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重组 » 莆田三兄弟

莆田三兄弟

发布时间: 2021-08-26 17:48:59

⑴ 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潮汕话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CCTV大国人文纪录片称:“潮州话是唐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国古代汉语的遗存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之一,是秦统一之后不断被改造被吞噬的语言正宗” 。

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

福建古莆田话属于闽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省城福州话不少影响。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

(1)莆田三兄弟扩展阅读:

据有关史料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问方言,音韵与现今的其他闽南话大体相同。如今的潮州人与泉漳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

闽南语方言的一种,潮州话,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对潮州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就是“家己人(ga¹ gi⁷ nang⁵)”。

语言特点:

潮州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

古“平”、“上”、“去”、“入”四声,潮州话分化成阴阳两类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八声。

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台风叫风台,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潮州话中保留着古汉语特征,潮语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⑵ 莆仙文化的地方特色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中,位于福建东南一隅的莆田市(古称兴化军、兴化府),似乎是个并不显眼的小地方。然而,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宝库中,莆田“文献名帮”不但能以其光辉灿烂的累累文化硕果为世人所称颂,而且能以其求真、向善、重教、崇德的文化特色,在各地域文化中独领风骚,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就文献名邦四大特色的成因及其现实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
求真——名邦之支柱
按照宋代大思想家朱熹的解释,“文”为贤者,“献”即典籍。也就是说,莆田是个盛出贤人和文章著述的好地方。一般来说,能获此殊荣的地方,必定具备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为先决条件。但据考证,莆田的文化历史并不长,自唐末开发至今,总共才1300多年,这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原文化相比,莆田文化的起步,至少要落后2000多年。然而,就在这方落后贫穷却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上,自唐朝中叶以来,莆田文坛人才辈出,涌现出如黄滔、徐寅、蔡襄、郑樵、林光朝、刘克庄、黄仲昭、郑纪、柯维骐、林兆恩等一大批在福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著作家。尤为可观的是,莆仙人(莆田仙游)著书立说的势头,从刚起步就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强劲势头:唐末25部,宋朝即高达2632部,其中《全宋诗》精选(第七三四二页)作者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红楼梦》四大家族中生活原型黄氏先祖由巩溪徙军城始祖西驿前街府西巷(即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其黄太常寺卿第故居尚存)。北宋景佑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宋进士宝文阁大理寺评事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佑四年(1052)中福建乡试举人,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 与欧阳修、包拯、赵拚、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迁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佑党禁而致仕焉。元朝虽有些下降,为60部,但到明朝又升至944部,至清朝也仍有470部之多。单就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莆仙人的著作就有43部831卷被收入其书,还有37部345卷被当作存目收录。在如此众多的作品中,有不少是皇宫巨著和传世佳作,其中北宋蔡襄所著的《茶录》、《荔枝谱》等园艺名著,已被翻译为英、法文流传国外;南宋郑樵著述的《通志》200卷,是莆田自古以来一部影响最大和最为久远的网络全书式巨著,学术界把《文献通考》尊称为《三通》,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所著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也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巨著。
莆仙人的文章著述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最主要的原因,即是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求真”两字,也就是说,追求真理和追求科学,是千百年来莆仙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因而才使得这些作品不但能名重一时,而且流传百世。其中最具代表必性的人物为郑樵。
郑樵(1104~1162),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他的一生几乎全都是困居在莆田西北万山之中的夹漈山间。然而,就是这位山林穷儒,不但为中国文化奉献出一部继《史记》之后的纪传体通史,而且为莆田“文献名邦”作出了六个重要的贡献:一是以山林穷儒之身在高山虚谷中以一人之力完成一部划时代的史学世着;二是有志于建设科学;三是提出“《诗》、《书》为可信,然不必字字可信”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科学论断;四是力倡知识分子要与广大劳动人民交换知识;五是强调学习翻译学以吸取外来文明和传播中华文化。可以说,郑樵和他著述的《通志》,对莆田“文献名邦”地位的确定和得到社会公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郑樵之所以民为一位千古传颂的伟大史学家和科学思想家,是因为其作品和学术思想无不充满着“求真”的气息.因此,“求真”是郑樵生命力之所在,也正是由于有郑樵这样一大批仁人志士以“求真”的精神,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才支撑起莆田“文献名邦”这座巍巍于八闽大地的文化大厦。一方水士养一方人。因此,我们必须看到,郑樵之所以能在高山虚谷中着出一部“集天下书为一书“(《夹漈遗稿·上宰相书》)的《通志》,他的科学精神之所以能走在中世纪的最前头,这除了郑樵本身的特殊天赋和超凡智慧外,还与郑樵家乡莆田的人文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郑樵从小就是一个穷困潦倒之人,他自己曾说过“家贫无文籍,闻人家有书,直造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夹漈遗稿·与景韦史投宇文枢密书》);“伏念臣樵幼而孤苦,长而穷困,视屋漏以无愧,闻鸡鸣而不已。所赖闽中无兵火之厄,可以见天下之书”(《夹漈遗稿·上殿〈通志〉表》。可以想像出,如果当时莆田没有特别丰富的民间藏书让郑樵借读参考,郑樵是很难读尽天下八分阶段书和着出《通志》的;更重要的是,郑樵科学思想的形成,与他的从兄郑厚和林霆、林光朝、方翥等一批也是富有求真精神的好友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郑厚对郑樵的成长和思想形成过程,有相当大的关系。郑厚(1100~1160),字景韦,莆田县新县镇巩溪村人,他不仅是郑樵小时候的良师,也是一个“厚仰视韩愈如有及”和“使厚入司台谏,则世无豺狼迹”(《夹漈遗稿·与景韦投宇文枢密书》的一代名儒,南宋名相龚茂良把郑厚视为“莆田文章的开山祖“。郑樵也在《夹漈遗稿·与景韦投宇文枢密书》中明确提及自己与郑厚的学术关系是“厚失之易,得樵而后峻;樵失之纷,得厚而后理。厚得樵而城壁固;樵得厚而朱紫分”。
况且,郑樵所以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向天下倡题物理实学的科学思想家,是因为他“结矛夹漈山中,与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相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通志·昆虫草木序》如果没有资源丰富的夹漈山为郑樵提倡观赏和研究动植物情性的基地,如果没有那些田夫野老与郑樵交换知识,那么,即使郑樵有多大的天赋,也是难有如此高明之见。由此,我们认为,只有在莆田这方充满着“求真”的沃土中,才能孕育着出像关樵这样富有科学思想的、划时代的伟大史学家和不朽的《通志》,“求真”不但是莆田文献名邦的擎天柱,而且是莆田文献名邦也就失去生命力。过去是今后也必然是。
向善——名邦之灵魂
莆田文化发达,是来自原文化的输入,所以与全国各地一样,莆田的地域文化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南朝露三兄弟入莆传授《诗》、《书》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一直在莆田地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也一直是个儒、释、道三教相容并存的社会,所以道教和佛教的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莆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无不浸透着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因子。为此,莆田的文人学者一方面坚持儒家的“仁爱”、自强、诚信、和谐、互让、忠恕和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意识,一方面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吸取佛、道两家的精华,以丰富自己的理论。而佛教、道教也在以自己特有的宗教形式,向人们推行道德,强调积善消恶等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观念,因此佛、道的教化对于莆田民间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也产生了一定的功能,从而在民俗文化中表现出强有力的“向善”行为准则和以“向善”为中心的信仰支柱,并产生了一种具有儒、释、道三家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的“向善”特色,并且能左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灵魂。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莆田这个文献名邦,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两种天下奇观的“向善”文化现象:一种是从宋代民间中自然形成的特定民俗文化——妈祖文化;一种是明朝著名学者林兆恩所创立的“三教合一”理论。尽管这两种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完全一致的,即“向善”。林兆恩(1517~1598),号龙江,莆田城厢人。他的“三教合一”理论从刚开始提出,便在莆田家乡这块“向善”的土地上得到迅速发展,之后,他的“三教合一”不但在莆田民间深深地扎下了根,而且还传至海外。及至今日,单在马来西亚一国,三教堂就有近千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和东南亚信仰三一教的人,仍不下百万之众。而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发展,更是形成了一种举世闻无双的,更具世界性影响的民俗文化。
妈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她生于北宋初年,为莆田湄洲湾畔一个普通宦家之女,在世只有短短的28个春秋。但因她生前慈悲善良,能济世救人,经常为人消灾解难,特别是勇救海难,所以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她“羽化”后,莆田百姓信奉她,崇拜她,就把她作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和护海女神的形象来怀念她和神化她,从而产生了具有一种相当影响力的、具有鲜明莆田文献名邦特色的妈祖文化。这种独特的妈祖文化一形成,不但充盈在莆田在地的上空,成为代代相承的民魂,而且还受到历代朝廷的认可和赐封。从南宋以来,历代朝廷给林默的赐封,从“崇福夫人”,一直到护国庇民的“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纪念她的庙宇,如今已遍布五洲,其数量之多,单在台湾省,就有一千多座,而信奉妈祖的海内外信徒,已多达上亿人!妈祖文化因而成为当今莆田文献名邦一道最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由此可见,只有莆田文献名邦这方充盈着浓厚“向善”氛围的沃土,才能产生像妈祖文化这样超越国界的民俗宗教文化奇观。与其说“向善”是莆田妈祖文化产生的根本,不如说“向善”是莆田文献名邦的灵魂。正是由于有了这个灵魂,莆田文献名邦才以其举世无双的文化色彩而被海内外亿万人士所称道。
重教——名邦之传家宝
莆田自立邦之初,就形成一种比他邑更为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从而奠定了莆田文化特别繁荣发达的坚实基础。宋代是莆田重教兴学蔚然成风的时期。自北宋咸平(998~1002)初,莆田就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官办学校、民间书堂、家塾义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使莆田成为当今全国并不多见的一个重要教育中心,从而营造出莆田文献名邦又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科举奇观。
据载,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一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433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为别试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虑、林益严等3人,可谓占尽天下科举风流。更为奇特的是,莆田行民不但创造了中国科举史的奇观,还留下许许多多至今还广为流传的科甲佳话。军城始祖黄中庸曾在驿前街府西巷梅兰与巩溪宋洋创办两所兴化郡著名的“步云书院”,《莆阳比事》称其军城黄氏素有簪缨世济“四代联登八进士和八世十六进士”之美誉。台湾民间赞其侍中黄中庸世家阀阅“文武两状元、两会元、一榜眼、二探花、三尚书、四宰相”,黄中庸宅在兴化郡府西巷(今福建莆田城西雷山巷110号故居尚存)其军城派下繁衍即称为“军城衍派”一门八世联登进士之盛冠阖莆郡。还有“一家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亚同榜”(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如此等等。正由于莆田有如此壮观的科举成就,加上学术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文献名邦”(宋度宋赞语)、“闽越之地,邹鲁之邦”(宋真字敕字)、“兴化多进士”(宋王安石赞语)、“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赞语)、“比屋业儒,号衣冠盛处”(宋游酢赞语)、“家习诗书,多出魁人韵士,为中州冠”(宋张友赞语),“莆田,文物之邦”(宋黄公度赞语)、“莆邦文学号邹鲁”(宋黄灏赞语)等美誉著称于世了。莆田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科举和学术成就,除了具有代代相传的、浓厚的重教兴学风气外,还有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读书风气,这就是家贫子读书的勤奋苦读精神。南宋时莆田名儒方渐在分析家乡儒风特盛的原因时,曾形象地说:“闽人无资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而南宋名相陈俊卿在绍兴八年(1138)中榜眼时所说的“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则一语道出了莆田作为东南一小城却能成为名扬四海“文献名邦”的内在原因。因此这句名言,自然也就成了千百年来莆田人民代代相传的家训。
由此可见,重教兴学不仅是莆仙文化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文献名邦”最具特色的传家宝。有了这个传家宝,莆田的“文献名邦”,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崇德——名邦之风范
莆田“文献名邦”除了以上所说的求真、向善和重教这三道金光闪闪的文化风景线外,还有一道极其美丽的文化风景线——道德风范的奇观。
莆田的道德风范奇观表现在它是由两个不同社会群体所开创的不同的道德风景线:一条是由士大夫和文人学者以宁死不屈、刚正不阿和身殉职书写出来的名垂史风景线;一条是由平民百姓与天奋斗改造自然所开创出气贯长虹的公而忘私道德风景线。这两条风景线虽然所表现的精神有所不同,但一样都是光照千秋。其中唐著名诗人、福建第一个状元徐寅以“臣宁无官,赋不可改”的凛然气节为唐代文坛传为美谈;南宋状元陈文龙是一个高唱“未闻烈士树降旗”坚持抗元到底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称赞他与文天祥“隆名
并峙”,而“一 土松湫相望,双悬日月照乾坤”;明末清初的南京礼部尚书朱继祚坚持抗清,至死不屈,以身殉职,留下悲壮的一页,可与史可法相提并论;清末御史江春霖,对fb当局嫉恶如仇,强烈抨击奸臣权贵,直声震朝野。这些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高风亮节为莆田文献名邦营造出一道光彩照人的道德风景线。而由北宋民间女子钱四娘带领莆田文献名邦举世瞩目、气壮山河的道德风景线。
据载,兴化平原(又称南北洋平原)在宋初仍到处是只长蒲草的盐碱地,要想把这万顷荒了变成万顷良田,只有在木兰溪上修建一条大陂。因此,莆田百姓从唐代开始,就急切期盼早日修建木兰陂。为此,到北宋嘉佑年间,这里的老百姓仍是饱受旱涝之苦,过着饥寒交迫和颠沛流离的生活。由于天旱人穷,所以严重制约着莆田的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而钱四娘本是长乐县的一个民间女子,她的祖先是浙江吴越王皇族的后裔,宋初迁居长乐,所以到钱四娘这一代时,她家仍是一个具有万贯家资的富豪之家。长乐距莆田有两百多里路,按一般人的看法,莆田木兰陂建与不建,对钱四娘来说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她为了拯救莆田一邑生灵免遭旱涝之苦,造福于民,于是她以年轻女子之身,勇敢地承担起修建木兰陂的重任。为了早日筑成木兰陂,她毅然倾尽长乐老家的全部家资10万缗(相当于10万两银子)全部带到莆田造陂。在三年时间的造陂过程中,她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克服千辛万苦,任劳任怨,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直至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尽管钱四娘所建的木兰陂在刚建成时就被一场突来的洪水冲毁,但她的伟大精神,却深深地感染了林从世、李宏、冯智日和莆田广大人民,因此,莆田木兰陂在历经两次失败后,终天在北宋元丰八年(1083)顺利建成。正是有了木兰陂,才有了兴化平原“鱼米之乡“和莆田经济的全面发展;也正是有了木兰陂,莆田的文化和教育,才得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严格地说,莆田“文献名邦”也是在木兰陂建成之后才真正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钱四娘不仅仅为莆田人民修筑一座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木兰陂,而且还以她年轻的生命,为莆田文献名邦树立起一道光照千古的道德风范丰碑。所以,自北宋至今,历代莆田人民都把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水造陂女英雄钱四娘当做莆田最优秀的儿女来纪念,并把她尊称为“钱妃”、“钱媛”,历代文人学者歌颂钱四良好丰功伟绩和道德风范的诗文,甚至远远超过对莆田土生土长妈祖的歌颂。公元1962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在途经莆田时,特意作诗歌颂钱四娘“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
由此可见,钱四娘为莆田文献名邦树立了崇高的道德风范,不仅使莆田文献名邦以更富有特色的面貌屹立在世人面前,而且必将继续激励300万兴化儿女为把莆田文献名邦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⑶ 广化寺药师佛殿的对联

莆田广化寺历代诗词编注(上)
广化诗咏 千古传颂
书 堂
南朝 郑露
附凤凰翼,与木石居。
和乐兄弟,游玩读书。
作者:郑露,字恩叟,号南湖,城厢人,祖籍河南荥阳,官太府寺卿。相传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名儒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从永泰迁徙来莆田凤凰山(即南山),见此山耸翠盘拱,遂开创湖山书堂,架藏诗书,授徒讲学,朝夕相诵。由是,莆人竞相效法,学风渐盛。广化寺前原有一洼水地,古称南湖,人们因之称郑露三兄弟为“南湖三先生”。本诗就是写当时三兄弟结庐讲学情况的。后人为纪念其兴学德行,曾于此建造郑氏祠堂,置二石碑,分别刻有“南山樾荫”、“倡学闽南”字句,前一碑系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书。明末丞相朱继祚题“报本祠”,石刻在祠之大门上。城厢拱辰还建有“开莆来学”木坊,也是为记载郑露三兄弟来莆倡学之功绩的。
注:
书堂:指湖山书堂。唐代着名学者欧阳詹、林藻、林蕴等曾就学于此。
凤凰翼:指凤凰山,亦称南山。附:形容追随先辈、名人学习,所以才出名受益,含有勉励之意。
木石:原指树木、山石,这里比喻专心致志授业、攻书。
游玩:原指游览观赏、玩耍,这里形容对读书求学、切磋琢磨产生浓厚兴趣。
南山松柏
南朝 郑露
千年松柏问谁栽?清水长流开学来;
鹤骨龙鳞显佛光,南湖一镜映天台。
彻云洞
南朝 郑露
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
落石早雷鸣,溅空春雨细。
注:彻云洞,《永泰县志》载,彻云洞即永泰方广岩的玉泉洞。该县东35里的三岛村,有一方广岩,峭拔于千仞之上。岩上有十大奇景,首为玉泉沿,洞高60余丈,长宽各30余丈,可容千人。中设三层佛殿,殿无片瓦。洞前有瀑布,若珠帘下垂,终年不绝。本诗是作者从永泰迁徙来莆田南山时之作。人称此诗“气浑质厚”,后人“托手不得”。
延绵:连绵、伸展之意。
寒光:使人感觉胆寒或害怕的刀剑反射的光。此处指冷气。
溅:飞扬、喷射。春雨细:像细密如珠的春雨一样。
灵岩寺
唐、薛令之
草堂栖在灵岩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作者:薛令之,字君珍,自号明月先生。籍贯长溪,今福安溪潭乡高崔村。唐中宗神龙二年(706)进士,是福建最早的一位进士。官左补阙兼太子侍讲。着有《明月先生集》。
灵岩寺,即广化寺。本诗描述当年灵岩草舍书堂及莘莘学子刻苦攻读诗书的情况,是第一位为莆田广化寺题诗的古人。《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有《灵岩诗》和《自悼》两首。
据《高岑三廉薛氏宗谱》载:《灵岩诗》原是其古诗《草堂吟》的前四句,其下为“……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庭调。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多笑。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黄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多佩黄金印。男儿立志当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后因唐李林甫为相,不惬于太子,从而影响东宫的官仔们仕途进展,薛令之为此写一首《自悼》诗在壁上,玄宗看见大为恼怒,就亲笔判道:“啄木嘴距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于是令之只好推病辞官,回乡过隐林生活了。
寄林蕴诗
唐 欧阳詹
村步如延寿,川原似福平。
无人相与识,独自故乡情。
作者:欧阳詹,字行周,南安诗山人,唐贞元八年(792)进士。年少时与林藻、林蕴兄弟一起在莆田广化寺的湖山书堂读书5年,为林披婿。后来就在福平山建一座书舍,同居住在延寿村的林蕴等经常一起讲学,又一起北上长安应试。25岁时,他以第二铭与韩愈、李观等同登“龙虎榜“,授国子四门助教。着有《欧阳行周集》,收入《四库全书》。据说,欧阳詹自幼读书于高盖山白云室,题诗山上,琳琅满目,故被朱熹称为“诗山”,诗山地名,即由此而起。他是福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名人,也是中唐时着名文学家。其逝后,他的家人以死者对莆田南山存有特别情感,就把他葬在此西平洋山上。
他的诗赋均有名篇传世。《新唐书·艺文志》着录《欧阳詹集》十卷,《全唐诗》卷349录其诗一卷,卷883补诗一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又补诗一首。《全唐文》录其文四卷,《全唐文拾遗》卷25补录其文一篇。计88首(篇)。
与从兄黄朴诗
唐 黄滔
纵徵终不起,相与避烟尘。
待到中兴日,同看上国春。
作者:黄滔(840—913),字文江,城厢东里巷人。他出身贫寒,仕途坎坷,数试不第,先后应试了24个年头,才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此时他已56岁,4年后才授个四门博士的闲职。正如他所着的《黄御史集》所说“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九败”。可见唐末,读书人要从科举中求出身,是很难的。“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进入衰败,民不聊生,黄滔家境寒微,生活艰难,一直是“穷居岁抄雨,孤坐夜深风”,“菜肠终日馁,霜鬂度年秋”的困境。但他自幼聪明好学,在灵岩寺书堂苦读十年,为其创作打下坚实之基。《全唐诗》收录他的诗100多首。他辑录唐代福建人诗作的《泉山秀句集》三十卷,为闽人第一部诗歌总集。专着《黄御史集》八卷,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文集四卷,见《全唐文》卷823—826。因而被时人称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
他政治上怀才不遇,眼看政局动荡,内有宦官擅权,外有藩镇相争,公元901年,他愤然离京返闽。返闽后被王审知荐用,任监察御史,为王审知治闽提了许多有益建议。劝王审知“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崇节俭,减赋役,与民生息;开港路,兴海上贸易;建学堂,发展地方文教。故闽境30年免受兵祸。其功绩为世人传颂。
注:徵: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
栖湖山精舍
唐 郑良士
凤翼平分万仞峰,峰头禅堂瞰寒空;
喷烟一带香泉白,倚云千株古树红。
宿客语来岩谷应,真僧游去虎狼同;
先公和乐读书处,藓碧苔青桧影中。
作者:郑良士(856—930),初名昌士,字君梦,仙游赖店圣泉人,晚唐诗人。唐景福二年(893),他以诗500篇献朝廷,昭宗赏识其才华,授国子四门博士,官御史中丞,迁任康州、思州剌史、建州判官。901年弃官回闽,闽王王审知任之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等职。晚年隐居故乡白岩山,其教子严谨,八子均好学上进、官居要职,时称“郑家八虎”。着《白岩集》等。其诗多寄情山水,流露超脱凡尘的清高思想。
注:湖山精舍,指郑露三兄弟在风物具佳的南湖、凤凰山创办的湖山书堂。精舍,即学舍。

⑷ 正荣集团总部在哪里是不是莆田的房产大亨

是莆田的房地产大佬 一家三兄弟每个人一个房地产公司~~~

⑸ 莆田人供奉哪些神

莆田人供奉田公元帅

田公元帅又称田都元帅、相公爷,田公元帅的信仰,不仅存在福建,尤其是莆田、闽南一带,台港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华人华侨的民俗信仰也以妈祖娘娘和田公元帅为主。福建大多地方剧种,供奉田公元帅为戏神,称他相公爷;同时,田公元帅也是民俗艺阵宋江阵的祖师爷,所以又被称为“宋江爷”;民间传言的田公元帅是个消灾解厄、扶正祛邪的神仙,而畲族还把田公元帅奉为自己的族神。

多数意见认为,田公元帅是福建南安罗东镇坑口人。据悉田公元帅生母苏氏是个富家千金,苏氏一次在郊外误食“春社”谷乳,意外怀孕,家人认为不祥,遗弃野外。

被坑口村一畲族雷阿公的戏班收养,该戏班祖孙三代自成家庭班社,常在莆田、闽南等地活动,人称“雷家班”。据悉当时婴儿被弃竹林间,有一只毛蟹在婴儿的嘴角边吐出唾沫让他吮吸。需要说明的是苏氏家族正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避战火,从杭州迁往福建。

⑹ 闽南语的由来

闽南语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由于为了躲避战乱,中原的汉人分别在西晋时期、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规模南迁至福建闽南,这样也就把河洛语带到福建,闽南以外的闽南语则是后来闽南人向外迁徙形成的结果。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I];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秦汉及其以前中原汉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使用闽南语的区域,主要以福建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区域以及闽西龙岩地区为主。另外,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通行着近乎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其中,通行有于台中、台北的闽南语,稍偏于泉州腔;流行于台南、高雄的闽南语,则稍偏于漳州腔。除了台湾省以外,广东省的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新加坡、菲律宾、马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区也使用的语言也属于闽南方言。知道闽南语是唐朝和北宋官方语言的人很多,但知道闽南语还是商朝官话的人就不多了。汉民族的文化是三千年前,即商代(B.C.1765~B.C.1122)时发展出来的,商朝是甲骨文的开始,也是汉字的开始,更是汉文化的开始,换句话说是中国历史的开始。今日的闽南语,即是河洛话所延伸发展出来的,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周武王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原籍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

⑺ 莆田郑氏对联

莆田郑氏对联:
其一:上联:夹漈家声大;下联:南湖世泽长。
其二:上联:夹漈草堂春不老;下联:南湖胜地福绵长。
【注】:
1、“夹漈”,指的是莆田大史学家郑樵著书处——夹漈山。
2、“南湖”,即郑露来莆倡学事。唐永泰元年,郑露与弟庄、淑来莆田南山倡学,当时此处有一泓水泽,叫南湖,故称郑氏三兄弟为“南湖三先生”。

⑻ 莆田秀屿区十大首富

莆田十大富豪 第1名:秀屿区东峤镇汀塘村欧氏三兄弟 60亿 欧宗荣(正荣集团)最有钱的,最厉害的,排老二,在江西、福建投资开发了大...秀屿区忠门镇郑金云家族32亿(艾力艾集团)巴西福建同乡会名誉会长,艾力艾集团董事长 第7名:东峤的土车友-泰安建筑公司总经理28

热点内容
明凯照明 发布:2021-09-07 23:34:46 浏览:22
下跌的股票全卖还是卖一半 发布:2021-09-07 23:34:38 浏览:620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发布:2021-09-07 23:33:28 浏览:835
通达信好股票主图指标 发布:2021-09-07 23:33:22 浏览:2
今天华兰生物股票怎么样 发布:2021-09-07 23:32:55 浏览:901
申联生物是新上市的股票吗 发布:2021-09-07 23:32:45 浏览:360
股票重组复牌首日涨跌幅限制 发布:2021-09-07 23:31:16 浏览:371
如何挑选长期投资的股票 发布:2021-09-07 23:31:14 浏览:183
机构调研最多的股票2020 发布:2021-09-07 23:29:17 浏览:306
股票中总成本均价线是什么指标 发布:2021-09-07 23:29:16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