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鉴定
㈠ 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介绍
我国是一个瓷器制造生产的大国,瓷器更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如今瓷器产品名扬海外,琳琅满目的瓷器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在唐代,最为著名的就是钧瓷,它主要以丰盈严肃的外型和斑斓的色彩而闻名,更加是为宋代钧瓷业的鼓起,打下了根基,一直延续至今。那么面对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钧瓷产品,我们该如何鉴别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的鉴定方法和技巧如下:
1、从工艺方面看,这一时期的钧瓷,胎质已非常坚固,试验证明,其烧成温度大约在1240±20℃之间,与宋钧烧成温度已非常挨近,多为半釉,首要是防止釉体活动过大,形成粘足等缺点。
2、润: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3、活:釉面有动感,不死板。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特别漂亮,就是釉面比较活的原因。钧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艺术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4、纯: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点,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5、变:釉面色彩变化丰富,五彩渗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富于变化,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例外。
6、厚: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厚是钧釉的基本的特征,釉厚更利于钧瓷的窑变。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7、正: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就要鲜艳好看,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太一般了。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8、纹: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9、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其前提必须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不是人为所致。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等。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获的美的享受。
10、浑: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釉层浑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总的来说,辨别一件钧瓷产品,只要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分析,基本上都能分辨出其真伪。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件钧瓷产品都会全部具备以上的条件,只要满足其中的几点条件,也算是不错的钧瓷了。另外小编提醒大家一下,我们在欣赏瓷器中,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尽量减少给其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好了,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家有所帮助。
㈡ 怎样鉴别钧窑瓷器 东缘文化鉴定有高招
钧窑最大的特征就是其丰富多变的曜变釉色,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对于其它窑口的单色釉瓷器来说,。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禹州,在古时候是属于均州,故名钧窑。钧窑在出窑之前,是没有人知道它将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开始的时候钧窑的釉色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出窑之后才能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几点钧窑瓷器的特点,有助于钧窑瓷器的鉴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钧窑瓷器胎体
1、胎质:坚实细密,胎骨坚硬
2、胎色:褐紫色,俗称“猪肝色”另外有浅灰色,漏胎处为芝麻酱色。
二、钧窑瓷器釉质
1、釉料:均釉的呈色剂为氧化铜,在还原气氛的烧制下所表现的颜色深浅不一,从而造成了万紫千红的曜变釉色。均釉施釉很厚,釉面凝结之后再烧制会有裂开流动的痕迹,这就在釉面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痕迹——蚯蚓走泥纹。
2、釉色:钧窑最大的特点就是就是其釉色,其釉色大多不单一,是一种混合颜色,主要颜色有:蓝色、红色、紫色。
三、钧窑瓷器器型
钧窑器型和其他五大名窑窑口一样,大多仿青铜器造型,主要器型有:出戟尊、敛口尊、香炉、鼓钉洗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盆。
四、宋代钧窑瓷器纹饰
钧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很少有纹饰。
五、钧窑瓷器款识
宋代钧窑器物很少带有款识,但有很多从一到十的数字款识的器物存世,另外还有一些带有奉华、省府字样的款识。
望采纳,谢谢
㈢ 宋钧窑瓷器怎么鉴定
典型器型:腰鼓、壶、罐、碗、盘、坛、注子、瓶等。
其次,是从胎体釉色上进行区分,主要表现为:胎质土黄,釉色以黑白为主色调,黑中隐蓝,蓝中泛白,蓝黑白相间。
㈣ 菏泽钧窑鉴定有哪些特征
钧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窑址遍及县内各地,已发现的古窑场百来处,并有宋代专烧宫廷用瓷的窑场。钧窑历史可上溯到唐代,而以宋时生产最为鼎盛。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中含有微量的氧化铜。如果说青瓷和黑瓷都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话,钧瓷却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并以其奇妙神秘而又艳丽迷蒙的色泽,跻身于同代名窑行列。铜在氧化焰中呈绿色,在还原焰中却呈红色。铜红釉的呈色与着色剂的加入,对基础釉的化学成分、窑炉温度和气氛等因素十分敏感,稍有不慎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技术难度比较大。钧窑用铜的氧化物作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铜红釉,是陶瓷工艺制作上的一个突破。由于钧瓷釉中有微量的氧化铜在起作用,烧出的釉色常常是青中带紫,灿如晚霞。即使钧瓷中的青色也不同于一般青瓷的青色,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钧瓷的烧制成功是宋代工匠们的一个伟大的创举。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花盆,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钧窑靛青釉尊,中国国家博物钧窑釉的另一个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即釉面中常有状如蚯蚓走泥的痕迹。这是由于钧窑釉层很厚,在烘窑的低温状态下发生了裂纹,而温度升高后,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填补了裂纹。它和开片釉一样,本来是在烧制过程中无意间出现的技术缺陷,却成就了一种富有特色的装饰语言。在中国的陶瓷界有一句话叫“钧瓷无双”,也就是说,即使在一个窑里所烧出来的钧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大多数的釉色都是人工难以控制而自然形成的,可谓至拙至美。 宋代吉州窑卷云纹瓷瓶 钧窑器型有花盆、尊、洗等,多为仿古铜礼器,古朴典雅,做工精巧。与同时期的官、汝、哥等窑器型有共同特点,也是为宫廷需要烧制的。这一时期盛行用花卉装饰瓷器,在钧瓷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虽然不是用纹样装饰,但却是用花卉的形状做成各式器型,如常见的有海棠式奁、海棠式花盆、海棠式花钵、海棠式洗、莲花式花盆、莲花式盆托、葵花式盆托等,独具匠心。 在上面介绍的宋代五大名窑中,除了定窑的白瓷有刻花和印花的装饰外,其他几个窑口的产品都是清一色没有装饰的素面瓷。当然没有装饰也并非是一览无余的苍白,而是追求自然天成的审美效果。哥窑、官窑、汝窑均属青瓷系统,又都是利用自然的开片纹釉表现器物的美。这原本被认为是烧制时的技术性缺陷,却被陶工们发展成一种浑然天成、难以复制和标准化的独特的装饰符号。 宋兔毫地剪纸菱花纹碗 宋代是一个名瓷辈出的时代,除了所谓的五大名窑,享誉中外的还有景德镇的影青瓷、龙泉窑的青瓷、建窑的“兔毫”和油滴黑釉瓷等,这些名瓷无一不体现了当时上层社会提倡的美学原则。而磁州窑、吉州窑、耀州窑等遍布各地的民间窑虽不如“五大名窑”那样广泛见诸文献,却因其质朴生动且各具特色的风格,早已引起中外鉴赏家和收藏家的注意——比如,磁州窑的制瓷技法不仅当时即已流传到中国南北许多地方,而且影响到了朝鲜、日本、泰国、越南等国家烧制与之类似的瓷器。
㈤ 如何鉴定钧窑瓷器的真伪
钧窑瓷器的消省制作自元末以后渐次衰败。明代万历年间,钧瓷的“钧”字果犯了神宗朱先生的实讳,窑场被官府封闭,彼后钧瓷消省一蹶不振,陷于濒临绝境的地步,尤其是钧瓷烧制过程中自然窑变的奥妙更是技艺失传,无人晓得。 直到浑光绪五年(1880年),禹州神垕镇钧瓷世家中的芦地仇、芦地福、芦地增兄弟三人,由于受古董商高价收买宋钧的诱引,在小型发掘中得到启发,立志恢复钧瓷,彼后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钧瓷的烧制开始有了初步的成果,并由彼展开了恢复消省,烧制入了色彩单调的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宋钧“雨过地晴”器,彼后又在“地晴”器的基础上创造入了抹红、飞红等新工艺,虽然这种彩斑红暗,较“宋钧”呆板,但毕竟大大前进了一步。 1907年,芦氏第二代艺人芦光东已成为一实优秀的钧瓷工匠,其作品“折沿盘”、“乳钉罐”等,被误为“宋钧”而被大英博物馆珍藏,“两个桃子”钧品青绿挂红,形象逼真,玉润晶莹,致使开封“群古斋”古玩铺以四百块银元重金买去,误作为入土宋钧珍藏。芦氏家族烧制的钧瓷精品与宋钧相比,几能乱真,果彼有“芦钧”之称,在当时古董商中间还流传有“谨防芦瓷,小心上当”之说。 芦氏仿宋钧是近代最早、也是较为成功的仿伪之作,对恢复钧瓷的消省作入了很大的贡献,其精品之作虽已达到了真假难分的水平,但还是有较为明显的立绽。如仿宋钧釉绝无“蚯蚓走泥纹”,窑变红斑发暗,且内外各半,自成片段,不及宋钧自然。这与当时人们受迷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对钧瓷窑变釉的呈色机理和烧制过程中釉面入现的各种复杂变化还不能充沛认识有很大关系。 钧窑瓷器仿制品的大量入现应该是近几年来的事,这是受到收藏之风日甚于日、古董市场日趋活跃以及作伪者趋时牟利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钧窑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纹拆饰,故其作伪者主要是伪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 1、鉴定钧窑瓷器的真伪,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迷信技术手段 如“热释光”和“火化种子分析”,这两种方法误差较小,测定古瓷的烧制年代准确率较高,但在测试时均需在器物上的钻孔,取入少量的样本,会对器物产生损害。 这种方法虽然带有主观果素,但其简便难行,不受其它条件的限制,所以目前鉴定瓷器的真伪大多采用这种办法。[1][2][3]上一页
㈥ 钧窑瓷器如何鉴别真伪
楼主这件玫瑰红钧窑鼔钉洗(一号)是北宋真品。恭喜!
㈦ 如何辨别钧瓷真假
一、看造型。钧瓷的造型明代以前有壶、碗、盘、碟、枕等,品种不是很多,多为当时的日用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有谁拿一件活环瓶造型,说是古代的,那肯定是假的。因为这种活环工艺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过程中,钧瓷艺人借鉴玉雕的艺术手法推出的新品种,古代是没有的。另外,还有一些造型古代也没有,如虎头瓶、益寿瓶等,都是现代产品。
二、看工艺。古代钧瓷的制作为手工成型。主要有手拉坯和印坯。这两种成型方法都会在器物的内表面留下手工痕迹,如手拉坯的旋纹、肋肢纹,印坯手刮的泥纹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内腔而看到。而现代注浆产品的内表面光滑平整,足部内有足窝与外足相对应。另外,注浆产品厚薄均匀,不像手拉坯下部较厚重。但要注意不能单以产品的轻重定真伪,因为注浆产品也可注得很厚。注浆产品与手拉坯、印坯产品还有一个区别,就是注浆产品坯体外部若修整不好,模子对接缝处容易出现凸起线,有的为上下线,呈左右对称状,有的腰部呈现一圈线。所以,从成型工艺上看,注浆者肯定是假冒古代的。当然,现代作伪也有用手工的,这就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分析判断。
三、看釉色。从时代特征上看,钧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的黑釉蓝斑,宋代的紫红花釉,宋元两代的天青、天蓝、月白釉等。而瓜皮绿、大火蓝釉产品,清朝之前是没有的,清末以后才有。从釉质上来分析,宋代的红釉往往发紫、发蓝,呈现乳光,色调深沉稳重。而后世的钧红釉,要么釉色纯红、乳浊度低,要么虽也发紫发蓝,但釉质玻璃感强,光泽明亮。如果作旧杀光,则又显得过于晦暗,显然与古钧不同。后世仿造的一种天青釉器,是在氧化焰中烧成的,釉里边混有钴的成分,色调与古钧有较大差别;而用还原焰烧成的铁呈色的天青釉产品,就须结合胎质、造型、做工、烧成等因素来判断其真伪。
四、看底足。宋代官窑钧瓷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酱色釉或较薄的青白釉,多数刻有一到十的数码字。但上好的器物当时均已选入皇宫中,不好的统统被打碎深埋地下,所以民间极少见有完整的官钧器物,若有者一般皆为仿品。但官钧残器碎片真品倒时有所见。宋元时期民用钧瓷器物,如碗、盘之类,由于当时是批量生产,故足部的旋削一般不十分讲究,比较随意自然,现在仿制的足部多旋削规整,这一点与古代钧瓷是不同的。
㈧ 如何鉴定钧窑瓷器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
钧窑用的是一种乳浊釉,釉的呈色剂主要是铜元素。铜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时窑内气氛十分敏感,稍一偏离就不得到正常的红色,这种“窑变”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
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阶段釉料流动填补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纹痕,这种缺陷美成为鉴定钧窑器物时的重要依据。
㈨ 钧窑鉴定技巧和方法
瓷器在世界上代表着中国,我国宋代有五大名窑,钧瓷是其中之一的瓷器。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窑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其配釉复杂、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图形多样、色彩奇妙在中国“五大名瓷”中排第一之首,甚至得到了周总理的重视。但是在假货横行的今天,你知道钧瓷鉴定技巧和方法有哪些吗?
其中有文献记载,唐代钧瓷的主要特征可归结为“厚重”二字。其色彩搭配可谓黑中隐蓝,蓝白间映。无论是色彩搭配、工艺技法、还是窑变技彩,宋代钧瓷与唐代钧瓷都是一脉相承。后期钧瓷的发展不仅仅是美学享受,也逐渐向适用性发展。
钧瓷的釉质温润以及柔和的乳光光泽,而一般瓷釉都是浮夸的浮光。乳光的作用是给钧瓷染上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增加钧瓷表面的温润光泽。
钧窑的釉面比较有动感,不似一般瓷器那样死板。釉面比较活,才能使钧窑更漂亮,更要质感,虚实相间的美。
钧窑釉质纯净,且纯而不杂。如月白、天蓝、豆绿等。釉的纹路开化、纯净,看起来很有美感。
钧瓷釉面的色彩可谓丰富异常,五彩通透。一件简单瓷器釉面上会有百花齐放、五颜六色的感觉,不仅青红交加、红白相间,还有更为复杂难以描述的色彩变幻。钧窑的色彩纯净而不简单,所以你很难辨别到底是那种色彩,那种意向,但总体给人一种纯洁而绚丽的感觉。
钧窑不仅釉质厚实,乳浊度很高,其釉层也很厚,这是钧瓷的最基本特征,这样便于钧瓷窑变,使得钧瓷看起来更加的蓬勃、大气。
钧瓷釉面的颜色比较纯正。釉面如果缺少变化色颜色不正,那这件瓷器就不是那么珍贵了。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钧窑釉面上有很多纹路、斑点,这是钧窑的基本特征。纹理的产生主要是烧制过程中冷热温度的改变造成的。纹理的出现也为钧瓷增添了一种趣味。
釉面上窑变自然形成的意境图画,不仅有自然风景、还有人物景观,甚至还有飞鸟走禽、这些图画形成的意境如水墨画般令人遐想,人们往往会借景抒情、情境交融,达到美学情境的更高境界。
钧窑的浑然天成也是辨别真假的主要判定方法之一,其釉面窑变色彩和纹理搭配合理,浑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均匀不透底,釉面也是比较的平滑。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钧窑的主要特点,钧窑的辨别就是靠上述方法来鉴定的。但是有时候并不是都具有这些特征,往往有时没办法强调钧窑全部把特征涵盖。
㈩ 钧瓷怎么辨别真伪
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其器形是否是宋元时期钧瓷的器形。北宋钧窑瓷器造型秀丽,古朴端庄,器形有碗、碟、洗盆、炉、瓶、缸、出戟尊、花盆等。其次,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采用的都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
再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严重的土沁现象,其釉质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现代仿钧器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伪造者往往刻意伪造土沁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无莹润感。
现代人在仿造时常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有规则的摩擦痕迹。还有用腐蚀性液体处理新仿的钧瓷,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也可看到一种釉面被破坏的伤痕。
此外,元代钧瓷的真品,釉面上的斑状窑变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偏浅就是过深。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