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重组 »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

发布时间: 2021-08-30 02:40:12

㈠ 简述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一)复活“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供给学派不仅把萨伊定律奉为其理论和政策的基础,而且以此为武器,否定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他们认为经济发生滞胀完全是由于需求管理政策造成的,是需求过度和供给衰退的必然结果,其祸根就是凯恩斯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因此必须坚决摈弃。他们还认为经济发展的标志是供给的水平和能力,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研究如何促进生产、增加供给,仅仅在需求和分配上做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供求总是均衡的。他们宣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促进生产、增加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经济体制,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种经济变量都能自动趋于均衡,保证经济长期地稳定发展。国家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且往往由于干预不当而损害经济中的供给力量,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调节政策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注重需求方面的短期效果,不注重供给方面的长期利益;注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把以税收、公债形式从企业和个人那里征集的过多社会资财,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付变成了巨大的消费而损耗掉,降低了资本积累,阻碍了生产发展,削弱了供给能力。特别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往往服从于政党之间的争斗,这种短期化行为,却对供给产生持久的破坏作用。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
(三)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
他们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以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为满足。因此通过各种刺激就能增加生产以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
供给学派认为,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税率变动影响着劳动力的供应及其结构,影响着储蓄、投资以及各种有形的经济活动。因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虽然是收益,但他所关心的不是收入总额,而是纳税后可支配的收入净额,因此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是关键的因素。提高税率,人们的净收入额下降;减低税率,人们的净收入增加。经济主体考虑是否增加活动,主要看由此带来的净收入增量是否合算来决定。高税率因减少人们的净收益而挫伤劳动热情,缩减储蓄,致使利率上升投资萎缩,生产增长缓慢,商品供给不足。而减税则具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
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不仅能将国民收入更多地积累在企业和个人手里,用以扩大储蓄与投资,增加供给,而且也不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因为决定税收总额的因素不仅是税率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课税基数的大小。高税率不一定使税收额增加,却常因压抑了经济主体的活动而缩减了课税基数,反而使税收额减少。供给学派常用著名的“拉弗曲线”来说明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重视智力资本,反对过多社会福利
供给学派认为,“一国实际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其有形资本与智力资本的积累,也取决于其劳动力的质量与努力程度。”尤其是当代智力资本所形成的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着物质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面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福利。因此资本,特别是智力资本是人类福利的源泉,应当鼓励人们进行智力投资。只有当有形资本和智力资本达到最大化时,人类福利才能达到最大化,若资本不足时,过多的福利只会产生不良作用,削弱了人们储蓄和投资和积极性,特别是压抑了积蓄智力资本的动力,滋长了穷人的依赖心理,使失业成本大大降低,人们不储蓄、不工作、不学习、不提高也能生存,这就不利于增加投资,不利于扩大就业,不利于鼓励进取,不利于刺激供给,不能达到真正的最大福利化社会。同时过多的福利扩大了政府的社会性支出而排挤了私人的生产性支出,不利于消除赤字,不利于生产增长。因此必须削减过多的社会福利。
(五)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由于供给学派以增加生产,扩大供给为主旨,所以他们的货币金融理论特别强调货币金融对于供给因素的影响;又因他们将减税作为主要武器,因而十分注重货币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他们从提高供给能力的角度出发,力主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㈡ 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有那些主要分歧

完全原创和自己总结,不是网上大段大段的粘贴,希望帮到你。

凯恩斯主义是从需求着手,叫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总体来说就是,总需求不足的时候,使用扩张性政策,总需求过多,采取紧缩性政策。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而动。
供给学派从供给入手,以萨伊定律(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为基本理论根基,提出相应政策,主要是减税,以及削减社会福利等措施。

他们的分歧,大家都主张减税,但是凯恩斯说的是比例税率,供给学派说的减税是减边际税率。
凯恩斯主张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供给学派主张削减社会福利。

有人总结,凯恩斯的政策是“劫富济贫”,供给学派的政策是“劫贫济富”。但是不可否认,供给学派纵然在理论上根基并不十分牢固完善,但是提出的政策行之有效。

㈢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有哪些

供给学派并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经济产生“滞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供给学派认为,1929~1933年 的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当时西方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萨伊定律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是错误的。
吉尔德坚持说,就全部经济看,购买力永远等于生产力;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不可能由于需求不足而发生产品过剩。拉弗极力强调萨伊定律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萨伊定律不仅概括了古典学派的理论,而且确认供给是实际需求得以维持的唯一源泉。供给学派认为政府不应当刺激需求,而应当刺激供给。
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以后,进而确认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生产要素中资本至关紧要。资本积累决定着生产增长速度,应当鼓励储蓄和投资。
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
供给学派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最为重要。在分析经济政策对行为的影响时,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只注意政策对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效果,而是强调政策对生产活动的作用。
供给学派着重分析税制对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效果。他们指出,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所关心的并不是获得的报酬或利润总额,而是减去各种纳税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在累进税制条件下,边际税率又是关键因素。因为经济主体是否多做工作,或增加储蓄和投资,要看按边际税率纳税后增加的净报酬是否合算。
他们认为税率影响经济主体行为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实现的,税率提高,纳税后净报酬减少。就劳动力看,这意味着休闲对做工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会选择休闲而不去做工,劳动力供给就会减少。就资本看,这意味着消费对储蓄和投资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乐意把收入用作消费而不用作储蓄和投资,资本供给就会减少。此外,经济主体为了逃避高税率,还把经济活动从市场转入地下。这些都会使生产要素供给减少,利用效率降低,使生产下降。
供给学派进而分析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因为税收是税率与税收基础的乘积,税率变动既然影响生产,就必然影响税收。拉弗首次把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制成模型,画在直角坐标图上,这就是以拉弗命名的拉弗曲线。
减税,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能促进生产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宣扬正是高税率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阻碍了个人和企业储蓄与投资 。这就必然导致生产率增长缓慢、生产呆滞,出现商品供给不足、物价上升。这时再加上人为地扩大需求,通货膨胀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又使储蓄和投资进一步萎缩,生产更加呆滞;还使纳税人升进高税率等级,而实际收入并未增加,纳税负担因而更重。
因此,供给学派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夸大了降低边际税率的作用。他们认为减税能刺激人们多作工作,更能刺激个人储蓄和企业投资,从而大大促进经济增长,并可抑制通货膨胀。他们还认为,减税后政府税收不致减少,还会增多。即使出现财政赤字,对经济也无关紧要。经济增长后,赤字自然缩小和消失。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
供给学派虽然同意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和措施上 ,同货币学派大相径庭。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 ,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持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㈣ 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

1、优缺点不同

货币学派依靠货币自由调节市场,供给学派依靠供给自由调节市场,货币学派及供给学派的理论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不是因为不主张政府进行干预,而是要求减少政府的干预。

其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两点:政府干预的度;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关键因素是什么。优点就是强调市场规律,缺点就是忽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太注重市场规律当然会引起经济危机。


2、主张不同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加强国家经济干预,促进经济发展。

货币学派的主张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是货币供应量,因此主张控制货币供应量,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来对付衰退和扩大就业。

供给学派的主张是在供给和需求关系上,供给创造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整个社会经济就会稳定增长,主张减税刺激经济发展。

3、目的和措施不同

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

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持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㈤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货币学派的实质:货币学是研究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货币发行的价值总量,不能大于商品价值总量,否则会引起物价全面上涨,又称货币学派,亦称“货币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派之一。

2、供给学派的实质: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供给方面经济学”。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一种经济理论。相对于强调经济需求的凯恩斯主义而言。

二、两者的兴起时间不同:

1、货币学派的兴起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

2、供给学派的兴起时间: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

三、两者的观点主张不同:

1、货币学派的观点主张: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 ,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

2、供给学派的观点主张: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

(5)供给学派扩展阅读: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其动向是可以预测的。理由是:

1.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弗里德曼指出,影响货币供应的若干主要因素,并不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主要受制于函数式中的那些变量。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备相对的稳定性(如U、W),有些只在很少情况下才影响货币需求(如1/p dp/dt),因而它们不会破坏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与利率。

3.货币需求函数的倒数——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弗里德曼认为:从实证来看,货币流通速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则性,有规律可循。依据经验,流通速度往往与收入保持“正一致性”,即同方向变动关系。收入提高,流通速度加快;反之亦然。弗里德曼通过对美国货币史的长期研究,论证出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内是十分稳定的,至于在短期内,用永恒收入的概念来考虑也是稳定的。他在《货币数量说-一种重新表述》一文中,曾把货币需求函数写成另一种形式:

此式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函数V是收入Y对货币数量M之比,弗里德曼指出,“只要Y是永恒收入,Y对M的比率就会不变”。所以货币流通速度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都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㈥ 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是什么意思

供给学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该学派的先驱者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芒德尔。 70 年代初,他多次批评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同凯恩斯主义相反的论点和主张。 1974 年他反对福特政府征收附加所得税控制物价的计划,主张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同时恢复金本位、稳定美元价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芒德尔的论点引起拉弗和万尼斯基的注意和赞赏,拉弗进一步研究并发展了芒德尔的论点。当时的美国国会众议员肯普也很重视芒德尔的主张,他任用罗伯茨为他拟定减税提案,聘请图尔进行减税效果的计量研究。

供给学派认为, 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当时西方各国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造成的,萨伊定律完全正确,凯恩斯定律却是错误的。

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以后,进而确认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生产要素中资本至关紧要。资本积累决定着生产增长速度,应当鼓励储蓄和投资。

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

供给学派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其中财政政策最为重要。在分析经济政策对行为的影响时,供给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只注意政策对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效果,而是强调政策对生产活动的作用。

供给学派着重分析税制对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效果。他们指出,经济主体从事经营活动所关心的并不是获得的报酬或利润总额,而是减去各种纳税后的报酬或利润净额。在累进税制条件下,边际税率又是关键因素。因为经济主体是否多做工作,或增加储蓄和投资,要看按边际税率纳税后增加的净报酬是否合算。

他们认为税率影响经济主体行为是通过相对价格变化实现的,税率提高,纳税后净报酬减少。就劳动力看,这意味着休闲对做工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会选择休闲而不去做工,劳动力供给就会减少。就资本看,这意味着消费对储蓄和投资的价格下降,人们就乐意把收入用作消费而不用作储蓄和投资,资本供给就会减少。此外,经济主体为了逃避高税率,还把经济活动从市场转入地下。这些都会使生产要素供给减少,利用效率降低,使生产下降。

供给学派进而分析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因为税收是税率与税收基础的乘积,税率变动既然影响生产,就必然影响税收。拉弗首次把税率与税收的关系制成模型,画在直角坐标图上,这就是以拉弗命名的拉弗曲线。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支出不论是公共支出还是转移支付都或多或少起着阻碍生产的作用公共支出中有些是浪费资源,有些虽然对经济有益,但效率很低。社会支出阻碍生产的作用较为严重。失业保险津贴使人们宁愿失业而不去寻找工作或从事报酬低的工作。福利补助严重削弱人们储蓄的积极性,滋长人们的依赖性,不仅不减轻反而扩大贫困并使贫困永久化。因此,他们主张大量削减社会支出,停办不必需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计划,降低津贴和补助金额,严格限制领受条件。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法律条例多数具有阻碍生产的效果。首先是加重企业负担,提高产品成本。其次是企业为了遵守法律条例,不得不缩减研究开发支出和生产性投资,停止技术改革。更严重的是挫伤企业的创新精神和风险投资,造成生产率增长停滞。政府应当放宽对经济的管理,增强市场机制。

供给学派虽然同意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在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和措施上同货币学派大相径庭。供给学派认为,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的目的不应只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而是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货币价值保持稳定,人们的通货膨胀心理就会消失。在安排货币收入时,人们就乐意保存货币,不去囤积物资;选择生产性投资,不做投机性投资。同时,货币价值稳定又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持货币价值稳定,拉弗、万尼斯基、肯普等坚持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供给学派的论点和主张受到西方经济学界各方关注。凯恩斯主义者萨缪尔森认为,它既没有经济史上的有力证据,又缺乏理论分析上的合理推断。

考虑税率变动的影响时,片面强调对生产的效果,忽视对需求的影响,从而夸大减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于供给学派所说减税不会导致出现财政赤字,即使发生赤字对经济也无任何妨碍,赤字会自行消失,认为纯属无稽之谈。评论者一致指出降低边际税率是为富人谋利。因为全面降低累进税率,高收入阶层获得减税的好处要比低收入阶层多。削减社会支出则使低收入阶层直接受到损失。据美国城市研究所研究, 1981 年美国总统里根实施全面降低所得税率和削减社会支出后,美国家庭收入分配不均程度显著加大。评论者引用美国普查局公布的关于贫困线下人口连年猛增的统计,证明美国社会贫困加重。

政府干预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非政治家任意设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保持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干预和调节,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制订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条例,虽然增加了企业负担,但保护了社会利益。

恢复金本位制将大大缩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指出货币历史表明金本位并不能保证物价稳定。

㈦ 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1.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 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伦纳于1968年使用“货币主义”一词来表达这一流派的基本特点,此后被广泛沿用于经济学文献之中。

  3.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㈧ 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是区别明显的,二者在兴起背景、理论体系、政策观点、政策影响、理论缺陷方面都存在很多区别。
(一)兴起背景不同 。凯恩斯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时期,而供给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增长率并存时期。1929-1933年,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普遍性的经济大萧条,表现为工业生产总值下降、失业率上升、投资崩溃,传统信奉自由经济的新古典经济学无法做出解释,甚至产生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困惑,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大的理论危机出现了,而凯恩斯及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自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高通货膨胀率和低增长率并存的状况,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了空前的理论危机,客观上需要新的经济理论来应对和解释。于是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体现自由主义思潮的经济学流派应运而生,可见从一开始供给学派就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面产生的。
(二)理论体系不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构成的有效需求,受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制约,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投资需求不足和非自愿性失业,结论是资本主义无法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国家有效干预取代完全放任的自由经济,市场非出清、非均衡需要外部干预成为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逻辑出发点;而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主要是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相比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较为单薄,更偏重于政策主张。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商品与劳务的生产与提高生产率,为增加供给,需要运用税收等政策促进储蓄和鼓励企业投资。
(三)政策观点 不同。在政策上,凯恩斯主义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否认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充分就业和自动出清,主张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整。在解决经济萧条和促进就业方面,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体现出国家干预思想;而供给学派认为“滞胀”的出现是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恶果,提出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主张在市场供求关系中把供给放在首位,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方向,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减税等措施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据此,针对当时美国的“滞胀”状态,“供给学派认为美国经济的头号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生产率的下降。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解决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
(四)政策影响不同。作为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革命地位的凯恩斯主义,颠覆了信奉市场机制自由运行的传统古典经济学,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全新指导思想,在危机中挽救了资本主义。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凯恩斯经济理论注重社会心理分析,也为以后的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乃至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某种借鉴。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实践新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推行既要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削减赤字、压缩债务的经济增长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后回归凯恩斯主义成了欧美领导人制定政策的现实选择,显示了凯恩斯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而供给学派自然无法和号称“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相提并论,它产生于传统凯恩斯主义遭到质疑及西方经济学流派纷纷兴起的时刻,它对美国、英国政府特定时期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理论没有继续丰富和完善,相比起传统凯恩斯主义及其以后的分支流派,其影响力都不能相提并论。
(五)理论缺陷不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缺少微观经济基础,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也需继续检验,而其政策措施只着眼于解决短期经济问题,对经济长期增长作用有限也是凯恩斯主义的明显缺陷;供给学派坚持从古典经济学渊源解决现实问题,片面强调“供给方”管理,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简单重申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所提出的政策主张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其边际减税政策被认为是在保护富人的利益,所以供给学派的减税理论曾遭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甚至供给学派内部在减税等理论政策的功效上也存在争论,但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它由只强调需求的一个极端走到了只强调供给的另外一个极端。

㈨ 供给学派的介绍

展开全部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㈩ 什么是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理论概述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热点内容
明凯照明 发布:2021-09-07 23:34:46 浏览:22
下跌的股票全卖还是卖一半 发布:2021-09-07 23:34:38 浏览:620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发布:2021-09-07 23:33:28 浏览:835
通达信好股票主图指标 发布:2021-09-07 23:33:22 浏览:2
今天华兰生物股票怎么样 发布:2021-09-07 23:32:55 浏览:901
申联生物是新上市的股票吗 发布:2021-09-07 23:32:45 浏览:360
股票重组复牌首日涨跌幅限制 发布:2021-09-07 23:31:16 浏览:371
如何挑选长期投资的股票 发布:2021-09-07 23:31:14 浏览:183
机构调研最多的股票2020 发布:2021-09-07 23:29:17 浏览:306
股票中总成本均价线是什么指标 发布:2021-09-07 23:29:16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