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買股票買成了股東
『壹』 買一個公司的股票可以成為其股東嗎
買入並持有一個公司的股票,那你就是其股東了,你買的股票占公司股份比例越大,你的股東權利也同比例增大。
『貳』 如果在股票市場上炒股票買來買去不小心把自己買成一家公司的最大股東了怎麼辦
你已經成最大股東,可以提議召開董事會,最後公司就是你的了,你做董事長吧
『叄』 我如果買一個企業的股票我就是股東了,
漲跌是根據公司的需要,目的是在二級市場賺錢,和別的無關。
『肆』 如果我買了自己工作的公司的股票,是不是我也是股東了
從很多投資的理論來說,普通員工其實是不應該主動增持自己公司股票的。原因很簡單:你不能陪著公司一起跳坑,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這話半年前說,會被無數互聯網公司員工出來打我的臉,因為人家都覺得近水樓台,幹嘛不買?
從有良心的經營者的角度來說,企業管理者也不應誘使員工購入本公司股票。這個邏輯是:公司的運營責任,以及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如何,其實都取決於管理層在經營上的策略方針。基層員工領到的是工資,完成的是份內的工作,沒有理由將自己的勞動所得再貼補到公司的股票里,為公司撐台。這么說雖然略顯自私,但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本就應該公私分明,不應該用感情來綁架或者利誘員工。
你買了,公司股票漲了,你賺,是你自己的事情;同樣,公司股票跌了,賠的也只是你自己。
當然,很多朋友都不傻,可以說:「我看到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對公司未來有信心,我為什麼不買?」這就牽扯到了一個「系統性風險」的問題。
恰好目前系統性風險正大,所以我也不用舉太多例子:A股幾乎全盤腰斬的局面里,難道裡面都是爛公司?公司業績再好,你也只能把它和年終獎掛鉤,但股票,該跌還是要跌的。好公司並不代表好股票,這是炒股的第一節課你就該學到的。
話說回來,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是一種什麼體驗?
普通員工里也有不少加入了「員工持股計劃」的,這就是所謂的「期權」。擁有期權的普通員工,盡管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直接持有股票,但你擁有的是「定價購買權」,隨你心意可以折換差價兌現期權,或者直接用現金買入這部分股票。對於很多互聯網從業者來說,這已經是很常見的事兒了。
我曾經先後拿過兩家公司的期權,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家在東京A證上市。拿期權的滋味其實沒有拿股票爽,因為大多數期權條款里都會規定「如果你提前滾蛋了,那麼期權全部收回」。這就是所謂的 One Year Cliff ,拚死拼活你也要干滿一年,否則期權對你來說就是白紙一張。
大多數期權的全額兌現時間設為3-5年時間,即使董事會批給你5%股份的期權,如果你只幹了2年就走,可能也只能兌現1%左右的水平。這其實是董事會對公司的保護條款:如果聘任的人不符合公司要求,或者公司臨時覺得這個人請的太貴了,那麼就早點兒讓他走人,少分點兒錢給他。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拿著期權也不是想套現就能套現的----所有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都需要受到證監會的監管,在公司公布季報、年報、並購、拆分、重大事項之前的2周左右時間之內(各國規定不一),所有內部員工的持股和期權的交易都會被列為「內幕交易」的調查范疇。很多公司乾脆直接在這段時間里關閉交易。而可以交易的時間段,被稱為「窗口期」。
嗯,所以盡管你看到公司股票飛漲,但是也無法套現;或是價格跌破你的期權行權價格,但還是沒法出逃,看著期權變成廢紙-----這就是員工持股的體驗。
『伍』 購買了股票是不是就成為了股東。
是的,但是你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股東,如果你能成為流通股東,那你就是真正的股東了,公司決定什麼重大事項的時候還得請你去研究決定呢
『陸』 買股票能成為股東嗎
嚴格來講,買了股票就表示向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出資,那就是公司的股東了。
『柒』 怎麼理解「買了股票就成為了公司的股東,有權參加股東大會」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我這樣跟你說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選擇主席,是一人一票嗎?
法律上,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那麼選擇主席的時候,是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一起投票選擇的嗎?
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呢?
有人大代表幫助我們選擇,由人大代表代表我們,行使選舉權。
同樣的,對一家公司來說,每一個持有該公司股票的人都是股東,但不代表每個人都可以參加股東大會,如果每一個人都參加,少的公司股東也有過萬人,那麼開一次股東大會是不是都要找一個體育場大辦特辦,耗費人力物力,根本不劃算,所以就有了股東代表大會,以持股比例來衡量區分。
『捌』 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就意味著成為該公司的股東了嗎
是的,是流通股股東,享有流通股股東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