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
㈠ 中越邊境線長
中越邊境線西起十層大山,東至北侖河口,全長1300公里。
此線是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保護國後,於1885年至1897年,經中、法兩國簽約劃定的。中越兩國相繼獨立後,曾是友好鄰邦,是同志加兄弟的親密關系,對原定邊界線也未提出異議。
但從70年代中期,越南在原蘇聯支持下,推行地區霸權主義,力圖否定歷史上已正式劃定的邊界,不斷加劇對我邊境地區和我南海海域進行武裝挑釁。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越關系逐步朝著正常化方向發展。
中越建交70周年招待會情況
2020年1月15日,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晚在越南首都河內舉辦招待會,慶祝中越建交70周年。
中國駐越南大使熊波在致辭時表示,70年來,中越關系櫛風沐雨,日臻成熟。中越是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雙方確定了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方針以及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夥伴等指導兩國關系發展的基本原則,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合作內涵不斷豐富。
熊波說,當前,中越關系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雙方堅持從維護社會主義事業和兩國各自穩定與發展的戰略高度看待和把握中越關系,堅持弘揚傳統友誼,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中越關系就一定能不斷走深走實,給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世界和平穩定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㈡ 中越之戰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原因
(1)中蘇交惡,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在蘇聯支持下,打著解放被紅色高棉奴役的柬埔寨人旗號,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柬埔寨全境同時越南在國內大規模排華;
(2)越南方面對中越邊境的陸地、海洋提出主權要求,宣布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納入其版圖范圍,出兵繼承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對南沙群島部分島嶼的佔領,並與中國發生了邊境沖突。
2、戰爭過程
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越軍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節節抵抗,主力步兵師實施機動作戰的戰術,以空間換時間,與中國軍隊進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戰術保守,雖然給中國軍隊造成了較大傷亡,但仍抵擋不住,重要戰略城鎮紛紛陷落。
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即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開始撤軍。
第三階段: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軍隊邊清剿邊撤退,同時炸毀越北境內的重要軍政設施並擄獲當年支援給越南的大量物資。越軍從柬埔寨戰場調回部分軍隊保衛河內,但其不敢和中國軍隊決戰,只能遠遠尾隨中國撤退部隊。在撤軍過程中,有少數中國部隊遭到越南地方部隊和武裝民軍襲擊,造成了一定損失。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
3、戰爭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30-50公里,最遠達100公里。收復了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和庭毫山地區;攻佔越南北部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3個省會、1個市、16個縣城、3個鎮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殲滅性打擊了越軍第3、345、346師,重創316A師另7個團、25個營(隊),部分殲滅了越軍325B、327、337、338師另12個團(旅),拔除了35個公安屯,共殲敵57152人(擊斃47700餘人,擊傷7270餘人,俘虜2173人);繳獲各種火炮916門、各種槍支和火箭筒及40榴彈發射器16062支(挺、具)、汽車236輛、蘇制反坦克導彈817枚、導彈22枚,擊毀坦克和裝甲車54輛、火炮781門、汽車594輛,炸毀導彈基地3個、機場3個、導彈發射架2個,同時摧毀了越北的大量軍事、政治、經濟設施。
㈢ 有沒有中越(中國和越南)的論壇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以促進泛北部灣區域合作發展為目的,旨在搭建一個長期性、開放式的研究、交流和溝通平台,成為各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精英相互交流、共同展望、制定規劃、推進合作的場所。要逐步把論壇上升到泛北部灣各國政府主辦,可以在南寧舉辦,也可以由泛北部灣國家輪流舉辦。
這個是目前最權威的官方合作論壇
㈣ 中越那些事情!
確實是一段大家都不太想回憶的歷史。 原來當政的胡志明是個忠厚老實人,對中國感情也較深,把中蘇都當大哥,中蘇翻臉後他十分為難,甚至比較痛苦,但仍努力對雙方保持友好,而越共內部已經逐漸分裂為親蘇親華兩派意見,前者力量強得多。胡去世後,親蘇的黎筍集團執政,少數親華派就靠邊站了,越南於是一邊倒地投靠蘇聯。 小國夾在大國紛爭中,確實日子不好過,這點可以理解。如果僅僅是態度或立場問題,中越也不至於反目成仇,中國還沒無聊到因為態度而打仗的地步。今天的韓日也追隨美國,但只要中美關系穩定,就不是多大的事兒。 關鍵問題是,當時蘇聯是中國的第一假想敵。蘇聯百萬裝甲部隊壓在中蘇邊境上,壓得中國透不過氣來,兩國是軍事對峙的敵對關系。而越南是追隨蘇聯擴張政策的,有蘇聯軍事基地,還控制寮國並入侵柬埔寨,儼然成為地區小霸王,甚至與中國在邊境地區不斷發生武裝摩擦。如任其發展,東南亞就落入蘇越之手,蘇聯將形成對華南北夾擊之勢,相當於上面一把重錘,下面一塊鐵砧板,中國當時的安全形勢真如燕巢飛幕魚游沸鼎,不知比今天盛傳的C型包圍圈嚴峻多少倍! 在這種情勢下,中國斷然決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此戰的目的,一是要殺殺越南的霸氣,牽制其在東南亞無所顧忌的侵略行動;二是要打狗給主人看,遏制蘇聯在我南方的軍事擴張,先解決南疆後顧之憂以全力對付北面的安全威脅。從事後效果看,上述戰略目的當時就部分實現了,另一部分經過十年糾纏後最終得以實現。 此戰是速戰速決,從1979年2月17日打到3月16日,中方集結二十餘萬部隊全線突破邊界線(後來又有增兵),越以十萬部隊節節抵抗,中方深入越境20-40公里,攻克高平與諒山兩個省會城市後,主動撤兵結束了戰爭。據中方《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此戰中廣西、雲南參戰的解放軍、支前民兵共犧牲6954人,傷14800多人,擊斃越軍42000人,預計越方總死亡人數超過8萬人。而根據越南的《越南人民軍50年 (1944-1994)》,此戰中,越南「消滅和重創了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傷6萬餘人,擊斃2萬」。越方未公布自身損失數據,外界普遍估計其陣亡在3萬人以上。西方的研究人員估計,中方可能陣亡兩萬餘人,而越方三萬多人。總的來看,雙方都損失慘重,但因為是在越南打,越方的損失肯定要大得多,特別是民間。 此戰深刻地重創和教訓了越南,讓它懂得了不是傍上蘇聯就可以輪圓了得罪中國,而且也輪不到它主宰東南亞的事務。雖然越當時還不服氣,並繼續跟中國搞了十年的邊界武裝摩擦,但蘇聯的解體使失去靠山的越南認識到大勢已去,並最終對華全面服軟妥協。這包括從停止在東南亞的擴張政策,從柬埔寨撤軍,並主動對華修好,甚至決定整個國家走中國的發展道路,搞起改革開放。中越恢復正常關系後,貿易爆增上千倍,如今已突破每年400億美元的,我成為越最大貿易夥伴。不客氣地說,越南有今天的好日子過,全是傍上中國的結果,過去20年是這樣,今後更會是這樣。 從國際層面,中越之戰意味著中國與蘇聯集團徹底決裂。蘇聯集團看到小兄弟被胖揍當然是嚴厲譴責,但也沒把中國怎麼樣。西方當時表面上呼籲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同時中國從越南撤軍,但骨子裡當然暗爽。因此此戰順便的結果就是中國對美對歐關系迅速改善,為之後的改革開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戰術層面上講,個人認為中方當然有許多經驗教訓需要總結。畢竟當時中國剛經歷過長期自閉和十年動亂,軍隊的現代化進程和專業化建設受到很大破壞,而當時越南剛完成統一戰爭不久,無論軍隊還是民兵的作戰意志和經驗都更豐富,因此我們吃了不小的虧,並且這不是一句簡單的輕敵就能一筆帶過的。即使不輕敵,結果也不會好太多,畢竟軍隊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此戰後,中方認真總結了許多經驗,特別是通過之後十年對越邊境輪戰鍛煉了隊伍,使我軍各方面的素質和裝備、指揮水平都獲得了巨大的提高。 總之,我覺得此戰雖然代價不小,但從戰略角度還是打得值得的,戰術上也收獲不小。現在的國際國內形勢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切忌以現在的價值和觀念來評點當時的事情,每個時代都自有其特點和評判標准。
㈤ 80年代中越戰爭,中國和越南為什麼會發生沖突
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1975年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製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 。
撕毀1958年越南政府承認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聲明,侵佔中國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在東南亞,越南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打敗美國,並有蘇聯支持,裝備有蘇式美式裝備的越南開始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
越南共產黨的前身就是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51年印支共產黨二大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三國分別建立共產黨。但是這時,越南提出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統三國。在寮國革命成功,政府親越的情況下,1978年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向柬埔寨發動了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
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在南方侵略中國盟友柬埔寨,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此時的中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台海一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斗爭,使越南陷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中央軍委於1978年12月7日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
(5)中越擴展閱讀:
當時的世界局勢,一是美蘇冷戰爭斗此漲彼消,標志性的事件就是美國退出中南半島及蘇軍入侵阿富汗,蘇修上升的勢頭咄咄逼人;二是中國這個砝碼轉向美國,美國也投中國所好,在台灣問題上明確態度,並支持中國重返聯合國。同時中蘇關系越發緊張,兩國基本斷絕往來,蘇聯還在中蘇邊境線陳兵百萬,造成緊張局勢。
具體到印度支那問題上,美蘇中三國的態度非常明確。
蘇聯:支持越南建立印度支那聯邦,一是從南面制衡中國,二是以中南半島為永久立腳點,拓展全球爭霸事業。
美國:不得已退出中南半島,但絕對不希望蘇聯填補這個力量真空,寧願中國介入以制衡蘇聯擴張勢力。實際上美國一直在為此作準備,1974年1月西沙海戰後,中國能夠控制西沙,沒有美國的默許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絕對不希望自己的身邊出現另外一個強敵,無論如何必須將這個「印度支那聯邦」扼殺在搖籃狀態。
㈥ 中越兩國反目成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在越南抗法斗爭中,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越南戰爭爆發後,中國發起了抗美援越運動,派遣防空部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餘架美機,犧牲千餘人,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
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摺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爭。然而,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1969年,胡志明在河內逝世,黎筍上台,取得北越領導權,並在1975年擊垮南越政權統一越南。1976年,南越並入北越時,黎筍將越黨第一書記改稱總書記。與胡志明的親中相比,黎筍則主張親蘇。
1976年,完成全國統一後,在蘇聯的支持下,黎筍著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試圖吞並整個支那半島。
2、受地緣戰略、經濟因素等作用力的促使,美國直接參與了越南戰爭。但是,由於北越政府獲得中國和蘇聯的巨大支持,戰爭陷入僵持狀態,美國國防開支越來越重,經濟逐漸被拖入泥潭。 1973年,美國確認從越南的撤軍。
在美國深陷越戰泥潭、蘇聯展開對美國戰略進攻的壓力下,中美關系開始解凍。在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後,中美關系解凍,蘇聯的戰略壓力更是緊迫。
1978年,中國確定改革開放方針。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1979年1月29日,中國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應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邀請,正式訪美 。
針對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問題,鄧小平向美國暗示將進行自衛反擊。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卡特專門通過美蘇之間的熱線打電話告誡蘇聯,不要採取任何可能惡化目前局勢的行動,阻止蘇聯對中國進行軍事冒險。
(6)中越擴展閱讀: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邊防部隊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3月16日全部撤回國內,完成作戰任務。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52個英雄模範單位、79名解放軍指戰員和12名民兵以榮譽稱號。
通過十年中越邊境戰爭,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
㈦ 中越什麼時候建交
嘉賓:前駐越南大使齊建國
時間:2010年2月2日15:00
簡介:越南是中國的鄰國,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且中越兩國都成功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走出了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越兩國於1950年1月18日建交,今年是兩國建交60周年。
㈧ 中越邊境城市有哪些
1,河內,為越南首都、歷史名城,中央直轄市。
2,胡志明舊稱柴棍、西貢,5個中央直轄市之一、越南的經濟中心。
3,海防為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直轄市,河內的輸出港。
4,峴港於1997年單列為中央直轄市。
5,芹苴於2003年單列為中央直轄市。
6,下龍廣寧省省會,瀕臨北部灣。
7,順化為承天-順化省省會。
越南的地理位置: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地理坐標為北緯8°10'~23°24'、東經102°09'~109°30'之間,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壤,西與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交界,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南北長1600公里,東西最窄處為50公里。陸地面積329556平方公里。
㈨ 中越是什麼山
東岳泰山(1532.7米),位於山東泰安市
西嶽華山(2154.9米),位於陝西華陰市
南嶽衡山(1300.2米),位於湖南衡陽市南嶽區
北嶽恆山(2016.1米),位於山西渾源縣
中嶽嵩山(1491.7米),位於河南登封市
㈩ 中越戰爭的詳細介紹。
中越戰爭指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二十世紀九十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