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外求
Ⅰ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這句話怎麼理解
意思把自己修行好足矣
Ⅱ 佛向心頭做,莫向心外求是什麼意思
佛向心頭做,是告訴大家,佛法是心法,修佛當修心,要從心上求證。
莫向心外求,是說修佛修自心,向心外求就是心外求法,是外道行,因此不能執著外塵,著相修行。
Ⅲ 寺廟里,出門時,大門上的`莫向外求,是什麼意思
莫向外求理解是:專修佛法,不向外道去「求」。
人的福德固然有前世的因果註定,但後天的積福才是更重要的,若多行善,少作惡,原本福薄的人就可以廣種福田,讓自己和家人有更多的福報。
「福田」是一個很好的比喻,當你得到一塊貧瘠的田地,只要努力「施肥」,也就是斷惡行善,這塊地就一定能成為沃土,長出豐碩的果實。
我們平時都是向外追求攀緣,認為外在有我所需要的。佛教告訴我們,從生命的源頭上來說,一切都是本來具足的,本來就圓滿的,無須向外追求,自心中本來就具足一切法。
(3)莫向外求擴展閱讀:
莫向外求,反求諸己,是靈修或修佛之道。
正如很多寺廟的外牆上都會畫的「生命之輪」描繪的一樣:閻羅王手裡拿的,是一面鏡子,上面映出的是包括「十二因緣」在內的場景。
鏡子的作用是什麼,是照自己的。所以,莫向外求,意思就是不用去尋求外力的幫助,如同照鏡子一樣,去探尋自己就夠了,即去除我執。
正如在重元寺吃齋時,餐牌上寫的一樣:生命如此短暫,有所營謀,必有所煩惱;有所執著,必有所束縛;有所得,必有所失。
莫向外求,反求諸己,不執著,不期待,便可以看破滾滾紅塵了,也就釋然。
Ⅳ 「求外向莫」這四個字的含義是
如果你是在寺廟之類的地方可能看反了,他是從右向左寫的,所以是莫向外求意思是做人也好做事也罷,先提升自我,修行先修心。
Ⅳ 心即是佛莫向外求來此做甚.怎麼解釋
佛既是大智慧,也是大覺者。
信佛也好、皈依也好,佛不是保佑你富貴通達的,佛因為是大智慧,是讓你去愚頑增智慧、去煩惱得自由的。
因為佛是靠心靈去感受、感悟的,所以:心即是佛,莫向外求。向外求而離不開心靈,要用心對外,用心感受。
佛是大智慧、大覺者,信佛也好、皈依也好,佛不是保佑你富貴通達的,佛是讓你去愚頑增智慧、去煩惱得自由的。所以:心即是佛,莫向外求。
因為過去我們不明白這些,說信佛是迷信,其實是我們的愚昧無知!
來此做甚?
甚麼同什麼,你來這里干什麼?
這一問,問得好,問得妙,問得意味深長,問得禪意飛揚!看來來去去的居士們或者遊客們,我想可能很少有幾個真正思考這個禪問的!可能多數人會回答,來此拜佛的。
Ⅵ 莫向外求什麼意思
「莫向外求」意思是,專修佛法,不向外道去「求」。
莫向外求,意思就是不用去尋求外力的幫助,如同照鏡子一樣,去探尋自己就夠了,即去除我執。
莫向外求,固然有不求外道的意思,但是更多的,應該是「求」自己的內心,願行一切善,願除一切惡,努力提高自己的修為,積累自己的福報。
(6)莫向外求擴展閱讀
平時的心都是向外追求攀緣的,認為外在有我所需要的。從生命的源頭上來說,一切都是本來具足的,本來就圓滿的,無須向外追求,自心中本來就具足一切法。心能轉物,即同如來。
莫向外求,反求諸己,是靈修或修佛之道。
心即是佛,莫向外求,性凈明體為本體,佛名號和咒為用。體用不二,都是自性。咒即是心,心就是咒。
開悟是撥開遮障,見到清凈自性的本體,恰恰是念佛持咒撥雲見日的結果。
Ⅶ 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莫向外求,做好每一天,求解
學佛不用好高鶩遠,只須在日常生活中體會。
「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求遠必自近,求高必自低,就在日常一舉一動中,能鍛煉自己與一般人不同,就是個好的佛教徒。
佛教徒要注意因果,凡事要小心謹慎,不能隨便毀謗他人。
妄想,明明知道辦不到,為何還要打呢?明明知道是妄想,為何不收拾干凈?這就是一般人的習氣毛病,明知故犯。說穿了,就是看不破,放不下,執東執西,著男著女,把寶貴光陰浪費掉了。
Ⅷ 北海有一座廟上面寫著一句「莫向外求」是什麼意思
佛學理論——不向外求,佛早就斷言:有求皆苦。又說:無求品自高。心無外物,就等同虛無,誰求虛無?虛無如何求呢?
慧廣法師:能統帥雄兵的人,不如降伏自我的人。能靈辯濤濤的人,不如莫向外求的人。故六祖垂教「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有求皆苦,有欲非真。我們修行人不是要去擁有外在的名利,而是要擁有心靈的智慧,擁有寧靜的生活,安詳的心態。
Ⅸ 哲學問題 老子達到天地境界否 他說天地不自生故長生。佛說: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道說:游心於...
老子顯然是沒達到天地合一的境界的。老子的思想與佛家思想相反,老子是以自然為師,天地不自生故長生意思是天地並非是自己要發展所以發展的,他不自求發展,但卻能得永生,是無為。佛家是主觀唯心主義。是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