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重組 » 新京報全新上線

新京報全新上線

發布時間: 2021-09-02 05:16:47

1. 新京報曬中國男籃和男足20年成績對比,你看出了什麼

在世界賽場的成績來看,國足也是一直沉底,除了02年沖進世界盃決賽圈以外,幾乎沒有人拿得出手的成績。(註:08年由於是東道主所以自動晉級奧運會)。而男籃呢?經過多年努力,即便是有姚明在的時候,也沒有闖過八強以上的成績,更是在姚明退役之後越來越差,僅僅在亞洲稱王並不能滿足球迷們期望。

如果不是這么橫向對比,單單看男足或者男籃,總體趨勢都是趨於下降。相反,中超聯賽和CBA卻是發展越來越好,成為國內最受關注兩大聯賽。職業聯賽讓球員們待遇越來越好,但是國家隊成績卻越來越差,這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

2. 新京報是一個什麼樣的媒體

《新京報》以獨立的立場和客觀的報道為基本准則,追求新聞的真實性和可讀性,追求言論的穩健性和建設性。《新京報》擁有330多名有新聞理想和職業精神的記者編輯,創辦以來發表了大量有影響力的報道和評論,這些報道和評論為中國各大門戶網站、各家廣播電視廣泛轉載。

《新京報》有較高知名度的欄目和周刊有:時事評論、核心報道、目擊、賽道周刊、娛樂周刊、書評周刊、汽車周刊、黃金樓市、地球周刊、北京地理、北京愛情等,這些欄目和周刊各自擁有眾多忠實讀者。

歷史沿革

2003年11月11日,《新京報》創刊。

2011年9月2日,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主管、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和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新京報》從即日起變更為北京市主管主辦。

2016年10月17日凌晨一則「京華時報停刊!人員並入北京晨報,新京報則劃入北京日報集團。」的消息在網路迅速流傳。對此,新京報辟謠稱,網傳「新京報將並入北京日報集團」,辟謠:絕無此事!

2018年10月31日,新京報App正式上線。這是新京報順應媒體變革趨勢,加快推進媒體轉型邁出的重要一步。將推進新京報、千龍網、北京晨報三家媒體深度整合工作,新京報社已經撤銷新媒體部,推進全員轉型到客戶端。

2018年8月,新京報、北京晨報、千龍網三家媒體整合方案獲批;2018年12月,新京報與北京晨報的整合完成;2019年7月25日,在北京市委宣傳部的整體統籌和全程指導下,在媒體改革大背景下,新京報社主導推動了千龍網改革;2019年8月1日,千龍網正式「上新了」!

3. 新京報巨幅廣告抵制樂視視頻難道8.11要變身

?

能夠在新京報重金投放廣告,說明了此次事件來頭不小,再加上如此眾多的小夥伴一起黑樂視視頻,而且時間又統一指向8月11日,想必樂視視頻又要放什麼大招,而究竟會是怎樣的大招才招來如此多的聯合行動?我們可以做一些猜想。

一、更大的協同生態

此次樂視視頻受到了墨跡天氣、歐朋瀏覽器、唱吧、荔枝FM、摳電影、京東商城等小夥伴的聯合「抵制」,很有可能是因為樂視視頻想要建立一個更大的生態聯盟,而這些小夥伴也許並不樂意。

要知道的是樂視是所有互聯網公司中最能夠打造跨界生態圈的公司,並且除了能夠跨界之外還是最能夠與跨界行業夥伴進行聯盟的公司。例如此前樂視視頻與高德地圖合作,將高德的全球頂尖定位技術加入樂視視頻,從而為用戶推送更加精準的本地化視頻內容;再例如與中國視協開啟戰略合作,以此介入產業上游;再比如收購美國智能電視廠商Vizio,以及本周全資收購酷派等等一系列動作。

樂視正在通過內容這一核心,將那些原本看起來無關的行業進行產業的整合,實現價值的最大化,而此次眾品牌聯合圍攻樂視視頻,極有可能是樂視視頻「8.11」計劃要與更多合作夥伴一起建立一個更大的生態聯盟,實現更多的資源共享,而這些小夥伴似乎感受到了威脅。

二、會員權益再升級

另一個可能是升級會員權益,為樂視視頻會員建立更多聯盟合作夥伴的權益,因此觸發了這些小夥伴的神經。

樂視視頻作為國內正版視頻的鼻祖,其會員制度一直走在各大視頻網站之前,而隨著版權時代的到來,樂視視頻的正版優勢得以體現。

因此,在視頻網站的會員權益方面,樂視視頻長期走對手前面,所謂的「會員搶先看」、「會員獨家看」等等目前常見的視頻網站會員權益,其實最早都來源於樂視。

而目前樂視視頻的會員權益也依然領先於其他各家,尤其是隨著手機、電視、體育、金融等七大生態的完善,其會員可以通過各種其他生態來獲取更大的權益,例如此前樂視視頻與易到用車就聯合推出過,「易到會員免費日」,用戶充值達到一定金額之後便能夠享有一定樂視視頻的會員權益,可謂一箭雙雕。

因此,此次也很有可能是樂視視頻對會員權益的升級,通過與某些特定的公司合作,讓樂視視頻的會員享受到更多這些公司的權益,或者雙方可以會員互通也說不定。

三、樂視視頻會員免費?

這是一個較為大膽的猜想,樂視的做事風格向來出人意料,因此也可以做一個較為大膽的猜想,即樂視視頻極有可能宣布會員免費。免費會員當然會影響到優酷土豆、愛奇藝等等利益,於是引發各界的聯合抵抗。

當然,這種免費一定不會是永久性的,其購買的正版電影、電視劇也需要回本,因此很有可能樂視視頻會將免費會員開放一段時間,讓那些沒有使用過會員的用戶也感受一下會員的權益。但基於目前樂視視頻會員分為影視會員和體育會員,如果真是這種方式的顛覆,那操作方式不妨基於用戶喜好來進行選擇。

四,推出重磅自製劇

最後一種可能是樂視視頻近期又要再推一部超級IP,並且這個IP價值連城,很有可能是醞釀很久的某知名IP將更多的授權給了樂視視頻,這讓其他小夥伴不滿。

「版權+出品+投資+自製」是樂視視頻在內容方面的主要四架馬車,而自製則是重中之重,以此前樂視自製極為成功的《太子妃升職記》為例,其不僅讓樂視視頻大受關注,更讓演員張天愛通過網路劇實現了身價的暴增,實現了一千八百萬的單部戲片酬。

近期樂視視頻獨播的重磅內容有《你好喬安》、《遇見王瀝川》、《超少年密碼》、《又拐個皇帝回現代》,其中《超少年密碼》由於藉助超人氣組合TFBOYS的出演,在暑期檔獲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在8月6日結束後,大量的網友們跑到官方微博下面呼籲盡快放送第二季。

從《太子妃升職記》到《超少年密碼》等樂視自製網路劇的爆紅,說明樂視視頻有著極強的自製的能力,並且能夠讓會員用戶享受到真實的價值,而樂視視頻方面有著打造超級「IP」的潛力,並且在這方面有著不小的野心。因此,此次811樂視很可能是想要推出一部更為全新的自製劇,並為其押注,當然也有可能是想要推出那些原來已經被用戶接受的"IP"要繼續推出第二部網路劇。

結語:

本次新京報出現「8月11日之前不要下載樂視視頻」巨幅廣告,以及眾多小夥伴一起聯合「打擊」樂視,可見樂視視頻在8月11日的動作吊足了所有人胃口,而作為以跨界生態圈為本的樂視,其每次動作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想像。

8月11日,樂視視頻到底要發布希么重大消息?又要給行業帶來怎樣的沖擊?值得拭目以待。

更專注產品視角的科技自媒體

微信公眾號:「首席發言者」

4. 看新聞的app……請問有沒有看最新時事新聞的網站之類的,要嚴肅的,不是魚龍混雜明星八卦都往頭條上放

你好,我推薦一個:國務院app

2016年2月26日,國務院客戶端正式上線,這是國務院辦公廳中國政府網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在線服務的新媒體平台。國務院APP的主要發布內容包括,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活動等政務信息。這也成為政府面向社會提供服務、與公眾互動交流的新渠道。

上線

用戶可通過蘋果、360手機助手、網路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等應用商店下載國務院客戶端。
得知應用上線後,新京報記者第一時間下載了這款APP,大小12M,不到5秒就下載完成。程序啟動後,界面上方的「國務院客戶端,您身邊的中央政府」令人印象深刻。

風格

APP的整體風格與中國政府網相似,以藍色為主色調,簡潔明快。此外,功能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首頁包括要聞、總理、政策、地方等多個欄目,還可以自主添加督查、人事等自己感興趣的欄目。除首頁外,還設有國務院和政務大廳兩個專項內容。
相關負責人表示,客戶端的開通有利於創新信息公開方式、擴大政務公開參與渠道,也會促進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希望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5. 新京報的報社特色

《新京報》一出生就已風華正茂,是建立在其高起點之上。《新京報》的采編理念及水準,在構建之初就已臻於成熟,龐大的出版規模和優秀的采編團隊、豐富的內容設置和依託的強大後盾,在問世之際就已領先一步。《新京報》日均80版,浩浩盪盪,一舉成為北京市場版數最多的綜合性大型日報,報紙內容分疊,層次清晰,接軌國際,讓讀者各取所需---
A疊時事新聞:本地要聞、國內新聞、國際大事、體育動態,一網打盡
B疊經濟新聞:傾力關注財經產經領域一切風吹草動
C疊娛樂副刊:演繹聲色犬馬、傳揚飄逸書香
D疊北京雜志:引領消費時尚責無旁貸
E疊北京樓市:關注業界動態,倡導全新居住觀念
《新京報》著力打造十大品牌版面,必將給北京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和閱讀快感:
品牌一:時事評論。發揚光大《南方都市報》首創的兩個時評版,占據輿論高地,為時局諫言,為民生代言。
品牌二:核心報道。緊跟重大事件,聚焦熱點話題,深入開掘,無限接近新聞人物,無限逼近事實真相。
品牌三:聲色周刊。以游戲精神打造全新聲色產品,娛樂圈風雲,盡收眼底。品牌四:地球周刊。國際大事為你一一梳理,撥開紛繁迷霧,觸摸世界發展新動向。
品牌五:行業周刊。汽車、數碼、健康、家電、財經無所不包,把握每一個行業每一條神經的脈動,提供巨無霸信息超市服務。品牌六:北京地理。也許你對北京並不陌生,但我們給你一個全新的北京城。
品牌七:北京愛情,北京寶貝,北京寶寶。清新活潑,朝氣逼人,每一個活得精彩的北京人都來亮出你的風景。
品牌八:特色專欄。囊括內地、港台重量級娛樂圈人士主筆娛樂大手筆,薈萃文化界名人的大家專欄,明星閃耀,令你目眩神迷。
品牌九:閱讀周刊。感性的筆觸,理性的觀察,閱讀從來沒有這么賞心悅目。
品牌十:北京樓市。精挑細選的最新樓市資訊,買房換房裝修的實用知識,快速、鮮活、貼心,一刊在手,買房不愁。

6. 教育市場化是誰提出來的

2005年春,中國教育事業的地平線上,隱隱有風雷滾動。

這是「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被廢除的第100個年頭。許多人不約而同地提出一個令人頗感苦澀的問題:「中國古代科舉尚且能大致體現社會公平,而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還做不到嗎?」

早一年,聯合國主管教育權利事務的特別調查員來華考察,離開時,她拋下一句把所有聞者當場噎住的評價:「在保證教育權利方面,貴國連非洲的烏干達都不如!」

2005年2月,湖南省教委原黨委書記朱尚同等5位教育界老同志在媒體上聯合撰文追問中國教育公正問題,文章發出了空前尖銳的質問:「今天有錢有勢者的子女,進入好學校的比例,是不是增多了?他們都是考上的么?我們這么多教育工作者,對此是習以為常了,還是覺得汗顏?」

2005年3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教育公平:和諧社會的基石》的短評,文章引用了新出爐的《關於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報告》,指出清華、北大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學生比例呈下滑趨勢。作者評價:「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平等……如果教育反而擴大社會差距,那豈不是背離了初衷?」

2005春天的「兩會」,「教育公正」的呼聲與建言不絕於耳。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武漢大學博導洪可柱為領銜的31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春秋兩季高考」的改革建議。在廣州接受《南風窗》記者采訪時,洪代表再次峻言「沒有教育公平,便沒有和諧社會」!

教育行政當局受的壓力無疑格外巨大。教育部部長周濟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表示「要把教育公平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來抓」。同時,他也指出:「要改變現狀,就要對教育投入、規劃、政策做進一步改革,這不單單是教育部門的事情,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三大不公」困擾教育

梳理人們當前對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的種種質疑,大致有三大層面。

首先是城鄉受教育機會的不均衡——據國家相關課題組調查顯示,近年隨著學歷增加,城鄉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現在,城市人口擁有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的人數,分別是農村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南京學者張玉林研究了北大和清華20年來的招生情況,情況令人驚嘆:以1999年為例,兩校招收的本科生中農村學生只佔 17.8%,與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近70%形成鮮明對比。

其次是國家名校招生指標對廣大「外省人」的不公。

對於普通國民來說,國家正義的最重要象徵之一,就是最高學府公正地向各地國民敞開大門。但現實是,多數省份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學,要比大都市的孩子付出大得多的心血。
至於這一招生指標如何產生?循何標准?很多大學校長自己也解釋不清。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提出「高招指標分配不能搞地域歧視」,引起公眾熱切關注,《新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北大等幾所知名大學負責人,他們均承認招生指標確實存在各地不均衡現象,但問及「是否公平」時,卻大都含糊其辭了。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稱,如果不定額分配的話,「西藏的學生就沒有辦法讀北大了」,現行制度「確保每個省都有最好的學生進入國家最好的大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是公平的」。

原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則說:「對於清華、北大、復旦這些國內頂尖高校來說,給一個省100個名額,給另一個省50個名額,哪個公平,這不好說,沒有一個絕對的衡量標准。」

相比起來,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的回答倒較為明確:「上海市對復旦的支持非常大,所以復旦在上海的招生人數相對要多一些。」王坦言,高校在一定自主許可權內,一般都會優先考慮高校所在地。

但公眾顯然並不認同校長們的觀點。《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89.3%的人認為,目前全國重點大學招生指標的分配是不公平的。有批評指出:「這是以『扶弱』之名,行『濟強』之實。」

今春「兩會」上,來自湖北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洪可柱在其關於「高招制度」改革的著名議案中,對當下招生配額不公的具體情形,進行了一番精細的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恢復高考制度20多年來,清華、北大在湖北省每校每年招生人數不足百人,在北京市則不低於500人,招生人數兩者相差5倍;而湖北省總人口7500萬人,北京市總人口1500萬人,相差5倍。即同等條件下,如果湖北省只有一個招生指標,北京市卻擁有25個指標,這是多麼嚴重的不公平!據統計,湖北省考生上清華、北大的平均分數比北京市考生要高160分!」

學者張玉林先生也解剖了「清華」神話:在迄今為止的20多年間,清華大學投放北京市的招生名額始終超過蘇、皖、鄂、川4省總和,2001年則占其招生總數的18%,而當年北京高中畢業生數量只佔全國總量的0.9%。結果必然是各地錄取比例和分數線的極大懸殊。
對此,北京大學教授鄭也夫也指出:「所謂配額制,大多是偏向弱勢群體的,只有在中國當代高考才反其道而行之,它公然照顧強勢群體——大城市中的考生!」

除了城鄉差異與招生指標的不公正外,還有一種不公正,它是由各種特殊招生手段造成的不公——也往往和「教育腐敗」相掛鉤。

朱尚同等「湖南教育界五老」觀察到,目前高校招生有幾類降分錄取:一是「定向生」,省屬院校可按規定的錄取線下降20分,收費「行情」不一,少則1.5萬元,有的重點名校高達10萬元以上。「定向生」並不「定向」,已是公開的秘密,可這種假指標仍一年年由有關部門鄭重下達;二是「二級學院」,各校收費標准不一,大體3萬元左右,錄取線按生源多少而定,可以降100分甚至更多。四是「專升本」,向專科生收費賣本科資格,一般在1萬元左右。簡而言之,如此行徑,就是 「賣考分」3個字而已。

不少家長還觀察到,高校招生中,常常讓「上線」人數多於最終錄取數,由此產生了很大的「靈活空間」,使具有特殊背景的考生優先進入;至於「機動指標」、「保送生」和各種「特長生」流向,往往不是一般平民子女。近年湖南省隆回一中「保送生」舞弊案,上海交通大學「招生黑幕」,以及西安市大面積「體育特長生」舞弊事件,都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教育不平等擴大階層鴻溝

「三大不公」當頭,無疑使貧民子女升學門檻大為提高,向上流動的障礙增大了。

上大學,現在不但要比較智力和勤奮,還要比較身份、戶口、關系網、財力。教育本應是推動社會公正的利器,為每個不分貧富貴賤的國民,提供改善命運的願景,但面對「三大不公」,教育的光芒卻黯淡了,它失去了傳統價值系統賦予其的道義色彩,反而造就與擴大了階層鴻溝。

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7月28日發布的《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報告表明,目前我國處於社會優勢地位的階層,其子女職業繼承性明顯增強,調查數據表明:「幹部子女當幹部的機會比常人高2.1倍。」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陸學藝就此指出:戶籍、就業、人事這3個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和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使社會流動不暢,阻礙著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形成。

觀察家們還指出,中國經過10多年改革,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就業制度、人事制度等都在逐步走向公平、公正,但與之相比,中國教育的公平性卻在惡化。國民佔有教育資源嚴重不平等,造成公民在個人技能和勞動力資源方面的不平等,是社會合理流動的最大障礙之一。

學者張玉林以諷刺的筆墨寫道:「近10年以來,當大中城市重點學校的教師可以前往『新馬泰』旅遊,從而展現城市中產階級的富足和瀟灑,無數遭受工資『拖欠』的鄉村教師卻構成了各地上訪隊伍中令人矚目的群體。」

鄉村教師這支在傳統社會曾擔當社會整合作用的力量,現在卻向著「不穩定」的方向轉化,這顯然是一個「不祥的信號」。

「目前這樣一種不公平的教育資源配置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學者陸學藝感嘆。學者朱學勤也指出:高校是教育的最後一站,理應對此前階段客觀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公進行亡羊補牢,盡可能補救前衍,怎能再人為繼續擴大教育不公平現象呢?

計劃經濟的最後「堡壘」?

我們不禁要問:是哪些制度性缺陷,造就了高教領域的不公平,使農家的孩子越來越難以考上大學,使外省青年越來越難以入讀大都會的名校,使富家子弟總能變著花樣混到文憑?

不少研究者指出,中國目前這種「教育不公」的體制,很大程度上源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城市優先取向」的思路殘余——

據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調查,2002年全社會的各項教育投資是5800多億元,其中用在占總人口不到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資佔77%,而占總人口數60%以上的農村人口只獲得23%的教育投資。

相關資料顯示:城鄉分割辦學制度使農村兒童一開始就處於劣勢,從而使80%左右的農村適齡人口無緣參加高考。

此外,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中國高等教育所獲公共資源竟遠遠多於基礎教育——為創辦所謂「一流高等學府」,上億財政撥款往往投給辦學條件已相當不錯的大學,而農村中小學校危險教室改造的經費,則要通過農民集資方式解決。這也就是說,為了造就堂皇體面的大學,其副產品可能正是鄉村中小學的凋敝!從數據上看,中國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平均公共教育經費之比為1∶1∶23,而美國為1∶3∶2。

還有觀察者指出,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和財政官員有種偏好,即人為製造「重點」。於是我們聽說這樣一種荒謬:一所普通中學不得不用10萬元的可支配經費,去面對130萬元的正常運轉需求;而它鄰近的重點中學卻可以得到1000多萬元的「教育現代化工程改造」撥款,與此相對應,在同一個城市,重點中學教職員工的收入,可能在相鄰普通中學的五六倍以上。

農村地區亦然。縣里大部分高中教育經費通常投向一兩所高中,力求培養幾個尖子,幾個狀元,結果「樹起一根桿,倒掉一大片」。也就是說,農村地區的教育,不僅承受了城市給予的不公正,還將這種不公正的模式可悲地復制到自己體內。

這一行為的邏輯是什麼呢?最大可能性就是教育資源的掌控者們傾向於讓自家子女入讀名校、重點校,便合力使「扶富削弱」的風氣愈演愈烈。在某省,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財政部門向一所重點中學每年多撥款50萬元,以換取本系統子弟優先入學的機會。

在市場經濟時代,隨著農村勞動力廣泛流動和城市化加速,這種偏袒城市居民、刻意製造學校等級的教育政策顯然已失去現實合理性。

對此,中國政府顯然已有所意識,教育部日前表示,將把教育投入增加部分主要用於農村,從根本上促進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階段,將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國家助學體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好的開端,但離問題的公正解決,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觀察者指出:中國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喊了近20年,直到1998年底,教育部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並提出「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的招生考試制度」。此後,全國陸續形成包括「3+2」、「3+綜合」以及保送生「綜合能力測試」等多種招生考試。但是,改革一直沒有觸及非議最多的招生指標地域分配不公平等重大問題。

武漢大學洪可柱教授對《南風窗》直言,中國現行高考制度僅僅具備形式上的公平,但實際採取的是分省定額、劃線錄取的辦法,因此出現各省錄取率和分數線的極大差異,加劇了地區之間原已存在的教育不平等,不利於當前和諧社會建設和中西部崛起的國家戰略。

洪教授尖銳地指出,國立大學是依靠全體人民納稅的政府財政來維持的,理應對全民平等開放。而現在,一些大學以幫助落後地區培養人才為借口,搞分數線差異,「其真實目的,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維護大城市的特權利益和小群體的特殊利益」。

對中國教育改革歷來存在的「虛幻性」,2005年元月毅然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辭去教職的陳丹青教授在其辭職聲明中有這樣鞭辟入裡的分析——

近期教改種種「葯方」,均移自西方先進經驗。然實行易,見效難,因西方體制背後的深層結構——學術自主、教育私立、市場機制等—— 中國無一具備,僅片面引進「教條」,一廂情願強求,遂不免效顰畫虎,兩皆不似。而50年文化斷層、教育滯後、行政結構尾大不掉、知識儲備淺薄寡陋等歷史包袱,並無本質改換,兼以「葯、症」同體之效,諸般教條如急火猛葯,過猶不及,尤添病源……

有人將教育體制稱為計劃經濟的最後「堡壘」。顯然,它已掩飾不了叢生的裂縫,也無法阻止多數人對此的質疑與抨擊。

警惕擴散到系統末梢的腐敗

制度的缺陷長期沒有糾正,自然滋生大量腐敗行為。

中國的教育腐敗發現得較晚,而規模頗大。可以說,形形色色的教育腐敗,把積累下來教育的不公正性推到令人難堪的新高度——它幾乎扯掉了人們曾尊敬的那件斯文長衫。

2004年,教育行業名列中紀委調查報告中的「五大腐敗重地」; 河南濮陽縣高考舞弊事件、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招生不正常事件、北航南寧招生「丑聞」……都使人深深擔憂中國教育的公正性。

研究者指出:一方面,由於歷史沿革,從50年代起,中國教育一直在絕對壟斷當中,不僅是辦學體制、管理體制,還是教育思想、教學內容都在嚴格控制之下;同時,由於財政來源多元化,令相對短缺的資源逐漸向特權階層傾斜,使國家教育離均衡的目標越來越遠。

亂相包括中小學的亂收費和亂辦學——所謂「興趣課」,「特色班」,「名校辦民校」,「二級學院」,無一不是大行蠶食公共利益。

對高校來說,近年在招生錄取、學科設置、物資采購、基建工程、幹部聘任方面,貓膩也越來越多。

顯然,中國教育早就不是從前的「清水衙門」了。但相關的監督、制約措施卻沒及時跟進。使教育界對權力的制約落後於整個中國社會的改革進程。僅從一個小小數據就可以看出:據悉,中國不少高校,非教學的行政後勤人員竟然超過60%的比例。

另外,大多人還忽視了,教育的腐敗早已不僅存在於基建、招生這些較為明顯的環節。有教育界內部人士指出,腐敗早已滲透教材教輔的環節——對於逐利者來說,這里有一座超級大金礦。

據南洋教育集團前董事局主席任靖璽估計:每年全國中小學生在教材、教輔等項目上花費的錢突破1000億元。根據2004年8月曝光的四川教材回扣案,教材和教輔回扣率約為30%左右,如按此比例,每年有300多億的回扣流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手中!

任先生還指出,據報道,10年來教育亂收費超過2000億人民幣。但這些亂收費項目,還沒包括指定教材和教輔的回扣在內,如果加上這個數字,10年來的教育亂收費就應是5000億元了!

這一數字,足以養肥龐大的分利集團,並阻撓動真格的教育改革——這無疑是比5000億人民幣貪污浪費更可怕的事情。

「教育腐敗的實質在於權力失控。」 《望》周刊最近在探討「陝西省3年倒下7名廳級校長」問題時,如是結論。而結合上述教材回扣的問題,更應予注意的是,雖然高官腐敗奪人眼球,但最可怕的,乃是某種腐敗氣氛在整個系統內的彌漫,最後變成一種無形的、人人都默認的規則化運作。

假如每個班主任、課任教師都進入「售書提成」的環節,成為進入教室的「零售終端」,並享受提成帶來的好處,那麼,所謂「師道尊嚴」何由確立?腐敗就會進入整個教育生活的血管與神經末梢!

所以,在記者看來,阻擊教育腐敗,最關鍵還不在於阻擊行為意義的個體腐敗,而是要阻擊可能正演變為規則本身的系統腐敗——比「害群之馬」更大的威脅是悄然流行的「馬瘟」。阻擊教育腐敗的目的,不僅在於恢復教育的公正性,更在於恢復古老的「師生之倫」:教師的「束修」應來自「傳道、授業、解惑」的努力,至於銷售教材與文具的「營業員工資」,則分文不應苟取!

讓教育議題重返時代重心

「教育公平」改革呼聲急——有許多值得聆聽、尊重和沉思的聲音:發自廣大的民間,發自富於良知和責任感的公民們的內心。

我們不應淡忘4年前那樁「高考學生起訴教育部」的訴訟,這一事件開啟了公民參與國家教育改革的先河——

2001年8月,山東省青島應屆高中畢業生欒倩等3人起訴教育部高招生計劃違憲。她們認為,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包含了平等權和受教育權,而教育部這一行政行為,根據地域對招生人數做了不同限定,從而直接侵犯了包括原告在內的廣大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權。

這一訴訟雖以欒倩等人撤訴告終,卻在全國引起了極大震動。隨後,山東省宣布取消省內各地區的分數線差異——這是中國招生指標松動的開端。

4年之後,武漢大學教授洪可柱等31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改進高考制度」的建議,包含「取消地域指標,重點高校實行聯考,全國統一錄取分數線」等一系列內容。建議公布後,深得廣大民眾支持,一時各地報紙紛紛辟出專版討論。

開春以來,還有更多溫和或激進的改革呼聲在積聚,在回盪。

湖南「教育界五老」建議:在國家預演算法中規定,國家每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能低於4%,並應嚴格規定對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

全國政協委員崔琳在今春「兩會」上提議:農民工子女上學收費應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公辦中小學要盡快成為吸收農民工子女上學的主渠道;

著名教育學者楊東平建議:大學應可分為國立、省立、市立,其中,國立大學向全國公平招生,地方高校可傾向當地生源。楊還認為中小學的「重點學校」制度完全違反義務教育法,造成強烈的擇校熱,應該停止。保送生、特長生、定向生、國防生、三好生加分等政策,也都應予取消。

以網上論政著稱的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指出:應從農村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完全免費制。

廣東民營教育家信力建先生則認為,只有建立至少省一級以上的公共財政,實現教育財政劃撥的整體均衡,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公民教育或者國民教育。

呼聲較高的教育改革籲求還包括:

——建立中央財政對經濟困難地區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制度;
——行政部門只能按照《憲法》和《教育法》對學校進行投入和宏觀規范,不能以政策方式進行具體干預和謀利;
——大學應實行政校分開的制度,鼓勵自由和創新的學術研究;
——改革高考方式和內容,壓縮考試科目、天數,增加高考次數,推行能力考試,減輕學生負擔,考試由民間機構組織,招生由大學自主;
——盡可能地利用社會資源辦大學,取消在高考招生、政策扶持等方面對民辦教育的歧視;
——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應在所在城市平等就學;
——立法規定社區參與義務教育學校的管理和監督……

要之,人們向教育制度大聲呼喚的,乃是一個嶄新的「公共性格」。即公平地供給、公正地選擇、公開地治理的新國民教育體系。

「教育的改革,關繫到民族國家的深遠利益,有理由發動廣泛的社會力量來參與教育改革,吸收最大多數人的道德熱情、聰明才智,共同鑄造一個透明、法治的公共教育制度——和諧社會的理想就寓於其中。」洪可柱教授充滿激情地如是呼籲。

7. 我這一句半句的也說不明白,我昨天給新京報打電話反映我的事兒了,今天我又給他們打電話了,這次他們說,

有一個人,你一上線就去看她在不在,不在就一陣失落,在,又不敢打擾;有一個人,她的簽名只要一換,你立刻就胡思亂想,揣測不安;有一個人,你在線只是在等她,而她的頭像卻不曾在你的qq里抖動!有一個人,你總是忍不住去看她的空間,即使她什麼新鮮事都沒有!……有種感情叫做在線對你隱身。

8. 李心潔的介紹

【藝人李心潔】

英文名:Angelica Lee
出生地:馬來西亞
生日:1976.01.23
星座:水瓶座
體重:45
身高:163
學歷:大學
婚姻狀況:未婚
最喜歡的運動:網球,游泳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藍色
最喜歡的零食:冰淇淋/巧克力/炸雞/薯條
最喜歡的歌手:王菲,齊豫
最喜愛的國家:馬來西亞
嗜好:看定影(大量的)、聽音樂(當然的)、舞台劇(很有趣)、環游世界(要趕快存錢了)
喜歡的男演員排行榜Top 1 :梁朝偉
喜歡的女演員排行榜Top 1 :張曼玉
個人座右銘:為什麼,你知道嗎?

【電影作品】

1999年《陽光警察》
2001年《愛你愛我》
2002年《想飛》
2002年《見鬼》
2004年《20 30 40》
2004年《救命》
2004年《A1頭條》
2005年《三岔口》
2006年《鬼域》
2006年《米尼》
2007年《夜·明》飾徐丹蓉
2007年《戰鼓》
2008年《深海尋人》

【電視作品】
2002年《沒完沒了的夏天》
2003年《似水年華》
2005年《孤戀花》
2007年《大人物》

【歷年專輯】

1996年12月專輯:『同一個星空下』
1998年6月單曲:『自由』
1998年專輯:『BYEBYE 童年』
1998年合輯:『少女標本』
1999年專輯:『群擺搖搖』
2000年專輯:『愛像大海』
2002年單曲:『想飛』
2003年專輯:『man&woman』

【MTV作品】

任賢齊「[font color=#000000]I [/font]FEEL GOOD」
任賢齊「依靠」MTV
任賢齊「為了愛」單曲合唱MTV
無印良品「是你變了嗎」MTV
任賢齊VS李心潔 (水晶)合唱單曲
【CF】

『黑松C&C維他命C保養飲料』系列CF代言人。
『嬌生洗發精』CF
『魔劍奇兵』中文主題曲

【相關報道】
[編輯本段]
跟多數女孩子不一樣,李心潔的年齡不是她的障礙。她始終是那個在銀幕上穿著吊帶衫在雨中飛奔的女孩子,她可以用眼睛傳達出一個女孩子對整個世界的嚮往和愛戀,即使在那些恐怖片中,她因驚恐而張大的眼睛仍然傳遞同樣的信息。

這個女孩子很難老去,這樣說不是因為我喜歡她,而是因為她知道怎麼愛自己。當然無可否認采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跟這個大眼妹妹交流一些共同的經歷,例如拒絕成長。可是所有拒絕成長的孩子們最終都會達成共識:有些東西你是拒絕不了的,應該做的或許是在適當的時候伸出手,抓緊它或者擁抱它——我是說你的青春;而之後,在適當的時候和自己的內心和解,讓過往和未來都像溪流一樣靜靜流淌。

和上海雜技團的女孩子們待了好幾天

新京報:《米尼》這個片名讓人覺得像是一部卡通片,雖然它是王安憶的原著。

李心潔:(笑)就像我T恤上的這個米老鼠,女主角的名字就叫米尼,我特別喜歡這個名字,充滿想像力。其實這個女孩子就是浪漫的,又喜歡幻想的,雖然在生活中不如意,但是她有著自己的世界。

新京報:米尼是知青的後代,這樣的人物好把握嗎?

李心潔:雖然上一代是知青,但這個女孩子從小就回到上海長大、生活,所以她跟現代摩登城市的女孩子們沒有什麼兩樣。不管她的穿著、性格還是思想都是這樣的,惟一的不同是她的職業:一個空中飛人。

新京報:所以需要很多雜技表演的場面———都是你自己完成嗎?

李心潔:嗯,開拍之前我就去了上海雜技團,跟那裡的女孩子們一起待了好幾天,跟她們一起生活一起吃食堂。現在劇組在安排老師給我做訓練,我自己也在做一些准備活動讓身體更柔軟一些。

新京報:這是你在內地的第一部電影,導演也是女導演,你更喜歡跟女導演合作嗎?

李心潔:跟女導演合作可能更容易溝通吧,女人更了解女人,女導演拍的我跟男導演拍出來的肯定不一樣。

米尼比以前我的角色有更激烈的內心

新京報:和《20 30 40》里的那個女孩子相比,米尼有什麼不同?

李心潔:《20 30 40》那個角色比較像八年前的我——剛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充滿夢想。而《米尼》的故事裡,這個角色是在追求愛情的女孩子,對愛情有一種瘋狂的執著,這比以前我扮演的角色有更為激烈的內心。

新京報:聽起來這個人物和你在《愛你愛我》和《想飛》中扮演的那種角色是一個類型的,都有些叛逆,充滿激情。

李心潔:導演也是在看了我在《愛你愛我》中的表演之後,才認為我非常適合米尼這個角色的。可是以往的那些角色都沒有這次「激烈」,這是我演過這么多角色中感受最為強烈的一次,這個女孩子完全把愛情當作了自己生命的全部,並且她非常清楚這一點。

新京報:這個角色背景設置在內地,她的職業又那麼特殊,你覺得進入她的「世界」會有困難嗎?

李心潔:我之前跟雜技團的那些女孩子們在一起生活,給了我很多的靈感。我在那裡看到了小時候的米尼,有一個特別小的女孩子,看到她的練習我落淚了,她是頂碗的,每天練習十個小時。

她從四歲開始離家練習,每年跟父母見一次,我跟她聊天的時候她就坐在自己宿舍的床上,抱著毛熊玩具。

從和米尼同齡的女孩子們那裡,我了解到她們對自己職業和未來的想法,她們的痛苦和快樂。到二十歲的時候她們就要退役了,她們的不安讓她們必須抓住什麼,就像米尼拚命抓住愛情那樣,那就是她落下來的時候要停留的終點。

確實有一點厭倦恐怖片的類型了

新京報:米尼認為愛情就是生命的全部,你怎麼看?

李心潔:愛情對我很重要,但是並不是全部。我希望愛情是細水長流的,但是需要燃燒的時候就燃燒,不能太平淡。

新京報:你過去在銀幕上呈現的那些角色:《愛你愛我》、《想飛》和《203040》裡面的女孩子似乎都是同一個人,她們都是李心潔本人。

李心潔:這么多電影過去後,每次在演一個人物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她不是很像我,而看到最終影片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每個角色都是我自己,只是不同面貌的李心潔。每個我接演的人物和劇本打動我的都是情這個字,這可能是這么多角色的共同點,也是李心潔的特點。

新京報:你在拿獎之後,拍了很多恐怖片,被人稱為「鬼後」——接下來還會拍什麼題材的恐怖片?

李心潔:又是恐怖片?

(笑)(是不是厭倦了這種類型?)關鍵是看劇本,或者是特別想合作的導演或者有全新的嘗試。確實有一點厭倦了。

新京報:有沒有想過嘗試年齡更大一點的角色,更關於女人的愛情和她的生活?

李心潔:剛剛拍了《三岔口》,我演了一個太太,一個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個成熟的女人。開始我很害怕自己無法進入角色,因為我沒有結婚更沒有小孩,但是通過造型服裝讓我覺得自己可以詮釋這樣的女人。

新京報:從演員角度而言,女孩和女人的區別在哪裡?

李心潔:通常女孩子的想法都比較直接,很沖動,所有的事情都是想做就做,不顧一切,對生命有著嚮往和希望;而女人則是沉穩持重的,似乎已經從生命中粹煉出更多的經歷。

曾有一段時間拒絕面對快30的處境

新京報:把這些角色拋開,李心潔到底是女人還是女孩子?

李心潔:我啊,哈哈哈,我看我大部分還是一個女孩子吧,其實我自己不太願意長大。

新京報:拒絕成長?

李心潔:曾經有一段時間拒絕。我很害怕,為什麼我要面對二十幾快三十的處境?

新京報:為什麼要拒絕接受這種變化?

李心潔:其實我成長環境很單純,一直以來都無憂無慮,很樂觀。到了二十三四歲的時候,面對的事情越來越多,就開始害怕失去,自己心裡的那個天真的小孩會不見了,所以非常不快樂。

後來我跟自己說,我不能這樣,我要勇敢我要經歷,或許能找到另外一種快樂。

結果我發現其實沒有那麼難,你可以長大,那個孩子還在你心目中,只不過她不會像以前那樣常常跑出來,她永遠在那裡,你知道她在那裡就好了。

新京報:「大李心潔」和「小李心潔」和平共處。

李心潔:對對對,沒有辦法。你不能永遠不長大,你不長大,可是你身邊的環境、事物和人都在變化和長大,你會更辛苦,就順其自然,提醒自己讓自己保留那些屬於單純的東西。

9. 新京是日本人起的名,早就廢棄了,為什麼現在又有什新京報

其實它是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綜合類大型城市日報。

《新京報》為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綜合類大型城市日報,於2003年11月11日正式創刊。

《新京報》為中國第一次兩個黨報報業集團合作辦報,中國第一家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準的跨地區經營的報紙,一份高度密集覆蓋北京市場的強勢新主流紙質媒體。2011年9月1日,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新京報社由中央媒體單位劃歸北京市管理。

(9)新京報全新上線擴展閱讀:

《新京報》的相關內容:

1、2018年10月31日,新京報App正式上線。這是新京報順應媒體變革趨勢,加快推進媒體轉型邁出的重要一步。將推進新京報、千龍網、北京晨報三家媒體深度整合工作,新京報社已經撤銷新媒體部,推進全員轉型到客戶端。

2、《新京報》采編、經營、管理骨幹以《南方都市報》輸出的幹部為基礎,在極短時間內網羅全國1200多名報業精英,其中采編及經營、管理骨幹500多人,都是精英媒體中的精英。

熱點內容
明凱照明 發布:2021-09-07 23:34:46 瀏覽:22
下跌的股票全賣還是賣一半 發布:2021-09-07 23:34:38 瀏覽:620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發布:2021-09-07 23:33:28 瀏覽:835
通達信好股票主圖指標 發布:2021-09-07 23:33:22 瀏覽:2
今天華蘭生物股票怎麼樣 發布:2021-09-07 23:32:55 瀏覽:901
申聯生物是新上市的股票嗎 發布:2021-09-07 23:32:45 瀏覽:360
股票重組復牌首日漲跌幅限制 發布:2021-09-07 23:31:16 瀏覽:371
如何挑選長期投資的股票 發布:2021-09-07 23:31:14 瀏覽:183
機構調研最多的股票2020 發布:2021-09-07 23:29:17 瀏覽:306
股票中總成本均價線是什麼指標 發布:2021-09-07 23:29:16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