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网官网
Ⅰ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致良知论坛纪实》的作者是谁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致良知论坛纪实》的作者是白立新联合多位学者。
本书主要作者为白立新,2014年曾联合50多位企业家发起明阳心学教育传播活动,由此正式成立了致良知四合院。阳明心学中“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为当代人指引了提升心性与格局发展之路。
(1)民族复兴网官网扩展阅读:
“2017企业家致良知论坛”在北京开幕。4000余位企业家、教育界及部分社会人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开幕式上,致良知四合院创始人白立新发表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文化自信对于企业家、教育工作者意味着什么,伟大企业的基因是什么,企业家如何与祖国同频共振等。
致良知四合院秘书长张立平介绍,这次论坛是致良知四合院第一次以如此盛大的论坛方式,向全社会全面呈现五年来致良知四合院在“致良知+商业”、“致良知+教育”、“致良知+扶贫”、“致良知+二代传承”等领域的实践成果。
并且向社会传递“可学而至”的一份信心:中华文化不只是知识,不只是学问,更是一种改变的力量。中华文化的本质是圣贤文化,圣贤可学而至,商业之道可学而至。
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
Ⅱ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介绍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2015年6月30日20时30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共产党员网制作官网,提供免费下载。
Ⅲ 中华民族复兴指数的介绍
2007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发布了第一份民族复兴指数报告,以2005年数据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是完成46%的复兴任务。用量化指标衡量复兴进度引发广泛争议。方法是用人均GNI(国民总收入)确定现代化目标值,对比当年世界银行中等收入国家的边界标准。2012年8月7日,杨宜勇做客强国论坛,回答网友对相关问题的疑问,并称2049年中国进入第一世界。
Ⅳ 民族复兴网是一个什么网
和本吧没关系,但目标相同!
Ⅳ 民族复兴网是什么性质
是一个评论当代时事政治军国际新闻舆论的网站。
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完成62%”靠谱吗
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即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一时间,这个数字通过网络迅速传遍全球.产生了巨大的“62%效应‘,几乎无领域不受其影响.不仅炎黄子孙为民族复兴之神速倍感骄傲,国外专家学者也对中国统计学科飞跃式的发展表示惊叹。作为民族的梦想和憧憬。“中华民族离伟大复兴还有多远”一直是国人渴求的答案,这一次.国家发改委的专家给出了一个“科学.的说法。只可惜.这个精确到万分之一的量化指标.却带给公众一头雾水—复兴大业跑完了大半程的说法靠谱吗?“62%的复兴”是科学还是笑话?“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很难被量化的,比如爱情、感动、幸福、快乐,如果‘民族复兴’可以用指标量化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若干位.那就等于告诉人们.爱情也可以用财富、鲜花、年龄、爱好、门当户对等几个指数量化到小数点后若干位,这可能吗?’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显然不是简单地“回复’到中华民族古代曾经有过的辉煌.而是要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把极其模糊、抽象的概念.用62%之类的数据表达出来的不是精确,只能让人犯蒙。
Ⅶ 中华民族复兴指数的质疑
而这样一个看似权威的数据,却引发诸多质疑
大学副教授肖余根认为,不能拿一个很难说科学的指标体系工具,来思考民族复兴进程。
据报道,在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上,有专家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这个数字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完成了总任务的62.74%。简单说,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经过了大半。
应该说,社会科学有其特殊的规律性,为了提高社会科学的权威性,社会科学借鉴自然科学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也是一个趋势。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可以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弄出一个指数来,这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中华民族复兴指数,能否经得起推敲?
大多数网友根据自己的直感和常识,不认可这个研究,这也不奇怪。比如,中华民族的复兴从近代开始,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5年,复兴指数是46.4%,2010年就达到62.74%,仅仅五年内,复兴指数就提高了16%,占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复兴指数的三分之一还强,这客观吗?
当然,我们这样比较,还是按照提出者的思想框架来思考的,这本身就落入了套中,从这样的一个结果来看,这个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存疑的。拿一个很难说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工具,来思考民族复兴进程,本身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事情。哪怕这个指标体系,表面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统计了大量的数据,但把这些数据,硬生生地贴上一个根本无法涵盖的概念,其结果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Ⅷ 大学生对于汉服复兴看法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称为华夏衣冠,现代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衣、裳概念,历经周朝代的周礼制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因推崇周礼制而趋向完善并普及,汉朝因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及光武中兴,使汉朝的影响力到达鼎盛,汉人称谓由此产生。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的某些过渡历史阶段的穿着服饰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汉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边远山民,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身影。汉服的影响十分深远,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近年来,“复兴汉服”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大众对汉服的讨论。“80后新人穿汉服拜堂成亲”、“丁亥年中国长安汉服成人礼”、“百名学者倡议汉服为奥运礼仪服装”等新闻都激起人们对“复兴汉服”的讨论与关注。有人认为“复兴汉服”是哗众取宠,是单纯复古,推广汉服对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没什么作用,是形式主义。也有人认为“复兴汉服”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重建民族自尊、寻回民族自豪、复兴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不同人对“复兴汉服”有不同看法。为了更好了解大众对“复兴汉服”的看法,本人做了大学生对复兴汉服的看法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复兴汉服的看法,同时希望能使大学生对汉服有更多的认识。
二 调查对象
广州大学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共50名
三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形式,当场作答当场回收。
四 调查时间
2010年12月5日~2010年12月23日
五 调查内容
主要了解了大学生对汉服的认识与态度以及他们对“复兴汉服”的看法。问卷共向调查者提出了16个问题。
Ⅸ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应如何继续
虽然说,世界民族平等,但是不给于自己民族与照顾和特维护的民族注定会被其他民族分化,瓦解,奴役,从某种意义上说,最总会沦落为劣等民族都说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这个意思,难不成我们要好我们的竞争对手团结吗?还有我们团结了,就为“团结”这个口号吗?当然是为实实在在的利益,民族主意虽然不好听,但是民族意识强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所以既要积极利用,又要积极监控风险。
复兴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因此要摒弃狭隘的民族观;同时发展有快慢,地区和民族也有不同,生活礼俗不同,要有区分的民族观,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到底还是要民族大团结,共建我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