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壹』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器的意思:
1.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象、用。被那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其中,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朝闻道,夕死可矣。
2.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3.君子不器,还要根据“道”来理解,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不单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但是,道器不离,无形的规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
4.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讲应用,也是强调以不变应万变!一旦明道,即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则可以持经达变,抱一应万,待人接物事事可为!君子不器,并不是说可以脱离实际,忽略现实,因为阴阳一体,道器不离,悟道总是在器中,悟道后还是在器中运用!
『贰』 “君子不器”应该怎么解释
1,君子不会拘泥于形式教条。《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
2,君子心怀天下,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
君子不器,还要根据“道”来理解,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是,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不单指器皿;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但是,道器不离,无形的规律的道,恰好就存在于有形的器物之中。
孔子解释“君子不器”的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就要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在孔子看来,只有悟道,特别是修到天道与本心为一,才有信仰,才有驾驭各种复杂事件的能力,才能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即便讲应用,也是强调以不变应万变。一旦明道,即阳明先生讲的致良知,则可以持经达变,抱一应万,待人接物事事可为!君子不器,并不是说可以脱离实际,忽略现实,因为阴阳一体,道器不离,悟道总是在器中,悟道后还是在器中运用。
『叁』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你好,很高兴为你作答
君子不器的解释是: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O(∩_∩)O~~
『肆』 君子不器 是什么意思
首先,一些心向儒家的人刻意伪释文义,把“君子不器”这句毋庸置疑是消极内涵的话解释成一种混含的美好语句,把事实上根本就是中性的词汇“器”定义为消极的事物而得出结论。所以说儒家张嘴就来的“君子小人论”,全是不足取的伪腔假调!
那么,“器”,是什么意思?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
【凿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从这些简单的“制陶、筑室”的人类劳动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器”只不过是为生活方便被加工改造而来的一些“人造物品”。体现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如果能注意到实践的重要性,道家思想的伟大内涵由此足见一斑。道家处处有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实践观论述。而儒家真不愧为“呆子书生”,不仅仅脱离实践只喊口号,还诳言摒弃实践,——“君子不器”就是反对行动鼓励顺从的理论。
一句话,“君子不器”就是一种站在实践对立面的消极观念。(“器”是实践的象征。)
无论你作何种美化的解释,其本意就是这样的。再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自作聪明的儒生们,会把标点符号做一下位移,蒙人耳目呢……
『伍』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象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用于赞美别人多才多艺。
【出处】战国·孔子《易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所有有形的物质都是器,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运动、发展的总规律,是无形的。
【例子】我现在以将我所学过的武功全部融合在一起,以君子不器驾驭,倒是可以做到融会贯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全知全能
【反义词】碌碌无为、不学无术、一无所长
(5)君子不器扩展阅读
1、君子不器的近义词
多才多艺
【解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此公真是多才多艺!”
这个人真是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示例】夏雨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子,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才能多方面
2、君子不器的反义词
一无所长
【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霍光不爱读书,不识大局,不会治家,最终导致惨祸上身。
【示例】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技术,一无所长的人无法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人无学术、没本事
『陆』 《论语》“君子不器”什么意思
“子曰:君子不器”。首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那《论语·为政》篇讲的什么呢,为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跟做官有关的。孔子说过“学而优则仕”,意思就是如果你的知识足够丰富,就应该进入官路,走向仕途。因此古代读书人也把进入仕途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 所以此篇简单明了地说就是讲求官、为官的基本原则。
而把君子和不器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作为君子,你不能像器具一样,只会做分内的事,对于自己工作以外的事情一概不知。而把这句话放到了《论语·为政》中,也是有目的的。如果你做官从政,不仅要把自己职位的工作做好,还要会其他职位的事情。如果只在一个位子上有用,放到别处什么也不懂,那也就跟器具没什么两样了。
在为政方面,孔老夫子认为做官要通才,就是学识广博、技能广泛,涉及面广,在各方面都知识渊博。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自己的专业,要向君子不器的方面发展。
『柒』 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啊
君子(德高才高之人)不象器皿一般。意谓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是全才。用现代话说:君子不是专家,只通晓一个方面,而是通才,通晓各个层次、各个领域。
『捌』 “孔子曰: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节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孔子说:“君子做事在说话前,然后才照他做的说。”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8)君子不器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玖』 如何解释“君子不器”
这句话有很多种解释方式,总的意思是类似的。
出自孔子语录,论语。
但是其来源更早是在易经的系辞。
‘形而上学’这个词也是这么来的。
来源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老子道德经也有类似含义的语句。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这是相同意境的例句,实际上就是把这句话更通俗的讲白了,更有一层真正的‘道’是与常态观截然相反的意义。
更有解释其真意的一句话便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更加直白的告诉你了,何为礼仪,仁义,道德,几乎点破了封建二字的根本。
古代许多的不孝子,奸臣,卖国贼实际上是承担不起忠孝,而不是真的不孝,纯粹的不孝子是很少的,尤其是古代不会父母过度溺爱的情况,通常是生活所迫。
所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若全,人人纯善何来仁义?智慧出现,教导众生何尝不是掌控权威?因为六亲不和的太多了,所以才有孝子贤孙,否则谁比谁孝顺?国家如果安泰稳定,大臣又有谁会想让国家灭亡呢?他们还指望在国家这个灶台吃饭呢,谁会砸了这饭锅?
所谓的割肉奉母,卧冰求鲤,就比照顾父母,无疾而终的子女更孝顺?
孝顺不是靠父母的体会与现实评价的,但是又是谁规定的呢?这规定的东西,便可以称‘器’不器,就是不受约束啊。
国家用仁义,孝道约束世人,就是因为‘大道崩废’啊!创造圣人,掌控智慧约束万民,定下了礼义廉耻,忠孝仁义,至此,忠孝仁义便从‘形而上的道’变成了‘形而下之法’
忠孝变成了枷锁,仁义也就成了牢房,被约束狠了的一些人就会更加铤而走险。
所以,孔子君子不器,也有这一层含义。
所以曹操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因为他从道德,礼仪上评价是如此,可他实际上是真正心怀天下的人啊。
到了真正的乱世,不会拘泥于礼仪,忠孝,只会最快,最大化的稳定天下,并不是怕死,怕死会刺杀董卓?他只不过是追求天下安定罢了。
这就是曹操的体现,脱离剧情描述,刺杀董卓,讨逆,但又被袁绍摘桃子,依旧拼命的和董卓拼,但是势单力薄无可奈何的进入乱世,汉朝彻底覆灭。
然后开始枭雄模式,但看其他众人,实际上袁绍真的不明白大局吗?只不过是他希望汉朝灭亡,天下大乱而已。
古代世家门阀实际上不希望百姓民智开启,希望自己是最尊贵,权威的,这便是圣贤智慧的来历,不希望你思考,只需要你盲从。
所以老子道德经更是有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所以道德经许多核心精益,用非常夸张的文字描述,目的就是让人惊讶,错愕,不解,甚至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所以道德经也没教人到底什么是‘道’而是告诉你‘道应该是什么’
————————————————————————
所以返回孔子所说‘君子不器’
便是有几层含义。
1:君子不拘泥于形式,只求本心。论语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穷则独善其身,负责兼济天下’所以君子不是神,没有特定的要求,实际上是随着时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盲从,不拘泥,洒脱自然。
2:君子的行为是追求‘道’也就是,形而上,拘泥形而下者的,不是君子。君子是行道之人,更加积极向上,圣人呢?则是得道之人,更加深邃。
但,实际上,孔子口中的君子,才符合老子所述的‘圣人之道’的精髓。绝圣弃智,圣人永远不会给人一个标榜,告诉你这是对的,他只会去做事。
3:君子不会受到现实困境的约束,能够打破局面。
这样也能解释君子不器,但实际上也不过是第一个含义中又引申出的意思。
所以,从哲学根源上讲,儒教的君子立意还在后世口中‘圣人’之上。
老子如果知道后人尊其为圣人,估计也是悲大于喜。
君子本来应该是,礼乐崩坏,大道凌乱时代的求道之人,虽然可能求之不得,但却也走在大道之上。
在老子他们的口中,所谓的圣人,可能从三皇治世五帝为君开始便已经没了。
家家夜不关门,日不闭户的时代才会有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