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重組 » 拉馬克

拉馬克

發布時間: 2021-09-03 10:32:30

『壹』 拉馬克和達爾文有區別么

一提起進化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達爾文。其實在達爾文之前也有別人提出過進化論,只不過他們提出的學說沒能經受歷史的考驗。這些人中最著名的是拉馬克,他的學說的生命力也更長一些,直到現在在外行中還有自稱是拉馬克主義者的。所謂拉馬克主義和達爾文主義的區別,在於如何解釋生物體對環境的適應性是怎麼進化來的。比如斑馬為什麼跑得那麼快?按拉馬克主義的說法,這是由於斑馬在受到獅子的追捕時,不得不拚命地跑,受到鍛煉,跑得越來越快。它的奔跑能力遺傳給後代,後代也就會跑得越來越快。達爾文則認為,斑馬中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跑得慢的容易被獅子抓到吃掉,留下的後代少,而跑得快的容易躲過獅子的追捕,留下的後代多,這樣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選擇,斑馬就跑得越來越快。
拉馬克主義相當直觀,容易理解,一度與達爾文主義競爭激烈。不過到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已很少有生物學家還相信拉馬克主義了,因為這時已經知道後天獲得性是不能遺傳的,斑馬跑得再快,也只是體細胞(例如肌肉細胞)發生了變化,影響不到生殖細胞,也就沒法遺傳下去。但是細菌只有一個細胞,因適應環境發生的變化就有可能遺傳下去。例如,抗生素用久了,就會有細菌出現抗葯性,這是由於細菌發生了能抵抗抗生素的基因突變。突變是怎麼來的呢?拉馬克主義認為是在抗生素的刺激下發生了適應抗生素的定向突變,而達爾文主義則認為突變是自發隨機產生的,原來就有的。
那麼突變究竟是定向的,還是隨機的呢?在1943年,美國遺傳學家盧瑞亞和德布呂克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他們取出一點點大腸桿菌分裝在不同的試管中培養,讓大腸桿菌生長一段時間後,再從各個試管取出等量的大腸桿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上。這些培養基里加了噬菌體,它們會把細菌吃掉。但是有的大腸桿菌會發生突變,能夠抵抗噬菌體,這樣就會在培養基上生長,長出一個個菌落。如果大腸桿菌抵抗噬菌體的突變是在噬菌體刺激下才出現的,和大腸桿菌原來的情況沒有關系,大家條件都一樣,那麼各個培養基上的菌落數量應該大致相等。實際統計數量時會出現一定差異,但差異不會太大。
但是盧瑞亞和德布呂克統計後發現,菌落數量的分布差異很大,遠遠大於平均值。這就說明大腸桿菌的突變不是在遇到噬菌體後才出現的,而是在此前就已經存在了,是在試管里培養時隨機突變出來的。盧瑞亞和德布呂克實驗的這種概率分布,後來就被稱為盧瑞亞-德布呂克分布。
也就是說突變是遇到噬菌體後才定向出現的,拉馬克主義就是對的。但是如果菌落數量分布符合盧瑞亞-德布呂克分布,那就說明突變在遇到噬菌體之前就有了,是隨機發生的,噬菌體只是對突變進行了選擇,這是符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而實驗的結果說明達爾文是對的。類似的實驗後來有其他人做過,都得出相同的結論。
1988年,哈佛大學約翰·凱恩斯實驗室做了一個「細菌飢餓試驗」,對這個結論提出挑戰。凱恩斯發現,把細菌接種在固體培養基上第二天,出現了零星的菌落,說明的確發生了能有效利用乳糖的逆向突變。這些菌落的數量分布符合盧瑞亞-德布呂克分布,說明在遇到乳糖之前這些突變就已經存在了,是隨機發生的。但是又過了幾天,突然又長出了更多的菌落,而這些菌落的數量分布符合泊松分布,說明這些突變是在遇到乳糖之後才出現的。
這似乎表明,細菌在乳糖刺激之下,能夠發生利用乳糖的定向突變。難道拉馬克主義在某些條件下是能夠成立的?這個結果發表後,在生物學界之外尤其轟動。很多人,特別是文科人士,很不喜歡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覺得它太機械、太冷冰冰、太沒人情味了,不像強調生物的主觀能動性的拉馬克主義那樣讓人感到溫暖。凱恩斯的實驗,直到現在還經常被外行引用來攻擊達爾文學說,攻擊基因工程,乃至攻擊整個現代生物學。
其實隨後的實驗證明凱恩斯觀察到的,只是表面現象,凱恩斯本人也很快就承認,能利用乳糖的逆向突變不是定向的。不錯,大部分逆向突變是在接觸到乳糖之後發生的,但是並不是在乳糖刺激之下定向發生的。當細菌找不到能源時,它們停止了生長,處於應激狀態。這樣,就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突變,碰巧有一種發生了逆轉β-半乳糖苷酶基因缺陷的突變,讓細菌能夠利用乳糖當能源,這些突變的後代就開始生長,長出菌落。這也是自然選擇的過程。盡管達爾文學說很讓某些人討厭,但是它還是對的。

『貳』 拉馬克的拉馬克的進化論

拉馬克認為,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會逐漸發達,不使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是為「用進廢退說」。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這種後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因此生物可把後天鍛練的成果遺傳給下一代。如長頸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頸的,但是為了要吃到高樹上的葉子經常伸長脖子和前腿,通過遺傳而演化為現在的長頸鹿。又例如上一代是為舉重選手,則子代應遺傳得自父母之強健肌肉。拉馬克的主要進化觀點如下:
①今天的有機界—是自然規律作用下緩慢演變的結果
1803年5月,拉馬克在巴黎國家自然博物館的演講稿中指出:「我們難道沒有因此而感受到藉助有機體的法則......,大自然有足夠的時間,空間,以及環境讓最初的生命形式不斷地發展與改進........,並且增殖分化成現今所看到的生物?因此........藉助長的歲月,以及雖然緩慢但是不斷改變著的環境,大自然已經逐漸地完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情況……」。這里,他強調了生命演化的客觀性與漸變性以及環境對生命的改造作用。
②內稟的復雜化、用進廢退與與獲得性遺傳
1809年,拉馬克發表了《動物哲學》(Philosophie zoologique)一書,系統闡述了他的進化觀點。首先,一切生命都具有一種內稟的趨於向高級(結構復雜)的進化趨勢,而最低級的生命—蠕蟲和纖毛蟲是自然發生的。其次,生命誕生之後可通過用盡廢退的獲得性遺傳促使生物從簡單向復雜進化。這第一個因素可看著生命天生就有一種趨於完美的適應性,第二個因素是想說種族的進化如何通過個體的適應與遺傳固定得以實現。
拉馬克認為,a) 即便環境是靜止和穩定的,第一個因素也會驅動進化過程的發展;b) 當環境改變了,動物就會被迫做出新的努力,從而逐漸地產生結構上的變化;c) 經常使用或不使用身體的某一部分會相應地引起該部分力量的變化,而且導致該部分體積上相應的增大或減小,物種在長時期內使用某些器官獲得的特性則通過遺傳保持下去。人們經常將這一特點稱為「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也常常稱之為拉馬克進化論的核心。
針對第一個因素,拉馬克在後來的著作《無脊椎動物》中進一步解釋道:「在動物體內,新器官的產生來自於動物體覺得不斷存在的某種新的需要」。瑪格納(2001)認為,拉馬克並沒有提出動物通過它的意識的願望或要求而引起變化,他本意指在新的環境條件下的一種客觀「需要」,而不是「想要」或者「想望、希望」 。
可以說,內稟的復雜化與獲得性遺傳都是對先人思想的繼承,而用進廢退則是拉馬克的創新,當然,雖然器官的退化已有先人述及。拉馬克試圖通過第一個因素指明進化的總體方向性,這其實也符合大多數動物類群的進化趨勢。而他的「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則備受質疑。
③從低到高的「自然等級」
拉馬克堅持分類學家必須承認他們的工作也具有臆斷的性質,真正的「自然等級」將從最低級的單細胞生物排列到最高級的生物—人。如果所有的物種都包括進去,那麼臨近兩個物種間的細微差別將難以覺察。「自然等級」中的明顯缺失環節就代表著其中尚未被發現的物種(瑪格納2001) 。這種自然等級與亞里士多德的存在之鏈大同小異 。
④人和猿具有共同的起源
拉馬克暗示了人和猿之間的關系,已推測說人和猿具有共同的起源,認為人雖然和這些「畜生」完全不同,但是如果僅僅從身體結構上來考慮,那麼人還是屬於哺乳動物的一科。他推測,某種猿類為了要看得更遠一些而可能學會了一種比較直立的姿勢,這種新的姿勢可能已經引起了可遺傳的結構上的改變,其它的改變和進步可能還會有需要和行為上的改變同時並存。他斷言如果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只是由於機體組織上的不同,那麼「就很容易表明人的特點全都由長期在活動上和習慣上的變化所造成的,這些活動和習慣是人類採用的,並且為這個物種中的各個體所特有」。人類和猿類盡管在解剖學上結構相似,但是智力和體質上,人卻具有明顯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可被解釋成在極其長遠的年代中,人類對這兩種能力的使用不斷增長而遺傳下來的(瑪格納2001) 。

『叄』 祖達薩扎拉馬克在哪

納茲米爾地圖 扎拉馬克

不在祖達薩,在納茲米爾地圖,扎拉馬克,納茲米爾的下方,祖達薩的上方

『肆』 比較拉馬克學說和達爾文學說的異同

1、相同點

(1)都認為物種是可變的,在自然界里,在環境的影響下,發生變異,並且從一種生物類型變為另一種生物類型。

(2)都主張生物的進化史漸進的。



2、不同點

(1)起源不同

拉馬克學說:認為最原始的生物源於自然發生,各系統或群體生物並不起源於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進化多元論的觀點。

達爾文學說:生存的物種都溯源於共同的祖先,共同起源是生物進化一元論的觀點。

(2)對適應起源看法比不同

拉馬克學說:用進廢退或獲得性遺傳是一步適應,即變異是定向的,「變異=適應」。

達爾文學說:適應是兩步適應,第一步是變異的產生,第二步是通過生存斗爭的選擇,即變異是不定項的,「變異≠適應」。

(3)創立的背景不同

拉馬克學說:在同災變論的斗爭中創立的。

達爾文學說:在同神創論的斗爭中創立的。

『伍』 拉馬克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差別

1、概念不同

進化論(英文:theory of evolution)並非什麼演化都是進化,進化論,是以史為鑒,要找出生命生存規律和發展方向的系統性的科學理論,是對生命起源和發展的一種假說。

拉馬克學說,生物學理論。19世紀初期,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繼承和發展了前人關於生物是不斷進化的思想,大膽鮮明地提出了生物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化的學說。可以說,是他第一個系統地提出了唯物主義的生物進化的理論。

2、要點不同

達爾文進化論:達爾文認為,生物之間存在著生存爭斗,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者則被淘汰,這就是自然的選擇。生物正是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地進化著、發展著。

以上三點,即是我們常聽到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基因學的誕生,為此提供了重要的證據,事實上,物競天擇,競的是「基因」。

拉馬克學說:早在古希臘就有過陸地動物是從魚類進化而來的思想。尤其是隨著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為了掠奪資源和擴大市場,組織了許多探險隊和科學考察隊。

由於這些探險和科學考察,人類關於動植物和它們生活條件的知識極大地豐富了。地質學、古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胚胎學,特別是細胞學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3、內容不同

達爾文進化論:

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包括四個子學說:

(1)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這一點,如今早已被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古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觀察、實驗所證實,甚至在實驗室、野外都可以直接觀察到新物種的產生。

所以,這是一個科學事實,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圓的」、「物質由原子組成」一樣。在今天,除了少數由於宗教信仰狂熱而無視事實的人,實際上已無生物學家否認生物進化的事實。

(2)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學發現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終證實了達爾文這一遠見卓識。所以,這也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科學事實。

(3)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無數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這也是一個科學事實。

(4)漸變論: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它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較有爭議的部分。

拉馬克學說:

拉馬克學說(Lamarckism) 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關於生物進化的系統看法。主要內容如下。

(1)認為地球有悠長的歷史,決非像特創論者所說的那樣只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地球表面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經歷了不斷的逐漸的變化。

(2)認為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有本質的區別;生命存在於生物體與環境條件的相互作用之中;低級生物類型可以不斷地由非生命物質自然發生出來;植物和動物雖有重大的區別,但都有共同的基本特徵;

生命即運動,運動表現在各方面,既表現在生物體內液體的流動,也表現在生物體的吸收養料和排出廢物;生命是連續的、變化的、發展的。

(3)認為物種之間是連續的,沒有確定的界限,物種只有相對的穩定性;物種在外界條件影響下能發生變異,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的出現就是物種變異的例證;古代物種是現代物種的直接祖先,物種一般不會消滅;動物界普遍有種間斗爭,種內斗爭則不常有。

(4)認為生物進化的動力,一是生物天生具有向上發展的傾向,這是生物向上發展的原因;二是環境條件的變化,環境條件的改變能引起生物發生適應環境的變異,環境條件變化的大小,決定著生物發生變異的程度;環境條件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5)認為在植物和低等動物,環境的改變引起功能的改變,功能的改變引起結構的改變;而在具有神經系統的動物,環境的改變先引起生活需要的改變,生活需要的改變又引起習性的改變,新習性的發生和加強,引起身體結構的變化;

凡經常使用的器官會發達進化,而經常不用的器官就會萎縮退化(即用進廢退),這些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給後代(即獲得性遺傳),這樣經過一代代的積累,就會形成生物的新類型。

(6)認為無論植物或動物,都按一定的自然順序進化,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進化是樹狀的,即不但向上發展,而且向各個方面發展;人類大概由高級猿類發展而來。拉馬克學說歷史上曾在科學界發生過重大影響,為以後生物進化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是,由於當時生產水平和科學水平的限制,拉馬克對進化原因的解釋過於簡單化。「生物天生地具有向上發展的傾向」缺乏物質基礎;「環境改變必然引起生物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異」也缺乏事實根據;

「器官用進廢退」在當代是可能的,但這種後天獲得的性狀,如不影響到遺傳物質,是根本不能遺傳給後代的。

(7)最原始的生物源於自然發生。拉馬克支持生物進化多元論,生物有多個的祖先。

『陸』 wow扎拉馬克在哪

wow扎拉馬克的位置:在納茲米爾地圖坐標(63.1,52.0)處。

納茲米爾是由暴雪娛樂出品的網路游戲魔獸世界的最新資料片《魔獸世界:爭霸艾澤拉斯》中開放的一張冒險地圖。位於贊達拉東北部。

納茲米爾曾經是巨魔文明的輝煌中心,但現在已成了一片凋零的沼澤,只留下幾處廢墟讓人唏噓昔日的榮光。

在目前的巨魔首都祖達薩,孩童們世代相傳著一些古老的故事,如果他們不表現得乖乖巧巧,就會有納茲米爾的鮮血魔法師將他們從睡夢中擄走。

(6)拉馬克擴展閱讀:

地下城與團隊副本:

1、抑制大廳

塔羅克:泰坦守護者為這座設施安裝了無數系統來檢測和控制入侵。強大的構造體塔羅克一直在監視著這片區域,檢測腐化的跡象並無情地消滅。

但千萬年過去了,隨著內部防禦系統開始腐朽,使得它自身都變得容易被腐蝕。

純凈聖母:奧迪爾的泰坦守護者堅韌不拔,而且立志要找到對抗上古之神的「解葯」。雖然設施中的許多系統都已經失效,但各項協議依然完好無損。警告:純凈聖母不會接受被污染的個體的協助。

2、猩紅深淵

腐臭吞噬者:奧迪爾裡面進行的實驗對象包括不計其數的生物形態,其中就有數個居住在贊達拉周邊森林裡的洛阿神靈。

這些實驗奪取了洛阿神靈的生命,但它們的遺體並沒有得到妥善處置,這讓囚禁於奧迪爾的邪惡意志無比高興。

維克提斯:腐血之疫奪走了無數巨魔的生命,掀開了贊達拉歷史上最為駭人的篇章。奧迪爾的構造體研究過這種疾病,試圖尋求解決辦法,但卻發現唯一能做的就是隔離並消滅受害者。

不幸的是,這所設施的安全防護措施已經分崩離析,而這種瘟疫意外地與一個戈霍恩之血的樣本進行了融合,生成了一個渴求更多受害者的全新存在。

『柒』 拉馬克和達爾文誰對

這個。。。應該沒有誰對誰錯吧。。。
原來是大家都覺得拉馬克對
後來,也就是現在,大家都覺得達爾文對,然後改善了變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所支持觀點與達爾文一致)

『捌』 拉馬克的獲得性遺傳是對的嗎

拉馬克所說的是由其經過調查研究後得出的猜想,在當時的科學水平來說是正確的。但是經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我們可以了解到,只有可遺傳的變異才是有用的。然後又通過現代進化理論我們了解到,所謂拉馬克的觀點「獲得性遺傳」並不正確:後天形成的性狀凡是不在性細胞上發生改變,就不會遺傳給後代;而拉馬克的另一個觀點「用進廢退」早已經被《物種起源》推翻:《物種起源》中強調自然選擇,這是種有利變異的保存和有害變異被淘汰的過程,現代進化理論提出,變異是不定項的,而進化是定向的,環境的突然改變使得生存在這一環境中的某一種物種產生新的基因,使得基因庫發生改變,隨著有利變異保存下來而有害變異(對物種不能在這一改變了的環境中生存的變異稱為有害變異)不能生存和保存而死亡,最終造成基因頻率發生改變,進過漫長的年代後,整個物種群體便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舉一個例子:長頸鹿這一物種原本有長頸和短頸,由於生存環境發生改變,地面上的青草缺少,那些頸較長、前肢高的個體較易吃到樹葉而生存下來繁殖後代,那些前肢較矮頸較短的個體,因不易獲得樹葉充飢而被淘汰。經過一代一代地延續選擇,經過漫長的年代,便產生了現在的長頸鹿。

『玖』 拉馬克的進化理論

拉馬克早於達爾文誕生之前(1809年)就在《動物學哲學》里提出了生物進化的學說,在進化學說史上發生過重大的影響,為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拉馬克的進化理論:
拉馬克認為,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會逐漸發達,不使用的器官會逐漸退化,是為「用進廢退說」。拉馬克認為用進廢退這種後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因此生物可把後天鍛練的成果遺傳給下一代。如長頸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頸的,但是為了要吃到高樹上的葉子經常伸長脖子和前腿,通過遺傳而演化為現在的長頸鹿。又例如上一代是為舉重選手,則子代應遺傳得自父母之強健肌肉。
拉馬克的理論經不起古典遺傳學(孟德爾遺傳學)的推敲。德國的科學家魏斯曼(August Weismann)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雌、雄的老鼠尾巴都切斷後,再讓其互相交配來產生子代,而生出來的結果也依舊都是有尾巴的。再將這些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產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他一直這樣重復進行至第二十一代,其子代仍然是有尾巴的,就此推翻了拉馬克的學說。
現代分子遺傳學已非常清楚,生物的性狀功能無論再常用或不常用,也不會編碼到染色體中。由於基因在拉馬克的學說中不為參考因素,較不符合現代的遺傳學,因此在目前的科學界中,拉馬克的學說普遍不被接受。目前,較能解釋生物的演化的學說為達爾文所提出的天擇說。
參考鏈接:拉馬克_網路
http://ke..com/view/138935.htm#1_2

『拾』 拉馬克的概念

拉馬克
偉大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於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恩格斯指出它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因此達爾文的進化論已舉世矚目。但拉馬克早於達爾文誕生之前(1809年)就在《動物學哲學》里提出了生物進化的學說,在進化學說史上發生過重大的影響,為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則鮮為人知。

拉馬克(Jean Baptiste Lemarck,1744~1829),法國博物學家。生物學偉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學一詞是他發明的,最先提出生物進化的學說,是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他還是一個分類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e' 1707~1778)的繼承人。主要著作有《法國全境植物志》、《無脊椎動物的系統》、《動物學哲學》等。

1744年8月1日,拉馬克生於法國畢伽底,本名約翰摩納。1768年拉馬克與他的良師讓.雅克.盧梭(Jean Jacques Dousseau,1712~1778)相識,盧梭是當時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對拉馬克的成才起了巨大的作用。盧梭經常帶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參觀,並向他介紹許多科學研究的經驗和方法,使拉馬克由一個興趣廣泛的青年,轉向專注於生物學的研究。從此拉馬克花了整整26年的時間,系統地研究了植物學,在任皇家植物園標本保護人的職位期間,於1778年寫出了名著《法國全境植物志》。後又研究動物學,1793年應聘為巴黎博物館無脊椎動物學教授,於1801年完成《無脊椎動物的系統》一書,此書中他把無脊椎動物分為10個綱,是無脊椎動物學的創始人。1809年出版了《動物學哲學》,當時他雖已65歲,但仍潛心研究並寫作,於1817年完成了《無脊椎動物自然史》。

《無脊椎動物的系統》、《動物學哲學》在科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動物的哲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被後人稱為「拉馬克學說」),提出了兩個法則:一個是用進廢退;一個是獲得性遺傳。並認為這兩者既是變異產生的原因,又是適應形成的過程。他提出物種是可以變化的,種的穩定性只有相對意義。生物進化的原因是環境條件對生物機體的直接影響。認為生物在新環境的直接影響下,習性改變、某些經常使用的器官發達增大,不經常使用的器官逐漸退化。認為物種經過這樣不斷地加強和完善適應性狀,便能逐漸變成新種,而且這些獲得的後天性狀可以傳給後代,使生物逐漸演變。並認為適應是生物進化的主要過程。他第一次從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方面探討了生物進化的動力,為達爾文進化理論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由於當時生產水平和科學水平的限制,拉馬克在說明進化原因時,把環境對於生物體的直接作用以及獲得性狀遺傳給後代的過程過於簡單化了,成為缺乏科學依據的一種推論,並錯誤地認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發展的趨向,以及動物的意志和慾望也在進化中發生作用。

由於拉馬克一生勤奮好學,堅持真理,與當時占統治地位的物種不變論者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反對居維葉的激變論,受到了他們的打擊和迫害。他的一生,是在貧窮與冷漠中度過的。晚年雙目失明,病痛折磨著他,但他仍頑強地工作,藉助幼女柯尼利婭筆錄,堅持寫作,把畢生精力貢獻於生物科學的研究上,終於成為一位生物科學的巨匠,偉大的科學進化論的創始者。1909年,在紀念他的名著《動物學哲學》出版100周年之際,巴黎植物園為他建立了紀念碑,讓人們永遠緬懷這位偉大的進化論的倡導者和先驅。

拉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是法國偉大的博物學家,較早期的進化論者之一。生於皮卡第,卒於巴黎。

幼時就讀於教會學校。1761-1768年在軍隊服役,當他在里維埃拉駐屯時,對植物學發生興趣。於1778年出版了3卷集的《法國植物志》,這時,他已是一位有成就的植物學家。1783年被任命為科學院院士,為《系統網路全書》撰寫植物學部分,並擔任皇家植物標本室主任。1820年他雙目失明,以後的著作都是由他口述、經他的女兒記錄整理出版的。在動物分類方面,他第一個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1794),首先提出「無脊椎動物」一詞,由此建立了無脊椎動物學。他也是現代博物館標本採集原理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無脊椎動物系統》(1801)和《動物學哲學》(1809),在這兩本巨著中拉馬克提出了有機界發生和系統的進化學說。

熱點內容
明凱照明 發布:2021-09-07 23:34:46 瀏覽:22
下跌的股票全賣還是賣一半 發布:2021-09-07 23:34:38 瀏覽:620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發布:2021-09-07 23:33:28 瀏覽:835
通達信好股票主圖指標 發布:2021-09-07 23:33:22 瀏覽:2
今天華蘭生物股票怎麼樣 發布:2021-09-07 23:32:55 瀏覽:901
申聯生物是新上市的股票嗎 發布:2021-09-07 23:32:45 瀏覽:360
股票重組復牌首日漲跌幅限制 發布:2021-09-07 23:31:16 瀏覽:371
如何挑選長期投資的股票 發布:2021-09-07 23:31:14 瀏覽:183
機構調研最多的股票2020 發布:2021-09-07 23:29:17 瀏覽:306
股票中總成本均價線是什麼指標 發布:2021-09-07 23:29:16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