然長大成人了。有句話為父本不便當面叮囑你,可是事到如今我顧不得了。你要切記,若無完全把握獲得皇上恩寵,你可一定要韜光養晦、收斂鋒芒。為父不指望你日後大富大貴能寵冠六宮,但願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樂、平安終老。
甄嬛:兒女不求能獲得聖上寵眷,只求在宮中安穩一生,保住甄氏滿門和自身性命即可。
甄遠道:好,這就好(拭淚)。那,照規矩,你進宮可以帶個貼身侍女,這帶去的人既要是心腹,又要是伶俐精乾的。可想好了要帶誰去嗎?
甄嬛:女兒已經想好了,流朱機敏,浣碧縝密,我想帶她們倆入宮。
甄遠道:好,她們兩個從小跟你一塊長大,有她們陪你進宮,為父就放心了。尤其是浣碧,她——她到底是你的妹妹呀!
甄嬛(微驚訝):什麼?
甄遠道:你母親一直不知道。許多年前我、我與一漢人女子結識,後來就、就有了浣碧了。
甄嬛:難怪父親從前帶浣碧回來,只說做女兒的侍女。
甄遠道:她母親單單是漢女也就罷了,可偏偏是個罪臣之女。此事一旦傳揚開來,這不但對你不好,恐怕連浣碧也不保。是我辜負了你母親,也委屈了浣碧呀。
甄嬛:父親也有父親的不得已。浣碧的身世,將來若有機會,我一定給她指個好人家。
甄遠道:如此,那就看她的造化了。
甄嬛:這些年我與浣碧也是情同姐妹,必不會虧待了她。
甄遠道:好。

第30幕
(浣碧、流朱在做綉工)
浣碧(深思):小姐現在是小主了。
流朱:嗯,是呀。
浣碧:聽說可以帶貼身的丫鬟入宮,算是做陪嫁的。
流朱:嗯,怎麼啦?
浣碧:你去嗎?
流朱:去哪兒?
浣碧:入宮啊。
流朱:小姐去哪兒我就去哪兒。我從小跟小姐一起長大,才不會跟小姐分開呢。
浣碧:嗯。
流朱:那你去嗎?
浣碧:我不知道。
流朱:小姐待你那麼好!
浣碧:我哪裡說小姐待我不好了,我就是在想,要是我們這樣一下子都走了,誰來伺候老爺、夫人呀。
流朱:是啊,咱們是老爺帶進府的。哎呀,咱們只管伺候小姐,老爺和夫人的事,什麼時候用咱們上心呀?

第二集(三)
第31幕
(甄遠道一家聽旨)
太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理寺少卿甄遠道長女甄嬛,著封為正六品常在,賜號莞,於九月十五日進內,欽此。
甄遠道一家(叩首):謝皇上隆恩。
太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松陽縣丞安比槐女安陵容,著封為正七品答應,於九月十五日進內,欽此。
安陵容(叩首):謝皇上隆恩。
太監:諸位請起。甄大人,這位是宮中教導禮儀的芳若姑姑,(甄嬛行禮:姑姑安好)好伶俐的小主啊,甄大人好教養。
甄遠道:謝公公誇獎啊。
太監:哪裡,方才領著另一位教引姑姑去夏常在家,那可是看了好大的臉色。
芳若(跪):奴婢芳若參見莞常在、安答應,兩位小主吉祥。
甄嬛(上前扶起芳若):姑姑身份貴重,在教導禮儀期間不必行大禮。我怎敢受姑姑的禮?
芳若:小主客氣。
甄母:公公辛苦了,這幾日天氣還有些熱著呢,(送上銀票)勞煩公公走這一趟。
太監:夫人好生客氣。對了,這芳若姑姑入宮年久,打從康熙爺的時候就教導小主們的禮儀,兩位小主一定要好好地多聽姑姑的教導啊。
甄嬛:多謝公公指點。
太監:這既然安小主和甄小主都住在一起,那再請別的教引姑姑來同住也不方便,勞煩芳若姑姑一同教導著,這兩位小主也有個照應。
芳若:應該的。
甄母:請公公到前廳坐坐,喝口茶。
太監:甭了,這還得去下家呢。
甄遠道:那公公請。
太監:嗯,走了。
甄遠道:好。(送出)
芳若:兩位小主,此次入選的秀女共八位,是分兩批入宮的,按照先滿蒙後汗的規矩,甄小主、安小主以及濟州協領家的沈貴人是同一日第二批入宮的。
甄嬛:濟州協領家?(轉向安陵容)眉姐姐是貴人!
安陵容:啊,那該恭喜眉姐姐了。
甄嬛:是啊,咱們三人即可晚一點入宮,且彼此相熟,入宮後互相也可有個照應。
安陵容:嗯!

第32幕
(翊坤宮。華妃正享受按摩)
華妃:真有這么張狂的女子?
頌芝:夏冬春仗著頗有出身很是張狂,如今又封了常在,聽說昨日教習姑姑去時,還聽了一頓教訓呢。
華妃:如此說來,想必有幾分姿色。還未入宮就欺凌旁人的,本宮倒要會一會。誒,聽說選秀那日有秀女攔她,是誰?
頌芝: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的女兒叫甄嬛。皇上似乎很是中意,也留用了,封了常在。
華妃:往後這宮里可就熱鬧了。告訴夏氏的教習姑姑,既然人家不識抬舉,也不必姑姑用心教了。
頌芝:娘娘不說,想必教習姑姑心裡也有數。(華妃冷哼)

第33幕
(養心殿)
皇帝(奏摺往桌上一甩):都跟朕哭窮。年年征稅年年欠,哪個省份欠朝廷的錢糧都有幾十萬!國窮,百姓窮,那銀子都到哪兒去了!(拍桌子)
蘇培盛:皇上息怒。皇上,奴才琢磨,這銀子那麼好的東西,自有它的去處。皇上沒聽說,現在是千年田八百主啊。
徐進良(入):請皇上翻牌子。
皇帝:沒傳你進來呱噪什麼。
徐進良(跪):皇上,這時辰到了呀。
皇帝:就欣常在吧。
徐進良:奏明皇上,常在小主的綠頭牌掛起來了,只怕是這兩個月都不能翻牌子了。
皇帝:為什麼!
徐進良:華妃娘娘說,常在小主自上次小產之後,身子尚未痊癒,所以不宜侍寢。
皇帝(閉眼吁氣):華妃還是那麼愛使小性子。罷了,就讓欣常在好好養著,朕就去華妃那兒吧。
徐進良:嗻。

第34幕
(翊坤宮)
太監:皇上駕到!
頌芝(跪迎):給皇上請安,皇上吉祥。
皇帝:你們娘娘呢,怎麼也沒出來迎接朕?
頌芝:回皇上的話,娘娘今天身體不舒服,早早就就睡下了。
皇帝:這么早就睡下了?(往裡瞅著,提聲)既睡了,那朕便回去了,該去看看齊妃和三阿哥了。
華妃(撥開帷帳):要是走了,以後就別進翊坤宮的門。
皇帝:矯情,愈發小性子了。
華妃:皇上有日子沒來了,怕是把世蘭給忘了吧。
皇帝:胡說,除了你之外,再沒有第二個人,敢在朕面前這般無禮。(深吸一口)好香啊。
華妃:皇上獨獨賜予臣妾的歡宜香,臣妾日日都用。
皇帝:對了,朕就是喜歡這個味道。別人都沒有。(華妃勾起皇帝的腰帶)

第35幕
(甄府)
芳若:咱們百姓府里都有自己的主子,紫禁城裡也是一樣。不過正經主子只有三位:太後、皇上和皇後。其餘的嬪妃都只能稱作小主,這是不能錯了嫡庶尊卑的規矩的。好比華妃娘娘,再得盛寵,也只能稱作華小主,放尊敬了說,叫一聲華妃娘娘。
甄嬛:娘娘?
芳若:不錯。可是娘娘這兩個字,也不是輕易能擔當得起的,那得是一宮的主位,還得是嬪位之上才行。成了主位,才能居主殿,掌管一宮事宜。主位都是有定數的,不過貴人、常在和答應可以要多少有多少。
安陵容:那我是最末的答應了?
芳若:錯了,答應不是最末的,最末的一等是官女子。
安陵容:我只聽說外頭有九品芝麻官,原來宮里還有九品芝麻小主。
甄嬛:什麼是官女子啊?
芳若:官女子啊,實際上和宮女差不多,不過是能伺候皇上過夜的宮女。如果皇上喜歡,就可封為答應。祖制宮女進封是要一級一級來的,是不能越級進封的。

第36幕
(翊坤宮。華妃正享受捶腿,周寧海引黃規全入)
黃規全(跪):娘娘,奴才給您請安。
華妃:起來吧。
黃規全(起):是,謝娘娘。娘娘,皇後那邊擬好了新進宮小主們所住的宮苑,讓奴才念給娘娘聽,娘娘若覺得不妥再改。
華妃:說吧。
黃規全:滿軍正白旗富察貴人住延禧宮,蒙軍鑲紅旗博爾濟吉特貴人住鍾粹宮,漢軍鑲黃旗沈貴人住咸福宮,漢軍正藍旗莞常在住承乾宮——
華妃:等等。莞常在?
黃規全:是,大理寺少卿甄遠道的長女。這次入宮的小主里頭,就給她賜了封號,只是位分不高。
華妃:是選秀時能說會道的那個嗎?
黃規全:是,娘娘聖明。
華妃:這承乾宮可是皇上分給她的?
黃規全:皇上不管這個,都是皇後娘娘定的。承乾宮可是個好地方,又寬敞華麗,離皇上的養心殿又近。
華妃:皇後倒慣會討皇上喜歡的,皇上贊一句好,她就忙不迭的捧上去。人老珠黃,就想著安排年輕的候著。讓她住承乾宮,想讓她獨承乾坤恩露嗎?

第37幕
(甄府)
芳若:再說說咱們當今的皇上吧。皇上是先帝爺的第四子,早年封為雍親王,在王府成的婚,娶的是當今太後的表侄女烏拉那拉氏。福晉溫柔嫻雅、深得人心,又與皇上恩愛非常,不過大婚後三年福晉難產離世,連剛出生的小阿哥也沒能保住,皇上至今都十分傷心,追謚福晉為純元皇後。可見咱們皇上長情。
安陵容:那現在的皇後——
浣碧:聽說當今的皇後是庶出?
芳若:有福之人是不分嫡庶的,皇後娘娘人品貴重、母儀天下。
浣碧:奴婢失言了。
芳若:皇後娘娘是純元皇後的親妹妹,當時太後賜她為側福晉,純元皇後過世,側福晉繼立為福晉,皇上對她倒是十分地敬重。

第38幕
(翊坤宮)
華妃:其他修繕好的宮室還有嗎?
黃規全:有是有,從前芳貴人住的碎玉軒,地方倒還干凈雅緻,就是偏了點、遠了點、小了點。
頌芝:何止小啊,還有一個舊戲檯子搭在那兒呢。要不是因為先帝嫌那兒聽戲遠,也不會把碎玉軒打發給那些不得寵的嬪妃住啊。
黃規全:而且地方還不吉利。
華妃:不吉利?不就是芳貴人小產過又被打入冷宮嗎?有什麼可忌諱的。讓她住進去,保不齊還能像芳貴人似的懷上龍種,那皇後還不更高興了。
黃規全:是。
華妃:碎玉軒還有誰住著?
黃規全:空著呢。
華妃:去收拾收拾,准備迎那位莞常在住進去吧。對了,那個夏氏呢?就是皇上隨手一指說有趣的那個。
黃規全:是呢,後來因為她父親官位頗高,皇後就求皇上也給了她常在的位分。
華妃:照你這意思皇後有意抬舉她?
黃規全:這也說不準。
華妃:幫本宮留意著,看是不是皇後那邊的人。打發她去跟富察貴人住吧,本宮瞧她還能發橫?

第39幕
(甄府)
流朱:可我聽說,宮里最得寵的是華妃娘娘。
芳若:不錯,華妃娘娘是年大將軍的親妹妹,在王府的時候就是專房之寵。
浣碧:既然華妃娘娘是盛寵,那為何還不是貴妃或者是皇貴妃呢?
芳若:這就是奴婢要說的了,因為華妃娘娘無子嗣。
甄嬛:那華妃娘娘無一子半女已是妃位?
芳若:所以說是盛寵啊。當然這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還是子嗣。實在沒有皇子,公主也好,否則一輩子無所依靠。當然了,華妃娘娘年輕體健,又得皇上盛寵,自然是會有生養的。
甄嬛:我聽聞華妃娘娘傾國傾城?
芳若:漢軍旗的翹楚。莫說漢軍旗,就是滿蒙八旗都放在一塊,都不及華妃娘娘鳳儀萬千。
安陵容:所以寵冠六宮?
甄嬛:李白說過,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第41幕
(甄府)
甄母(淚):常聽人說「一入宮門深似海」,如今也輪到自家身上,你此去要多多心疼自己,後妃間相處更要處處留意,不要與人爭執起事端,尤其是如今宮里最得寵的華妃娘娘。將來你若能有福氣做皇上寵妃自然是好,但自己的性命更緊要。
甄嬛:女兒自會懂得分寸,不叫父親母親掛心。(拉著玉嬈)姐姐不在,你要替姐姐多多侍奉父親母親,知道么?
玉嬈(淚):玉嬈知道。
芳若(入):小主,時辰已經不早了。
甄嬛(給父母叩首):嬛兒要走了,父親母親要多保重。(甄母哭)

記得採納哦親

Ⅱ 清代四大冤案是那四大冤案

清代四大冤案是指大清真案、楊月樓案、張汶祥案、淮安奇案。
以下為四大冤案詳細情況:
①大清真案
清末,餘杭士子楊乃武應鄉試中舉,擺宴慶賀。房客葛小大妻畢秀姑頗有姿色,人稱"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養媳,曾在楊家幫佣,與楊乃武早有情愫,礙於禮義名份,難成眷屬,只得各自婚娶。餘杭知縣劉錫彤曾為濫收錢糧斂贓貪墨,被楊乃武聯絡士子上書舉發,斷了財路,心懷怨隙。他兒子劉子和用迷葯姦汙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劉錫彤為保住兒子性命和發泄私憤,便"移花接木",把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以"謀夫奪婦"定擬,問成死罪。楊乃武和其胞姐楊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屢屢上訴,歷時二年,前後幾十堂,皆因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以致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並詳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敗而獲罪被拘,幸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楊淑英為救弟弟,懷抱侄兒去省城探監,求秀姑據實翻供,畢秀姑深覺愧疚,當即應允。誰知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保住自己面子和眾多參審官員頂子,依仗擁兵邊疆左宗棠之勢,會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復以"通姦謀命"定擬,上奏。楊昌浚此舉激起浙江士紳公憤,楊淑英在他們支持下,至獄中讓楊乃武寫冤狀,冒死赴京,滾釘板告狀。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痛恨楊昌浚蔑視朝廷,又怕各省督撫仿效,決意替楊乃武翻案,以示警飭。正當楊乃武看透黑暗吏治,與秀姑欲以鮮血、頭顱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際,得到了醇親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獄之日,楊乃武目擊畢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發為僧,自己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
②楊月樓案
楊月樓是某京劇戲班演小生的名伶,由於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時,時譽贊其玉立亭亭藝兼文武。同治十一年年十二年年期間他在上海租界著名戲園金桂園演出傾倒滬上男女一般京調非偏愛只為貪看楊月樓。就在同治十二年年冬天楊月樓因與一商家女子的姻緣而引發了一場官司。楊月樓在金桂園連續演出表現男女之情的梵王宮等劇,一廣東香山籍茶商韋姓母女共往連看三天韋女名阿寶年方十七,對楊月樓心生愛慕。歸後便自行修書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連同年庚帖一並遣人交付楊月樓約其相見。楊月樓且疑且懼不敢如約,韋女遂病且日見沉重。其父長期在外地經商未在滬,其母即順遂女意遣人告知楊月樓,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樓往見遂應約,倩媒妁具婚書,行聘禮訂親並開始准備婚事,但事為韋女叔父所知以良賤不婚之禮法堅予阻攔謂,惟退。韋母遂密商楊月樓仿照上海民間舊俗行搶親,韋女叔父即與在滬香山籍鄉黨紳商以楊月樓拐盜罪公訟於官。於是正當其在新居行婚禮之日縣差及巡捕至執月樓與韋女,並起獲韋氏母女衣物首飾七箱據傳有四千金,在將韋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據記小車一輛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紅衣猶未去身也。沿途隨從觀者如雲。審案的上海知縣葉廷眷恰亦為廣東香山籍人痛惡而重懲之當堂施以嚴刑,敲打其楊月樓脛骨百五。女因不僅無自悔之語反而稱嫁雞遂隨雞決無異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二人均被押監待韋父歸後再行判決。此案一出立刻傳遍街衢輿論轟動楊月樓是紅極一時!人人皆知的名優犯了這樣頗富戲劇性的風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同時優伶一向被視為賤民而韋姓茶商則不僅屬良家且捐有官銜,是有一定身份!家資小富的商人楊月樓以賤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違反了良賤不婚的通行禮法,此外韋楊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當形式而鄉黨則以拐盜公訟於官縣官又以拐盜而予重懲,這種種不合常規的事情也引起人們的興趣因而一時眾論紛紛。最後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後。不過,楊月樓案卻是糊糊塗塗的了斷。參與製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點影響,照樣高高興興當官摟錢。而楊月樓的妻子韋阿寶,亦被其父逐出家門不知下落。楊月樓憂憤改名為楊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對官場黑暗及當時戲子社會地位低下處處受欺的不滿。
③張汶祥案
太平天國失敗後,人們傳言曾國藩有野心,其實他的部下早就慫恿他謀取帝位。在與太平軍作戰時,清廷不得不依重湘軍,但是,如今太平軍被"盪平"了,慈禧太後能允許曾國藩在江南坐大嗎?東南卧著一隻虎,她睡覺也不安心。於是她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江寧是湘軍攻下來的,兩江一直被湘軍視為私地,他們在那裡經營了數年,豈能輕易讓給馬新貽。馬新貽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自己的軍隊,瞭然一身來到江寧,如入龍潭虎穴。馬新貽被刺,朝廷心中明白,為了不致激起兵變,動搖清王朝的統治,趕緊調曾國藩回蒞江寧坐鎮。從此,兩江總督寶座長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問津。太平天國失敗後,湘軍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來,他們比土匪還要兇殘,明目張膽地肆疾搶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後,幾萬湘軍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將領。這些人並不回鄉務農,而是到處游盪擄掠。有些人參加了哥老會,有些人本來就是哥老會成員。湘軍裁撤擴大了黑勢力,散兵游勇又與黑勢力結合,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馬新貽在懲治散兵游勇時非常嚴厲,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稱的袁保慶為營務處總管,抓到為害百姓、有非法行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勢力對他恨之入骨。那個曾給孫衣言透過口風的顏士璋頗有心計,他寫了一本《南行日記》,記述了赴寧的全部過程。據他的曾孫顏牧皋說,日記中寫道:"刺馬案與湘軍有關。""刺馬案背後有大人物主使。"張汶詳刺殺馬新貽,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一撲而中。馬新貽被刺後,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而且正值鄉試,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竟然寓其譏諷,喬松年也來湊熱鬧,寫了一首歪詩作證,湘軍將領給張汶詳立碑等等。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政治謀殺事件。從案件的實施,到輿論的有力配合,以及對審案的精心策劃和對結案的精明設計,都說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④淮安奇案
清嘉慶十三年(1808)淮安水災,官府賑濟,李毓昌奉命至山陽縣查賑,住在善緣庵。知縣王伸漢要李多開戶口,以中飽私囊。李不從,王懼事泄,買通李仆毒死李毓昌。知府王轂亦受王伸漢賂銀4000兩,驗屍時即以自縊報案。李叔從遺物中發現血跡,開棺驗見服毒狀,赴京告狀。山東撫臬奉旨復查如實,就把王伸漢等拘至刑部嚴訊。一訊得實,王侵貪賑災銀23000兩,同知林永升1000兩,其餘數十人各得不等。王伸漢處斬刑,知府王轂處絞刑,江督鐵保、同知林永升均革職,遣戍烏魯木齊,江蘇巡撫汪日章革職,留河工效力, 李的隨從是在李的墓前凌遲處死 皇帝老兒真發怒了其餘佐貳雜職獲徙流杖責者8人。
此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Ⅲ 清朝四大冤案是哪四大冤案

清朝四大冤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楊三姐告狀、張文祥刺馬案、淮安奇案.
所謂「清宮四大奇案」是指「太後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貓換太子」。
一、太後下嫁
太後下嫁就是太後下嫁攝政王。太後是指清太宗皇太極之妃、世祖福臨的生母,卒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謚為孝庄文皇後;攝政王即指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孝庄文皇後系多爾袞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漢人道德觀念來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對此諱莫如深,求其明文記載則無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蒼水詩集》有句雲「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即是指太後下嫁這件事說的。詩作者張煌言是清初人,與多爾袞同時,所說當有所本。另據《朝鮮李朝實錄》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這樣去「叔」字改稱「皇父」的記載,它間接地透露了多爾袞稱皇父「已為太上」與太後相對稱,正是太後下嫁的一個旁證。何況多爾袞之改稱「皇父」不但明載於《清實錄》與蔣良驥《東華錄》等書中,即當時流傳到今的許多檔冊和文告中,於抬寫皇上處,一並抬寫攝政王,而攝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樣。 我們也不要忘了另一個事實:滿洲入關以前的社會性質雖已由奴隸制迅速向封建制過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後習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殘余,延續到入關初年,也是不足為怪的。那麼,太後下嫁這件事是可以相信確有其事的。

二、順治出家
史載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貴妃董鄂氏薨。世祖福臨哀悼殊甚,為之輟朝者五日。旋即下諭追封為皇後。董鄂氏僅僅是個貴妃,為什麼要這樣濫加謚號,並晉封她為皇後呢? 有的人於是以訛傳訛,說這個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當清軍入關之初,被掠至京師,後入宮,賜姓董鄂氏,跟著又冊立為貴妃。誰知董氏入宮之後,竟以不壽卒。然世祖之於董貴妃,寵冠六宮,莫與倫比,乃紅顏薄命,惹得世祖終日悶悶不樂,不數月,遂棄皇帝不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發披緇,皈依凈土。上述就是順治出家的由來,歷來故老相傳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清世祖福臨好佛,宮中延有木陳 、玉琳王秀二禪師,尊禮備至。世祖鈐章有「塵隱道人」、「懶翁」、「痴道人」等稱號,又諭旨對木陳有「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旅庵相待」雲雲。世祖信佛是事實,誰也否認不了的。 其次要說,世祖死去前幾個月,適值孝獻皇後董鄂氏之喪,世祖哀痛過情,為世所嘆異。因而就有人認為世祖是由悼亡而厭世,終於脫離塵網,遁入空門。從此傳為「萬古鍾情天子」的一段佳話。這是與歷史事實不符合的。不錯,由於世祖好佛,他死前確實有過要求祝發為僧的念頭。但事實上在他死去的前幾天,只是叫他最寵任的內監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法源寺)削發,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這里還說明世祖當時並無大病。那麼,世祖是怎樣死的呢?據當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譜》載:「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張宸《青王周集》亦稱:「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兩人所記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證。這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世祖既死於出痘,那麼,遁入五台山祝發為僧的說法,就並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傳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詞。這一說法究竟可信嗎? 說來話長,它起因於雍正七年(1729年)曾靜、張熙一案。曾靜慕明末人呂留良的為人,以排滿復明為職志,因遣其徒張熙詭名投書川陝總督岳鍾琪,勸他為祖先(岳飛)舉義,不成,獄興、辭連呂留良。世宗嚴加處治,戮留良屍,留良子葆中,時為編修,亦論斬。傳說呂留良有一個倖存的孫女,名叫呂四娘,她的劍術之精,冠絕儕輩,立志要為父祖報仇。後來她潛入宮內,終於刺死了世宗,並把世宗的腦袋割下,提著逃走了。 好事的人說是根據鄂爾泰傳記的記載,說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還「視朝如恆,並無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爾泰入宮,而外間喧傳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滿城風雨了。鄂立刻「入朝,馬不及被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們認為,當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清高宗弘歷二十五歲登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這般驚慌失措的。這就只能說明世宗被刺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這里需要將真人真事與野史傳聞區別開來,曾靜、張熙一案牽連的呂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歷史真實;但提到呂留良的一個孫女,是傳說,不是歷史事實。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實,但說他是暴崩,並不見明文記載,也只是傳說,目前尚不能證實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爾泰傳記所描述的鄂倉皇上朝一段情節,寫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記里,如《清實錄》、《清史列傳》、《清史稿》等書並沒有這類的記載。當然,沒有文字記載,不等於沒有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無法得到證實,也就不可能確認有這件事;即使鄂爾泰的倉皇上朝是事實,也不能證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為二者並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劍客力士」,傳說「結兄弟十三人」。皇帝與人結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劍客俠士,則煉丹求長生之術,容或有之。求長生吞丹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漢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議發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無頭顱,以證實被刺與否。後因發掘工作過忙,未果,當然,清世宗死於1735年,屍骨早寒,一旦發掘,果能得其一二遺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將來再說了。

四、狸貓換太子
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與海寧陳氏換子的傳說。浙江海寧陳氏,從明末起,累世簪纓。數傳至陳之遴,清初降於清,位至極品。稍後,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祿,尊寵備至。康熙年間,世宗時為皇子,與陳世倌尤相親善。恰巧碰著兩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時辰無一不同。世宗聽說,十分高興,命抱子入宮,過了許久,才送回去。陳氏發現,送還的已經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為女了。陳家萬分震怖,但又不敢出來剖白,只得隱秘其事。高宗嘗南巡至海寧,當
天即去陳家,升堂垂詢家世甚詳。將出,至中門,命即封閉,並告以後不是皇帝臨幸,此門不得再開。所以此後陳氏家中永遠關閉其門,從未再開過一次。也有人說,清高宗弘歷對自己的身世懷有疑團,所以南巡到陳家,想親自打聽清楚。上述這些傳說,盛行於前清末年。當時革命排滿之風最盛,對清代諸帝極事丑詆。傳聞異辭,其中真偽夾雜,有必要為之剖辨。 海寧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父子叔侄,位極人臣,皆是事實:就是清高宗南巡去過陳家,也是事實。按清制,皇帝到過的人家,經過的大門是必須封閉,禁止再開的。但不能由於有這些歷史事實,就說清世宗與陳世倌有以女換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報都統衙門,宗室生子一定要報宗人府,定製十分縝密。何況紫禁城內,門禁森嚴,怎麼能隨便抱子出入宮內?顯而易見,這些都是清末漢人在排滿的革命浪潮中,無中生有地編造出來的。

也有版本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最為震動,統稱為清末四大奇案,我覺得兩個版本標准不同,一個是宮廷政治方面的,一個是民間的,都有可信度。
回答者:李家思 - 大魔導師 十三級 7-18 18:27

所謂「清宮四大奇案」是指「太後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貓換太子」。
一、太後下嫁
太後下嫁就是太後下嫁攝政王。太後是指清太宗皇太極之妃、世祖福臨的生母,卒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謚為孝庄文皇後;攝政王即指攝政睿親王多爾袞。孝庄文皇後系多爾袞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漢人道德觀念來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對此諱莫如深,求其明文記載則無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蒼水詩集》有句雲「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里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即是指太後下嫁這件事說的。詩作者張煌言是清初人,與多爾袞同時,所說當有所本。另據《朝鮮李朝實錄》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這樣去「叔」字改稱「皇父」的記載,它間接地透露了多爾袞稱皇父「已為太上」與太後相對稱,正是太後下嫁的一個旁證。何況多爾袞之改稱「皇父」不但明載於《清實錄》與蔣良驥《東華錄》等書中,即當時流傳到今的許多檔冊和文告中,於抬寫皇上處,一並抬寫攝政王,而攝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樣。 我們也不要忘了另一個事實:滿洲入關以前的社會性質雖已由奴隸制迅速向封建制過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後習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殘余,延續到入關初年,也是不足為怪的。那麼,太後下嫁這件事是可以相信確有其事的。

二、順治出家
史載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貴妃董鄂氏薨。世祖福臨哀悼殊甚,為之輟朝者五日。旋即下諭追封為皇後。董鄂氏僅僅是個貴妃,為什麼要這樣濫加謚號,並晉封她為皇後呢? 有的人於是以訛傳訛,說這個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當清軍入關之初,被掠至京師,後入宮,賜姓董鄂氏,跟著又冊立為貴妃。誰知董氏入宮之後,竟以不壽卒。然世祖之於董貴妃,寵冠六宮,莫與倫比,乃紅顏薄命,惹得世祖終日悶悶不樂,不數月,遂棄皇帝不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發披緇,皈依凈土。上述就是順治出家的由來,歷來故老相傳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清世祖福臨好佛,宮中延有木陳 、玉琳王秀二禪師,尊禮備至。世祖鈐章有「塵隱道人」、「懶翁」、「痴道人」等稱號,又諭旨對木陳有「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旅庵相待」雲雲。世祖信佛是事實,誰也否認不了的。 其次要說,世祖死去前幾個月,適值孝獻皇後董鄂氏之喪,世祖哀痛過情,為世所嘆異。因而就有人認為世祖是由悼亡而厭世,終於脫離塵網,遁入空門。從此傳為「萬古鍾情天子」的一段佳話。這是與歷史事實不符合的。不錯,由於世祖好佛,他死前確實有過要求祝發為僧的念頭。但事實上在他死去的前幾天,只是叫他最寵任的內監吳良輔去憫忠寺(今北京市廣安門內法源寺)削發,他本人也曾親自前往觀看過。這里還說明世祖當時並無大病。那麼,世祖是怎樣死的呢?據當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譜》載:「奉召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張宸《青王周集》亦稱:「傳諭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兩人所記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證。這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世祖既死於出痘,那麼,遁入五台山祝發為僧的說法,就並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傳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詞。這一說法究竟可信嗎? 說來話長,它起因於雍正七年(1729年)曾靜、張熙一案。曾靜慕明末人呂留良的為人,以排滿復明為職志,因遣其徒張熙詭名投書川陝總督岳鍾琪,勸他為祖先(岳飛)舉義,不成,獄興、辭連呂留良。世宗嚴加處治,戮留良屍,留良子葆中,時為編修,亦論斬。傳說呂留良有一個倖存的孫女,名叫呂四娘,她的劍術之精,冠絕儕輩,立志要為父祖報仇。後來她潛入宮內,終於刺死了世宗,並把世宗的腦袋割下,提著逃走了。 好事的人說是根據鄂爾泰傳記的記載,說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還「視朝如恆,並無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爾泰入宮,而外間喧傳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滿城風雨了。鄂立刻「入朝,馬不及被鞍,亟跨驏馬行,髀骨被磨損,流血不止。既入宮,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們認為,當時天下承平,長君繼統(清高宗弘歷二十五歲登位),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這般驚慌失措的。這就只能說明世宗被刺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 這里需要將真人真事與野史傳聞區別開來,曾靜、張熙一案牽連的呂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歷史真實;但提到呂留良的一個孫女,是傳說,不是歷史事實。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實,但說他是暴崩,並不見明文記載,也只是傳說,目前尚不能證實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爾泰傳記所描述的鄂倉皇上朝一段情節,寫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記里,如《清實錄》、《清史列傳》、《清史稿》等書並沒有這類的記載。當然,沒有文字記載,不等於沒有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無法得到證實,也就不可能確認有這件事;即使鄂爾泰的倉皇上朝是事實,也不能證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為二者並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劍客力士」,傳說「結兄弟十三人」。皇帝與人結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劍客俠士,則煉丹求長生之術,容或有之。求長生吞丹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漢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議發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無頭顱,以證實被刺與否。後因發掘工作過忙,未果,當然,清世宗死於1735年,屍骨早寒,一旦發掘,果能得其一二遺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將來再說了。

四、狸貓換太子
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與海寧陳氏換子的傳說。浙江海寧陳氏,從明末起,累世簪纓。數傳至陳之遴,清初降於清,位至極品。稍後,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祿,尊寵備至。康熙年間,世宗時為皇子,與陳世倌尤相親善。恰巧碰著兩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時辰無一不同。世宗聽說,十分高興,命抱子入宮,過了許久,才送回去。陳氏發現,送還的已經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為女了。陳家萬分震怖,但又不敢出來剖白,只得隱秘其事。高宗嘗南巡至海寧,當
天即去陳家,升堂垂詢家世甚詳。將出,至中門,命即封閉,並告以後不是皇帝臨幸,此門不得再開。所以此後陳氏家中永遠關閉其門,從未再開過一次。也有人說,清高宗弘歷對自己的身世懷有疑團,所以南巡到陳家,想親自打聽清楚。上述這些傳說,盛行於前清末年。當時革命排滿之風最盛,對清代諸帝極事丑詆。傳聞異辭,其中真偽夾雜,有必要為之剖辨。 海寧陳氏一家,如陳說、陳世倌、陳元龍父子叔侄,位極人臣,皆是事實:就是清高宗南巡去過陳家,也是事實。按清制,皇帝到過的人家,經過的大門是必須封閉,禁止再開的。但不能由於有這些歷史事實,就說清世宗與陳世倌有以女換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報都統衙門,宗室生子一定要報宗人府,定製十分縝密。何況紫禁城內,門禁森嚴,怎麼能隨便抱子出入宮內?顯而易見,這些都是清末漢人在排滿的革命浪潮中,無中生有地編造出來的

Ⅳ 古代紫禁城裡的女人,和宮斗劇里一樣嗎

為了愛情,為了榮華,為了爭奪皇帝難測的君心恩寵,後宮的嬪妃們將青春和美好都虛耗在了這場無休無止的斗爭中,而後宮,就是那斗爭的慘烈陣地。華庭錦帳中的陰謀背叛,雕梁畫棟下的爾虞我詐。以所謂“宮斗”為主題的小說和影視劇,展現給讀者和觀眾的紫禁城,正是這樣一座後宮女性殘酷斗爭的舞台。

在熱播宮斗劇《甄嬛傳》中,年羹堯的妹妹華妃,在得知皇帝為了防範年氏一族外戚專權,故意賜給她的歡宜香。

從炙手可熱到墮入冰淵,甚至不用行差踏錯,只需命運無常,便可轉榮為枯。命運誠然無常,難以把握,但在這座宮禁中,命運卻有它的絕對支配者。那就是這座宮殿的獨一無二的主人,皇帝本人。皇帝的喜怒哀樂是左右這些後妃命運齒輪如何運轉的發條。在紫禁城中,命運無常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君心難測。

輝發那拉氏皇後,不可能不理解這個道理,這可以說是紫禁城中後妃的生存法則。她們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得恩寵,用皇帝的龍心歡悅來換取自己的位階榮華。但她恰恰用最直接、最決絕的方式,無可挽回地觸怒了皇帝,讓這些前任們的不幸命運,即將在她身上再度上演。只是那些人是拚命抓住君心來挽留榮寵,卻仍不得不看著它從指縫間流走,而她卻主動松開手掌,任由手中的榮華富貴與皇帝的恩寵化作一把落地散沙。

皇帝錯訛之處正在於此,作為後宮絕對的支配者,他已經習慣了這些後宮女子屈膝跪拜向他乞求恩澤榮寵。一如他在翊坤宮題寫的匾額“懿恭婉順”,恭順,或者說是聽話,才是宮中後妃對皇帝唯一應有的態度。他自然無法容忍有人膽敢拂逆他的絕對權威。

因此,乾隆帝為這位不知恭順的皇後精心設計了比那些前任更羞辱的懲罰:阿哥、公主和福晉都被奉命招來翊坤宮,當著眾人面宣讀皇帝對她羞辱痛斥的諭旨。她本來想要保住三位貼身宮女,因為剪發時特意下令她們出去以免牽連。但皇帝卻給這些她一心保護的宮女扣上未能阻攔的罪名,下旨“每人重責六十板,發打牲烏喇”。她身邊隨侍的太監、宮女和雜役被遣散各處,“屋裡只許跟去的兩個女子扶侍,也不許出門。”——這座曾經炙烤過多位前任舊主的宮殿,終於成了囚禁她的清冷牢獄。

Ⅳ 北京故宮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齋宮,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是皇帝進行齋戒的座宮殿。位於東一長街東側仁祥門內。宮後為誠肅殿,西為寢宮。凡南郊、北郊、祈谷、常雩等大祀,皇帝要在祭祀典禮前兩天,到齋宮住宿、齋戒齋宮設八品首領一人,侍監太監八人,專司陳設、灑掃、坐更等事宜。齋宮及誠肅殿,現已辟為陳列室。

景仁宮是東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東一長街東側咸和左門內。為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宮殿。前殿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為「贊德宮圍清順治皇帝的孝康皇後佟氏居住景仁宮,於順治十年(1654年)三月,生下玄燁(即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的孝聖憲皇後、嘉慶皇帝的皇後以及光緒皇帝的珍妃,均先後以此宮為寢宮。景仁宮,現已辟為陳列室。

鍾粹宮是東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東一長街東側大成左門內。前殿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為「淑慎溫和」。明代初期,名咸陽宮,為皇太子居住的地方。前殿名興隆宮,後殿為聖哲殿。隆慶朝更名為錘粹宮清光緒朝,慈安太後(即東太後)居住並死於錘粹宮。據載:光緒七年(1881年)三月辛未,慈安不豫,壬申遷殂廷臣詣乾清門始知,頗有相驚失色者。又載:孝貞(慈安)崩,諸臣皆大驚,抵宮見孝貞已小斂,慈禧坐矮凳上。又雲孝貞喜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餅進御,逾數時薨。光緒皇帝的隆裕皇後,也曾居住於鍾粹宮。鍾粹宮,現已辟為陳列室。

景陽宮為東六宮中的一座宮殿。位於鍾粹宮東、東二長街昌祺門內。前殿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為「柔嘉肅敬」。後殿御題殿額曰「學詩堂」。景陽宮,明代是後妃居住的宮殿;清代為貯藏圖書之宮殿中的一座。乾隆皇帝在《重華宮茶宴聯句》中,有「東壁圖書貯景陽」的詩句。景陽宮,現已辟為陳列室。

Ⅵ 故宮里一個宮殿一般住幾個妃子

在清朝,只有嬪與嬪位以上的後妃才能夠擁有獨立的主殿宮室。所以,紫禁城中每座宮殿里住的自然不止一位妃嬪,而是多位妃嬪同住。一般來說,紫禁城內一座宮殿之中居住的妃嬪大概三個人。

紫禁城的構造布局非常嚴禁。然而繼承明朝房產住進了二手房的清廷,卻有所不同。清朝皇帝不住乾清宮而住養心殿,原本皇後居住的坤寧宮而變成祭祀場所,皇後與眾多妃嬪都居住在東西十二宮內。

Ⅶ 姐妹倆一起被順治納入後宮,姐姐寵冠六宮封皇後,妹妹卻捨身殉葬嗎

順治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其六歲登基,二十四歲身染天花而亡,執政時間為18年。雖然順治英年早逝,但後宮妃嬪卻不少,記錄在冊的有三十人左右。在這三十人中,竟有三對姐妹花,第一對是廢後與悼妃,這兩人是堂姐妹關系,第二對是孝惠皇後與淑惠妃,這兩人是親姐妹關系,第三對便是今天筆者要講的孝獻皇後與貞妃,這兩位屬於堂姐妹關系。

Ⅷ 求小說《冠寵》txt!

已發!

Ⅸ 古代常說妃子寵冠六宮,六宮分別指什麼

六宮,本義是指古代皇後的寢宮,又以六宮稱後妃所居之處。同時,六宮又泛指後妃。說到“六宮”我們都不陌生,白居易在《長恨歌》里寫道“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形容楊貴妃的美麗,讓六宮粉黛黯然失色。看清宮劇經常提到“三宮六院”、“寵冠六宮”。在古代都說妃子寵冠六宮,那麼,這里的六宮分別指什麼?

一、原指皇後的寢宮

《周禮·天官·內宰》中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記載。鄭玄解釋,皇後寢宮有六,其中一正寢,五燕寢,合起來即六宮。六宮與天子六官相對應。

東六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

西六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咸福宮、長春宮、啟祥宮(太極殿)。

看到這是不是對很多宮殿都感覺很熟悉,這些宮殿就是清宮劇里經常描述的地方。

以上就是關於“六宮分別指什麼”的相關介紹,純屬拋磚引玉,你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Ⅹ 故宮作為皇帝居住的地方,為什麼競會有陰陽路的民間傳說

故宮是我國一座非常著名的宮殿,明清二代皇帝都居住於此,它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時期,期間經歷了明朝十四位皇帝,清朝的十位皇帝,做為曾經皇帝的住所,當然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但是故宮有一個不成文的矩規,當天遊客再多,到了五點鍾都必須閉門謝客,於是民間就生出許多傳說,有說到了晚上故宮就鬧鬼,有人曾見有明清的宮女們打著燈籠在行走的。

比他們更慘的就是服侍他們的宮女,太監們了,平時犯了一個小錯,或者遇到主子不高興了,隨時隨地就被打殺了,就算是平平安安的熬到頭的,所有的精力和青春都耗死在這冰冷的城牆內了,他們百年之後,對這個禁錮了他們自由的皇宮也是充滿了怨氣的。

當然鬼神之說不過是無稽之談,只不過是人們為了獵奇,而編造的一段段荒誕的故事,但卻真實的反映了皇宮生活的殘酷。

熱點內容
明凱照明 發布:2021-09-07 23:34:46 瀏覽:22
下跌的股票全賣還是賣一半 發布:2021-09-07 23:34:38 瀏覽:620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發布:2021-09-07 23:33:28 瀏覽:835
通達信好股票主圖指標 發布:2021-09-07 23:33:22 瀏覽:2
今天華蘭生物股票怎麼樣 發布:2021-09-07 23:32:55 瀏覽:901
申聯生物是新上市的股票嗎 發布:2021-09-07 23:32:45 瀏覽:360
股票重組復牌首日漲跌幅限制 發布:2021-09-07 23:31:16 瀏覽:371
如何挑選長期投資的股票 發布:2021-09-07 23:31:14 瀏覽:183
機構調研最多的股票2020 發布:2021-09-07 23:29:17 瀏覽:306
股票中總成本均價線是什麼指標 發布:2021-09-07 23:29:16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