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安
『壹』 “苟安"什么意思
苟且的活着
『贰』 畏难苟安,三国苟安,一邢二潘三苟安,苟安是什么意思
拼音:gǒu'ān。苟安,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乐,不作长久之计。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2)苟安扩展阅读
苟且偷安
《后汉书·西羌传论》:“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
宋苏轼《乞开杭州西湖状》:“臣以侍从,出膺宠寄,目睹西湖有必废之渐,有五不可之忧,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三回:“楚大夫屈原痛怀王之死,繇子兰、靳尚误之;今日二人,仍旧用事,君臣贪于苟安,绝无报秦之志。”
清龚自珍《明良论二》:“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
巴金《春》二十:“他当初误于苟安的思想,一步走错,就被逼着步步走错。”
『叁』 南宋小朝廷的苟安什么意思
大部分统治阶级不思进取,政治上针对北宋弊政几乎没有一套完整的改革措施。军事上对女真金国没有强有力地进攻方略。外交上对北朝卑躬屈膝,送礼、求和、称臣(后改称叔)。
『肆』 苟安怎么死的
『伍』 三国演义中,解释一下:苟安的出身与结局
你好,
三国人物:苟安
生卒:不详
喜好:酒
三国演义人物,正史查无此人。
此人好酒,解送粮草延误十天,诸葛亮十分愤怒,欲斩之;杨仪求情,乃杖八十,苟安怀恨在心,投魏;后去成都散布谣言说:“孔明早晚要篡位自立为皇帝的。”,刘禅听信谣言,下诏召回了孔明,导致第四次北伐失败
希望可以帮到你,
『陆』 都尉 苟安 是怎么死的
都尉苟安后来投向了魏国,具体死亡情况不明。
蜀国的都尉苟安。孔明北伐时,李严派苟安解送粮米。但“苟安好酒,于路怠慢,违限十日”。如此玩忽职守本该处斩,可经长史杨仪说情后打了八十大板,从轻发落。苟安被责罚后怀恨在心,回成都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散布流言,说孔明仗着自己立了大功,以下犯上,早晚必将篡国。刘禅轻信苟安的传言,便急诏孔明回成都。
苟安人物点评:
苟安虽然是书中一个龙套角色,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书中可以看出:
1、苟安是李严的人,诸葛亮本欲斩之,听杨仪说后改成杖责。
2、布散流言,导致北伐失败。此次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形势一片大好,却因此而功亏一篑,至此之后,诸葛亮再也没有这么好的优势。
3、从刘禅听信谣言可以看出,蜀汉内部不是没有矛盾。
『柒』 苟安什么意思
【解释】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拼音】[ gǒu ān ]
【出处】现代作家 巴金《春》二十:“他当初误于苟安的思想,一步走错,就被逼着步步走错。”
(7)苟安扩展阅读:
【近义词】消沉、颓丧、偷安
【反义词】奋发
1、消沉
【拼音】[ xiāo chén ]
【解释】情绪低落,萎靡不振。
【出处】现代作家 叶圣陶《倪焕之》三:他听见自己求救一般的讲说的声音,同时总伴着各种噪音,甚至自己的声音反而消沉在噪音里。
2、颓丧
【拼音】[ tuí sàng ]
【解释】情绪低落,精神委靡。
【出处】现代作家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从他的颓丧的样子看起来,他一定受过很大的磨折才逃跑回家来的。”
参考自来来源:网络-苟安
『捌』 北宋和南宋的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其中的靠议和苟安是什么意思
先说说宋朝战略上不足之处:
1.失去了北方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连长城
都不在自己手内(当然这是石敬塘造成的);
2.都城汴梁易攻难守,缺少天险,后来的靖康之
变就是攻下汴京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3.军事指挥权分散,枢密院建设之初受皇帝领
导,然而赵匡胤有军事才能,其余皇帝没有,也
就限制了北宋的作战能力;
4.北宋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高峰,文臣知州等政
策限制了地方的军事实力,导致边境的军队作
战能力低下不能在受到攻击时进行有效防御;
5.北有契丹西有西夏,被强敌环绕
有着如此多的弊端,只能依靠议和来换取一时的和平。所以从后世看来是苟且偷安。
『玖』 诸葛亮为什么不杀苟安,苟安投魏后散布谣言说诸葛亮自立为主
诸葛亮不是神
也是人
有恻隐之心,尤其是在北伐是,他已经老了
无法在那么果断
在后人看来是妇人之仁
但在他看来,这就是他恪守的仁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