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
㈠ 莲花生和密勒日巴两位祖师谁影响更大
在佛教密宗尚未传入藏地以前,本土的苯教是很猖獗的,一些具有大神通的各种鬼王、神灵、妖魔等等可以任意幻化可怕的形象,后来莲花生大士入藏降服诸妖魔鬼怪,并令他们发愿护持信众和善法,弃恶从善,其实历届祖师都有神通降服妖魔鬼怪事件,您感兴趣可以读读《密勒日巴尊者传记》《热罗多吉扎上师》(嘎巴派大威德金刚神通)非常有意思,可以培养您对佛教兴趣和进一步了解佛教义理。 现传几张图片供欣赏
㈡ 密勒日巴走的是不是顿悟法门
不是。首先藏传不是佛陀衣钵系,属别教传承,当然也信佛,修证成就另表。顿悟法是佛陀的教法,以心印心。
㈢ 电视剧密勒日巴尊者传中的主题曲叫什么名字
密勒日巴尊者传中的主题曲——秋降措
也有直接叫《密勒日巴尊者传》片尾曲
根呷演唱。
无歌词。
㈣ 密勒日巴与莲花生
你可以去专门的佛教寺院问下啊
㈤ 密勒日巴的独居修行
在之后的年月中密勒日巴在深山洞穴中独居静修。在严酷的环境中,他凭借 着他的瑜珈修行存活。他的许多诗歌表达了他在禅坐中的思考。他有时亦与 山神和天女以诗词对答。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中,常可见著名上师们感化本地 宗教神祉,使他们成为佛教护法的故事,这亦是藏传佛教的一项特色。
偶尔密勒日巴会从深山回到村落,以他的诗歌宣扬佛法。他有许多弟子与随 众,他们日后将他的诗歌合辑成【十万歌集】一书。密勒日巴死后,参与他 火化仪式的人们亲眼见到天女从天而降,携他的舍利子而去。
㈥ 米拉日巴怎么死的
正常坐化的,密勒日巴死后,参与他火化仪式的人们亲眼见到天女从天而降,携他的舍利子而去。
㈦ 密勒日巴与释迦牟尼佛,什么关系
在大礼拜中途禅坐 「厌倦」是另一个问题,如果让它生根,你就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而完全不想做大礼拜。克服这种「抗拒」的一种方法,是在大礼拜中途穿插禅坐的修持。其它的一些好方法,包括专注于身体的感受,例如膝盖的疼痛,或思惟每个大礼拜正在摧毁生生世世的恶业,或去想象当你完全如法地做一遍大礼拜时,必定积聚无量的福德。藉由这些方式修持,一旦你被引介到更高的大圆满禅定与心性时,你终将体会到禅定真正的滋味。 接受大圆满教法的人,一旦初尝禅定的滋味,一切就会豁然开朗,你会发现自己无可回头地迷上了禅定。当然,适应新的习惯需要时间,不过如果你坚持并规律地修行,你的世界将以未曾想象过的方式开展。从那时起,禅坐将一点都不会令人感到乏味。战胜怠惰 很多学生抱怨自己太过懒惰,什么修行也做不成,大礼拜更不用说。为了战胜他们的怠惰,我建议的方法是阅读往昔大师的故事,例如密勒日巴的传记。不过要注意,你精明的心很快就会找到方法来逃避这种启发之源。如果只靠这种方法,你很快就会变得麻木无感;一旦这种情况出现,那么即使释迦牟尼佛本人陪伴你一整个月,也无法保证你会变得较不怠惰。另一个克服怠惰的好方法是念诵祈愿文,请求自己受到保护,免于被这种沉闷与乏味的状态所困。供香、供灯,或每天修持前用心创造能激励自己的氛围,也会奏效。 找到激励自己修行的力量并不容易,即使是最老练的修行者,当他们忘记自己每天都步步接近死亡时,也会失去动力。至于那些需要照顾家庭或工作繁重、忙于糊口的人,就更难找到时间修行了。不过,讽刺的是,当我们有时间时,却缺乏动力意志力来激励自己,结果是花了更多的精力看足球赛,而非修持佛法。 抓住一切机会修行 修持佛法就如同剥除层层表皮。一开始,当你看到一层外皮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剥掉它。如此之后,你很可能突然被迷惑与怀疑所征服,甚至开始怀疑法道本身。不过,并非所有的怀疑都是有害的,有些是来自你很珍视的「分辨之心」(discriminating mind);但我们却很少去质疑它,事实上,我们总是轻易地就接受「我执」对各种事件的诠释版本。所以,如果你开始怀疑长久以来自己所接受的真理是否「真实」时,这也许是佛法开始深入你心的征兆了。虽然更有分辨能力可能是个好征象,但切勿停驻在你的批判上,你应该继续前进。因为,也许你在法道上成功地剥除了一层表皮而有了一点进步,但很快地就要面临另一层,而那也必须剥除。事实上,无论何时你被困住,解决的方案始终是剥掉另一层表皮。只有当所有这些「进步」与「困顿」的表皮都已彻底清除,你才会抵达法道的终点。 切勿忘记,我们修持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证悟成佛,而非仅只成为慈善家或关怀病房义工等仁慈善良的人而已,更非为了获得认可或奖项。
㈧ 密勒日巴是出家人吗
米拉日巴是出家人,但属于藏密里面一个更神秘的分类,瑜伽士,法名协巴多吉,是藏密噶举派第二代祖师,在藏密中各派都非常尊敬他,因为他是藏密苦行的模范,不过瑜伽士是一个跨界的修行种类,他可以是佛教徒,也可以是其他教派之人,可以是出家人,也可以是俗人,作为瑜伽士的一员,才混淆了米拉日巴的身份;
㈨ 米拉日巴等成就者为何终身闭关住山而不出去弘法
在米拉日巴传记中有这样描述:尊者继续努力修行,慢慢地在白昼中身体可以任意变化,腾入空中及示现种种神通。夜晚梦中,可以游行世界之顶,可以粉碎山川。能化成百千化身,往诸佛剎土听闻法要,为无量众生说法。身能出入水火,得不可思议的种种神变。心生大欢喜,一面受用,一面继续修持。不久,即能真正能飞行自在了。就飞到惹门去自山顶去修观,生出前所未有的拙火暖乐。 尊者那时认为自己已经有力量可以做利益众生的事业,应该去弘法度生才对。但是本尊示现说:“应该依照上师的嘱咐终生修行才对,世上再没有比修行更能利生弘法的事了。”尊者心中就想:终生修行的事迹,可以为以后的行者做榜样,对未来的众生和教法将有广大的利益。所以就决定仍旧终身在山中修行。--原来终身住山修行是为后学做榜样,踏实修行成就才能对教法和众生有广大利 为何要闭关?咏给仁波切说:因为,闭关的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烦恼,并帮助我们了悟而证悟。当我们获得清净的了悟、证悟之后,再去从事利他的事业时,就能成办真正清净的利他行为。由于这种清净的利他行为是不带烦恼和我执的,因此才能真正地利益众生。 如果我们自己对佛法的道理领悟不够。一开始,我们在行利他时,会觉得好像可以利益到他人;但是当这利他的行为,渐渐地被“我执”渗入,甚至变成自私心时,这样的利他行为或许某一部份仍然能利益到他人,其它部份则未必能利益到众生。 在此,我以三方面来说明闭关也能利益他人: 第一:当我们处在资粮道,那时的利他和我们进入到加行道,甚至登入到初地时的利他是不同的。当我们达到越高的层次,随着自己的证悟,我们能做的利他行也会是更广大、更能利益到他人的。 第二:我们在闭关时,并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闭关的。因为,一开始,我们就必须发起菩提心、大愿心。也就是说:我们是为了利益等虚空一切如母的众生,是为了让等虚空一切如母众生能够成就佛道而来闭关修持的。如果我们是依于这种利他的大愿心而来闭关的话,闭关的本身也就是在利益众生、利益他人。 第三:我们现前做的一些利益他人的事,可能无法立即利益到一切众生。但是,在闭关时,我们可以将这一切的善业功德,尤其是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样的利益是很大的。此外,一个人如果能在佛法上具备体证和证悟时,他就能利益无量无数的众生。 我们不需要觉得:如果我不赶快度众生的话,很多的众生就会被别的菩萨给度走了,我就没有人可以度了。我们是不必担这样的心的。 在米拉日巴尊者传中----诸弟子又请问尊者说:「如果对于众生有利益,我们是否可以行一点点世法?」 尊者说:「行世法的动机,如果丝毫也不是为了利已,那是可以行的。可是照这样行,实在是太困难了。如果为了一己的贪欲而行利他,则自利尚不成,更谈不到利他了。就像不会游水的人去游水,不但游水不成,反而为水所淹死一样。所以在没有证得实相空性以前,最好不要谈利生的事业!已无修证,就要利生,等于瞎子引盲人,最后终究要堕入自私的深渊中去。 本来虚空无尽,众生亦无尽,自己修行成就了以后,度生的机会实在太多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度化众生。在未成就以前,你们应该以『清净意』发『大悲心』,为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而勤求佛果。放弃衣食名利的思想,身耐劳苦,心负重荷,如是修行才是。这就是度众生,也就是修行入道完成自他一切的究竟利益。 回顾米拉日巴尊者修行闭关历程:硬田之梦 尊者精进修行,虽尽了最大努力,却仍不能生起暖乐的功德。正思量如何是好,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见在耕一块很硬很硬的田,怎么都挖不动。方想放弃的时候,玛尔巴上师忽在空中显现,说道:“儿啊!用力耕啊!只要你勇敢向前,不要怕他硬,总会成功的!”说完,玛尔巴上师就在前面耕,尊者在后面耕,果然遍地都长出了丰盛的禾苗。 醒来以后,尊者心中非常欢喜;但又一想,“梦境不过是由习气的显现而已,凡夫尚不执着重视,我为梦境而欢喜,岂不是太愚痴了吗?”虽然如此,他知道这是一种征兆,如果努力精进一定能生功德的,就唱了一支「释梦歌(略) 尊者这时已有意到护马白崖窟去修行,就对尚存贪心的姑母说:“我是一个修行的人,修行人最要紧的是修忍辱,如果对逆境不能忍耐,那又该怎样才能修忍辱呢?我要是今天晚上就死了,不但田没有用处,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用处。成佛以修忍辱为最紧要,姑母就是我修忍辱的对象。我之能够遇见正法,也是伯父和姑母的恩德;为了报答你们的恩德起见,我发愿希望你们未来成佛。不但田我不要,就是连房子送给你也可以。”说完就唱了一支歌:—— 。。。姑妈所有言,尽是是非语;多言类若此,于汝实不利。一切我家田,悉赠于姑母;人依法得净,佛殿在自心。慈悲度苦灵,灾苦业风运;我为向上者, 胜不动自性。承恩大悲者,愿加持弟子,逍遥得山居。 姑母听了歌,就说:“像侄儿你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啊!”就心满意足地下山去了。 ■ 谨奉师命,誓死住山修行 尊者受了这种种的刺激之后,对于人世间起了更大的厌离之心;而且因为决定舍弃家宅和田园,心中反而觉得坦然无事。就立刻想到护马白崖窟去修行。他找到一个山洞,决心在此安住修行,就唱了一首「誓愿歌」:—— (略)接着又发誓:“我若是不得成就,不生殊胜的证解,纵使饿死也不为觅食下山,冻死也不为求衣下山,病死也不为找药下山。决定彻底舍弃今生与俗世有关的一切一切。三业不动(身业、口业、意业为三业,身口意不为一切诱惑所摇动,故名三业不动。),一心修行成佛,请求上师本尊空行护法加持此愿成就。如果违背此誓,与其留着一个不修正法的人身,不如即死。所以如果我一旦违誓就请护法大海众立刻断绝我的生命。我死之后,还须请上师本尊加持得投生一个能修正法的人身。”发愿毕,唱了一首「决心歌(略) 这样修持了一年,密勒日巴心里也曾想到村庄上走走。正准备走的时候,忽然想起从前所发的誓,就唱了一首「警策自励歌」:——。。。勿动勿动住本然,心若浮飘招恶缘;勿散勿散持正念,心散恐被恶风牵。勿行勿行洞中坐,外出当被业石绊;莫望东西莫抬头,抬头张望心散乱;勿睡勿眠勤精进,贪睡则为烦恼算。 接着,密勒日巴就继续在护马白崖窟山洞中苦修,终于到衣食皆尽,只能以山中荨为食,而且整个人吃到毛孔都变绿色,变成一个绿茸茸、只剩骨架的野人,偶被山中猎人看到,还以为青天白日遇到鬼。■ 大宝法王开示:在圣地,要像佛陀那样「醒来」 《入菩萨行论》说:没有经历痛苦,不能生起真正大精进。密勒日巴因为姑母给他的障碍和折磨,所以才有后来的学佛因缘,遇到一位具德的善知识(玛尔巴大师),生起虔敬之心,开始学习佛法,并且依于口诀,以大精进实修,终于能一生成就。 图为嘉绒寺亚龙闭关院出关的师父 大恩上师和嘉绒寺亚龙闭关院出关的师父们 如果对轮回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很自然的想要解脱的心就会出现,自然对衣食财物不会太贪着。《俱舍论》也提到,「知足即圣者」,像密勒日巴大师在山林洞穴闭关,就是一个圣人的例子。看到过去这些大师的传记和历史故事,真的很值得我们效法,作为修持的典范。 不管是出家人也好,修行人也好,发心、动机很重要,时常要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是否为善行。这样教法才会长久住世,佛教才会兴盛;心行不清净,是难以弘扬佛法的。 就像密勒日巴大师在一首道歌中说: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是值得欢喜的;透过止观与口诀,可以消除烦恼。很多经典都教我们如何修持止观,如果能深入经藏学习固然很好,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至少可以跟着一位老师或上师,学习到禅修的要诀或口诀,这是很重要的。粗的烦恼可以靠「止」而消除,深细的烦恼习气要靠「观」来消除,如此则能驾御自己的心,当你对掌握自心得到自在时,在一切境中,就会如须弥山王,不动而稳固,心想向善时,也能稳固而不受烦恼情绪所影响,能依意愿,自在掌握自己的心。这是靠「止」的禅修,靠心的定力,就可以达到的境界。 接着是「观」的禅修《大宝积经》说:在止之上要修观,也就是心在定力之外,还要有空性的观。这种「观」,是善能分别、能清晰的分辨一切,在定境之上,开启慧观之力。以大乘而言,包括分析事物的观察修,和直接安住的安住修;噶举派的大手印法,也是分析式的「观察修」和直观式的「安住修」,配合着修。 密乘而言,止观以续典不同,下部密续,有分「有所缘」禅修和「无所缘」禅修,有所缘禅修,是依止特定事物为焦点而产生专注力,这是「止」;「无所缘」禅修即是「观」。以无上续部而言,生起次第即是「止」,圆满次第即是「观」。 想修持有成就,最重要的是发心和动机,要以勇猛之心而修行,就像尊者在道歌中提到的。以前的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太阳一晒,一切外缘条件不错,还有个修行人的样子;现在更糟,太阳一晒,就打起瞌睡来了。现在僧众在寺院里、房间里读读经,也能把道理念得很顺,但真正要你付出行动却不容易做到。要在生活中检验自己的修行,看看考验来时,还能不能把握自己,还能不能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很多时候,我们都看不见自己的过患,你以为你是修行人,其实你可能只是外相相似而已。重要的是,任何时候,你要问问自己:“你现在做的有意义吗?”对,就保持并增长;不对,就改进。闭关禅修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让自己生起改变的力量。 噶当派格西有个传统,做恶就涂一颗黑石头,行善就涂一颗白色的小石头,一天下来就知道善恶多少,晚上清点,发愿明天比今天更好,明天的白石头要比今天更多。一个修行人,就是要让自己不断的断恶行善,如果一成不变,总是老样子,这样不算修行人,就算出家了也没多大意义。 今天我们齐聚在圣地祈愿,「成佛」的意思就是「醒来」,从无明烦恼中觉醒了,我们不可以再昏睡了。我们要忆持佛陀是如何醒觉的传记,要提起勇气,才不浪费此生,祈愿法会才短短几天,更要随时记得:将心转向善、转向成佛,你终于给了自己的心一个改变的机会,大家要好好把握。 参考米拉日巴传记 、大宝法王讲述米拉日巴传记
㈩ 密勒日巴电影下部为啥没有
前言电影《米拉日巴》以西藏传奇大师米拉日巴的故事为题材,耗资150万美元,在印度拉达克拍摄而成。导演涅顿秋林仁波切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电影拍摄经费主要是来自美国、欧洲、以及中国台湾的捐款。电影制作团队也又来自法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的专业人士参与制作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