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重組 » 求不得

求不得

發布時間: 2021-08-31 16:15:46

A. 愛別離求不得什麼意思

意思是明明相愛卻無法在一起,明明喜歡卻得不到。

佛經說,人生有七種苦難。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1、愛別離:指與親愛的人、事、物離別。佛家指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亦指所愛之物破壞離散。愛別離是一種執著的苦。人生本來聚少離多,若能看透這點,愛別離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為。

2、求不得: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惱。作為人生苦難的壓軸戲,「求不得」的終極殘酷性在於,它甚至剝奪了獲得其他苦難的權利,那情形就可概括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1)求不得擴展閱讀:

」愛別離,求不得「為七悲的最後兩悲,其他五悲為:

1、生

作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著,乃是所有後續苦難的基礎。活著就是受苦,正如幾何學中的公理一般無需證明。

2、老

隨著歲月的流逝,曾經的精力、健康、記憶一一隨風而去,老去的恐懼日漸清晰。對「老」的恐懼,本質上是一種「得到後再眼睜睜失去」的恐懼。若是在老去的同時,親人、愛人、朋友一一離你而去,最後只剩一個老不死的煢煢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之極矣。

3、病

除了對身體的折磨外,病痛對心靈的考驗也頗值玩味。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百善之首的孝,在病之前都有可能退卻,遑論其他感情了。

4、死

死的可怕,不在過程那短暫得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對自己命運的認知,唯一明確的便是一定會死,大多數人不會喜歡死,對它無可逃避的終極性自然也恐懼有加。

5、怨憎會

是跟無比討厭的人處在同一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想不理他還不行,委實煩人;煩得久了,也便是苦難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別離

網路-七悲

B. 什麼是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全名為'雖復希求而不得之苦'(yad api^cchaya^ paryes!ama^n!o na labhatetad api h!kham%)。
八苦之一,指不能如願、不得所欲的苦痛。
《大乘義章》謂所求有因果二者,因中有'求離惡法而不得',以及'欲求善法而不得'二種;果中有'求離苦事而不得',以及'欲求樂而不得'二種。又此苦果之事各有內外之別,人天之樂果及三塗之苦報等為內,資生眷屬等為外。

C. 「最苦,求不得」是什麼意思

佛經里說:人生的最苦 是 求不得。求不得苦是八苦之一,指不能如願、不得所欲的苦痛。
求不得苦∶全名為『雖復希求而不得之苦』(yad api^cchaya^ paryes!ama^n!o na labhatetad api h!kham%).八苦之一,指不能如願、不得所欲的苦痛.《大乘義章》謂所求有因果二者,因中有『求離惡法而不得』,以及『欲求善法而不得』二種;果中有『求離苦事而不得』,以及『欲求樂而不得』二種.又此苦果之事各有內外之別,人天之樂果及三塗之苦報等為內,資生眷屬等為外.

D. 人生三大悲: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什麼意思

佛祖釋迦牟尼說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熾』,火熱也。盛,眾多也。陰,障蔽也。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生,求不得不生(不生非死);老,求不得青春;病,求不得健康;死,求不得永生;愛別離,求不得團聚;怨憎會,求不得解脫;五蘊熾盛,求不得清明。求,就是欲。求不得,便是苦惱。
生老病死世人皆無可避免,只是這「求不得」之苦,應是可以憑主觀意志免除的。奇怪的是,古往今來,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在這「求不得」上苦苦折磨自己。或費盡心機,或使盡伎倆,或機關算盡,或明爭暗鬥,最終是「反害了卿卿性命」。
原本渴求的東西,卻遠遠的只可觀,而不能走近,甚至觀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罷不能,欲求不得。情緒里不免傷心,焦灼和懊悔。

E. 人生三大悲: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什麼意思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的意思分別如下:

1、怨憎會

便是跟你無比討厭的人處在同一屋檐下,抬頭不見低頭見,想不理他還不行,委實煩人;煩得久了,也便是苦難了。

2、愛別離

愛別離是一種執著的苦。人生本來聚少離多,若能看透這點,愛別離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為。所以佛還說,七苦之上的苦,便是不知佛法苦,謂之「苦苦」。佛主張超脫苦樂,凡人偏偏不想如此無味,明知最終是

3、求不得

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惱。其實若是雞毛蒜皮,一針一線,不得也就算了,頂多惱一陣子,算不得苦。世間最怕兩種求不得,一種是「得到再失去」,一種是「可望不可即」。

原本渴求的東西,卻遠遠的只可觀,而不能走近,甚至觀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罷不能,欲求不得。情緒里不免傷心,焦灼和懊悔。


(5)求不得擴展閱讀: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是佛經中七悲中的後三悲,其他四悲為: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

五陰熾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熾』,火熱也。盛,眾多也。陰,障蔽也。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1、生

第一苦,是「生」。請容我先貧一句,不是生孩子那個「生」,那個算「痛並快樂著」,不算苦難的。作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著,乃是所有後續苦難的基礎。活著就是受苦,正如幾何學中的公理一般無需證明。

2、老

第二苦,是「老」。隨著歲月的流逝,曾經的精力、健康、記憶一一隨風而去,老去的恐懼日漸清晰。對「老」的恐懼,本質上是一種「得到後再眼睜睜失去」的恐懼。

3、病

病來如山倒,雖然打過拳擊的人不多,但驟然被擊倒的感覺所有大病過的人都有體會。昨天還力拔山兮氣蓋世,今天就手難縛雞氣游絲了。

若是那病不致命,則又有病去如抽絲的過程來折磨人。病中精力不繼,什麼都幹不了,唯有睡覺;但那覺也不是無限可睡的,睡到一定程度,便只好睜著眼睛獃獃地享受病痛了。

4、死

死的可怕,不在過程——那短暫得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對自己命運的認知,唯一明確的便是一定會死,大多數人不會喜歡死,對它無可逃避的終極性自然也恐懼有加;死之苦難,便在明知山有虎,只能虎山行——武松也是打不過這只老虎的。

當人不再恐懼死亡,它作為苦難的特質也便消失,甚至可以作為一種享受——曾經有一對老夫婦出門,老頭覺得冷,回家戴了副手套,然後他們走到一片樹林里,上吊。

對這種如此精緻而從容的死法來說,苦難毋寧說是藝術。在七苦之中,死是比較老實的,若有動力,通常這個苦難一求便來,這點比「病」要厚道些。

F. 佛教中的苦諦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五取蘊各是什麼意思

1、怨憎會,

是指對不喜歡的、不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與那些意圖不好、無意、不安分的人異同交往聚會而產生的怨憎。

2、愛別離,

是指對喜歡的、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對希望有利、有益的、快樂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親戚,卻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交往、聚會而產生的痛苦。

3、所求不得,

是指六道中的眾生,對於以上的各種苦而生的訴求,希望它們不要來到、卻無法實現,從此而生的痛苦。

4、五取蘊

指由煩惱而生,或生煩惱的有漏五蘊。所謂五蘊通於有漏、無漏,囊括有為法的全部。而『取』是煩惱的異名,故由取而生,或生取的五蘊(即五取蘊)不攝無漏有為之法,構成人的身體的有色(肉體)、受(感受)、想(知覺)、行(意志、慾望)、識(結果)。

該論又就蘊與取蘊的不同提出多說,謂蘊通於有漏無漏,取蘊僅屬有漏;蘊攝苦集、道三諦,身僅攝苦、集二諦;蘊攝十七界與一界之少分,攝十五界與三界之少分;蘊攝十一處與一處之少分,取蘊攝十處與二處之少分;蘊攝五蘊,取蘊攝五蘊各少分。又於蘊中有流轉者受訶責,有還滅者受贊嘆;於取蘊中有流轉者受訶責,無還滅者受贊嘆。

5、苦諦

苦諦根據對現實的深刻觀察,佛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世間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即所謂「苦諦」。說明世間有情悉皆是苦,即所謂有漏皆苦。

根據南傳佛教中的《長部》描述,佛陀把「苦」分為十一種:生、老、死、愁、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後概括的說「五取蘊即苦」。

(6)求不得擴展閱讀

四諦辯說

四諦有兩重因果,苦為果,集是因,由苦集二諦成為世間生死因果;滅是果,道是因,滅道二諦為出世因果。即由造積有漏業因而感有漏苦果,由修無漏道因而證滅諦涅盤。如《涅盤經》卷十二:「有漏果者則名苦,有漏因者則名為集,無漏果者名為滅,無漏因者則名為道。」此即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之義。

基本教義

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佛教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說四諦是要眾生了知四諦的真理,斷煩惱證涅盤,若專修四諦以求涅盤者,為行菩薩道。

苦為生老病死,集為集聚骨肉財貨,滅為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完全解脫實現涅盤境界的正道。

G. "佛說,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此句出自哪裡

1,出自《大涅盤經-第十二》。八苦乃眾生輪回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2,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五陰熾盛,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種。『熾』,火熱也。盛,眾多也。陰,障蔽也。

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7)求不得擴展閱讀

佛陀為什麼要講無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質是讓我們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過於的想要,得到,執著不放。而是要我們加倍努力地創造,奉獻自己的價值,造福社會,互助互愛;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宇宙法則,也是因果關系的道理。

有舍有得,付出了一定就會有收獲。如果我們足夠勤奮的付出,我們會有種豆得瓜的意外獎勵。相反,只為投機、坐享其成,也會得到種豆得瓜的懲罰和不勞而獲的狂喜。等到真正醒悟的時候,人生荒廢,機會難求。能夠參透其中的道理,我們才明白佛陀真正的意思。

放下和放棄不是同一個意思,正是有那些苦,才叫我們不要去執著、貪戀。那些都是虛幻變化的。我們可以更加積極、快樂地創造,幫助自己開悟,也幫助別人開悟,最終就能解脫。

H. 求不得怎麼辦

求不得就把它放棄。

I. 什麼叫叫求不得

人有八苦,分別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求不得是人的八苦之一,就是你苦心追求一樣東西而不能得到它,天龍八部里的段譽追王語嫣就是金庸先生想寫的「求不得」的實例

熱點內容
明凱照明 發布:2021-09-07 23:34:46 瀏覽:22
下跌的股票全賣還是賣一半 發布:2021-09-07 23:34:38 瀏覽:620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發布:2021-09-07 23:33:28 瀏覽:835
通達信好股票主圖指標 發布:2021-09-07 23:33:22 瀏覽:2
今天華蘭生物股票怎麼樣 發布:2021-09-07 23:32:55 瀏覽:901
申聯生物是新上市的股票嗎 發布:2021-09-07 23:32:45 瀏覽:360
股票重組復牌首日漲跌幅限制 發布:2021-09-07 23:31:16 瀏覽:371
如何挑選長期投資的股票 發布:2021-09-07 23:31:14 瀏覽:183
機構調研最多的股票2020 發布:2021-09-07 23:29:17 瀏覽:306
股票中總成本均價線是什麼指標 發布:2021-09-07 23:29:16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