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協議後日本股市漲幅最大股票
㈠ 為什麼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經濟泡沫 英法德沒事
廣場協議作用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大,還有好幾個國家都簽訂了協議的,升值最大最厲害的也不是日元,簽訂協議一段時間內,日本貿易也沒有惡化,後來造成所謂的失去30年,其根本原因都是在於日本自身決策錯誤。日本吃虧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本應在1987年或1988年,更早地採取貨幣緊縮政策和限制貸款與估值比率等有力的監管措施,卻因初期的盲目自信和後期的猶猶豫豫,錯失了良機。
說到匯率戰,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25年前的「廣場協議」。其實,廣場協議並非是日本一家被迫與美國簽訂城下之盟,而是諸多國家都與美國簽署了這個協議。1985年9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斯托登伯、法國財長貝格伯、英國財長勞森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廣場協議前一個交易日,美元兌日元收盤於240.10,而9月底則收盤在216.5,到了1985年12月31日,則收盤在200.25。到了1988年1月底,美元兌日元最低到過120.18。1995年,美元兌日元創造了79.70的歷史低點。廣場協議2年多後,日元第一輪升值結束,最大升值99.78%,而10年後,日元已升值了201.26%。
不少人根據以上的數據,一口咬定日本在上個世紀90年代和2000年後的經濟困境是廣場協議導致的。這種認識非常膚淺,完全是搞錯了日本經濟困境的根本原因。應該看到,在廣場協議以後,當時的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以及英鎊,兌美元同樣有幅度非常大的升值。廣場協議前後,從1985年1月至1987年年底,馬克升值了101.27%,法郎最大升值了100.55%,英鎊升值了66.98%。而瑞士法郎、義大利里拉等許多貨幣在這期間都兌美元有大幅度升值。這些國家都沒有發生日本失去十年、再失去二十年的遭遇。這說明日本的問題不具有共性。
從GDP的季率來看,廣場協議簽署以後,日本經濟增速只稍微回落了兩個季度,而後反而加速上升,並在隨後總體上保持了五年的擴張期。只是在1990年年底以後,日本泡沫經濟膨脹並破滅後,GDP增速才遲緩起來。在簽署廣場協議後,日本貿易順差總體上保持穩定,只在個別月份有過迅速下降的記錄,但很快又恢復。馬克大幅度升值以後,德國的貿易順差大幅度上升,只是在1990年7月以後,才突然快速下降,但也僅在1991年5月前後出現過短暫的貿易逆差,而後迅速回復到順差狀態,且順差數額節節攀升。在法郎大幅度升值後的4年多里,法國的貿易順差也是上漲的。過了12年之後,法國的貿易狀況才出現傾向性的惡化。雖然英國貿易逆差在廣場協議以後上升過,但在九十年代又開始縮小。直到接近2000年以後,貿易逆差才單向擴大。因此,廣場協議雖然導致日元、馬克、法郎和英鎊對於美元快速、長期、大幅度升值,但並沒有導致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的貿易狀況惡化。
現在足以得出結論,日本的困境,是其國內其他經濟政策失誤導致的。日本政府沒有盡早從依賴外部市場的思維中走出來,重視外部因素而輕視內部因素,政策的重點瞄準了廣場協議可能給予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上。根據學者的研究,日本因擔心「升值蕭條」,為避免其持有的大量美國資產貶值和支持美元發行,減輕日元升值可能出現的對國內經濟的不利影響,在日元大幅升值後,仍採取了持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特別是超低利率政策。利率長期處於超低水平,金融機構貸款大量增加,導致了1988年至1990年資產泡沫的產生。大量過剩資金開始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引起了股價和房地產價格的暴漲,釀成了泡沫經濟。
德國等國卻眼睛向內,其央行以穩定物價為己任,沒有實行超低利率和超量貨幣發行的政策,因此在這些國家沒有爆發樓市和股市泡沫,當然也就沒有泡沫破滅後的長期衰退或者是蕭條。
廣場協議的全面真實的分析說明,比起匯率戰,國內政策的失誤將對國民經濟造成更重大的損害。這個道理,蒙代爾在不可能三角理論中已有揭示。這一理論揭示: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和固定匯率三者不可能同時滿足,而三者的重要性是依次遞減的。只是蒙代爾後來為了固守其「最優貨幣區」的教條理論而走上了反對自己這一理論的道路,片面地、不恰當地強調固定匯率而忽視獨立的貨幣政策的重要性。日本在廣場協議以後,依然認為匯率政策是最重要的,為了彌補日元升值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貨幣政策大推泡沫經濟,喪失了根據國內情況制訂因地制宜政策的獨立性,終於釀成大錯。
因此,在即將到來的G20首爾峰會上,各經濟體最好能在匯率問題上達成共識。即使達不成協議,爆發匯率戰,也應把政策重點放在國內,應牢牢記取日本倚重匯率政策而喪失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教訓,切勿重蹈覆轍。
㈡ 1986年日本股市總市值是多少
當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在1989年最後一天破滅時,它標志著日本「增長奇跡」及其20多年海外商業快速擴張的終結,轉而陷入一輪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蕭條時期,這是自二戰以來日本遭遇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蕭條。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1987——1989年是泡沫經濟的極盛時期。隨著1985年《廣場協議》的簽訂,日元開始急劇升值。1988年日元匯率升至1美元兌120日元,與1971年固定匯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結果導致日本出口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貿易市場的競爭力,但政府所採取的一系列財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國內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擴大內需」。為了減輕日元大幅升值對日本經濟的負面影響,避免與歐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同時也迫於美國政府要求日元升值、開放市場、擴大內需及實現貿易平衡等方面的強大壓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國家投資、私人投資和個人消費支出擴張為引擎的內需型增長策略,從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輪大規模基礎設施與房地產建設的高潮。土地資源的匱乏直接導致了房地產投機熱,投資膨脹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迅猛擴張。
(2)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拉動「有效需求」膨脹。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步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增速名列發達國家榜首,在經濟一派繁榮的氛圍籠罩下,企業和消費者變得更為自信、樂觀,投機變得更富激情、大膽,東京的房地產與股市一並上漲不止。
(3)「流動性過剩」為股市「火上澆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才緩慢展開金融自由化的進程。80年代中後期這一進程加快,1985年日本開始放開存款利率。隨著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業務管制的放鬆,金融市場規模急劇膨脹。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內日元資金過剩,經濟過熱,形成了所謂的「流動性過剩」的格局,這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隱患。
二、日本經濟泡沫的主要表現
1988——1989年,公司投資急劇膨脹。伴隨高股價,新股票發行的快速升值,當銀行在不動產方面尋找資金投向時,股票發行便成為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反過來,公司利用它們持有的不動產進行間接的股市投機,從而形成了不動產與股市雙重泡沫——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及日經225股價指數持續暴漲。
(1)股價持續猛烈暴漲。1985年末,日經225股價指數收於13083點, 1989年末收於38916點,四年間日經225指數累計上漲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佔到全球股市總市值的41.7%,並趕超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總市值繼續膨脹至896萬億日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
(2)房地產價格持續暴漲。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是日本泡沫經濟的兩大根本「支柱」。當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凱歌高奏之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也正在瘋狂,不斷上漲。據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調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業區地價指數,若以1955年為100,到1965年則上漲超過了1000,到1988年則超過了10000,也就是說,日本城市房地產價格在33年間上漲了100倍,而同期名義國民生產總值上漲卻不足40倍,製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上漲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時,東京商業區的地價漲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區地價則漲至1985年的2.3倍。與此同時,由於日元巨幅升值,也嚴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購與海外投資熱情。
1990年,隨著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滅,日本房地產泡沫也隨之破滅。
三、泡沫經濟對日本的沉重打擊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㈢ 日元貶值日本股市什麼行業漲幅最大
你好:
1、一國的貨幣貶值會促使本國的很多行業受益、同時也利股價上漲
2、貨幣貶值,主要是對出口型的產品利好,所以肯定是出口、外銷的行業漲幅好些
3、日本的電器產品、電子產品、科技信息、汽車類行業以出口為主,所以應該不錯
祝:好!
㈣ 日本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股市是大跌還是大漲啊
首先。。我認為中國的情況和日本廣場會議有所不同。
在廣場會議上,日本是同意日幣升值!可以說這個是個很蠢的行為,因為他告訴世界一個很簡單的信息「買我日幣,你一定賺錢」,所以很多國際貨幣炒家都買了大量的日幣(誰和錢有仇?),這個日幣,有了更多的日幣,所以推動了當時的日幣的資本市場(貨幣多了,導致通貨膨脹是必然)。
中國的情況顯然不同,中國政府至少不會對外說「我們人民幣同意升值」之類的話,所以,升值力度不可能像日幣當年一樣,而且也不會有如此眾多的國際貨幣炒家買人民幣,貨幣通脹的程度不會和日幣一樣。
再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人民幣被國際炒家看上了,他們存了很多的人民幣,他們也不敢投資啊,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人民幣就會貶值了,而當年日本是承認日幣會一定升值的,所以,國際炒家才有膽子在那麼長的時間內,把日幣用來炒作日幣金融市場!在中國,他們應該不敢長時間持有人民幣吧。
㈤ 廣場協議 日本
廣場協定是美英等國5國集團強迫日本簽訂的。主要內容是美元對歐洲和日本主要貨幣進行主動性貶 值,從而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廣場協定的簽訂,對日本經濟惡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簽署不久日經指數就開始暴跌。日本的出口競爭力盪然無存。樓市和經濟泡沫破滅。美國現在不斷脅迫中國簽訂類似的條約。
㈥ 80年代日本股市情況是什麼
日本於20世紀80年代所經歷的泡沫經濟時期,最特殊的現象莫過於在資產價格膨脹的同時,一般商品價格卻保持了穩定的態勢,同時外匯儲備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在相關的研究中,支持日元升值是日本股市泡沫化的主要原因的觀點不在少數;就算看出日元升值只是泡沫化的導火線,也往往只從日本國內的經濟與貨幣條件進行分析而忽略了當時的國際環境。本文認為日本股市泡沫產生的根本原因來源於日本當時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我國自匯改以來,A股市場上證指數從2005年7月21日的1020點開始一路上漲,雖然受美國次貸影響股指於2008年3月份曾回調到4000點,與當年日本當年簽訂「廣場協議」後的情況極為相似。我國外匯儲備高速增加同時產生的是流動性過剩問題,而由其帶來的資產泡沫性問題也漸漸突出,因此對8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進行深入分析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嘗試從日本國內與國外因素分析股市泡沫產生的根本原因,並在此基礎上對我國當前股市的國內外環境與日本當年的環境進行對比,最後總結日本股市泡沫化危機對我國的經驗教訓。
㈦ 日本股票的最高點是多少點呢
日本股市曾在1989年12月29日(當年最後一個交易日)達到歷史最高的38597點。近期(2000年後)最高點是2007年2月26日的18300.39點。2008年10月28日到25年來最低的6994.9點。2009年6月26日收於9877.39點。
查詢國際股指走勢可以從同花順軟體的菜單欄—報價—全球指數報價看。也可以上google財經http://www.google.cn/finance?hl=zh-CN&tab=we
㈧ 日本的「廣場協議」是怎麼回事
釋義: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㈨ 廣場協議後日本什麼股票漲的最好
廣場協議後日元升值 房地產價格也大幅升值 達到峰值後 泡沫破裂 此後日本陷入了10的衰退期 美國迎來了10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