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
A. 晋朝八王之乱是哪八王怎样乱
这八王是谁的儿子,各是什幺关系?
B. 八王之乱是哪八王
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2)八王扩展阅读
蔡东藩在《两晋通俗演义》中说,晋武帝司马炎是本可以将晋朝巩固发展的。可他偏听偏信,立了脑子不太灵光的晋惠帝司马衷当继承人,此外,还给这个愚笨的儿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贾南风。
都是晋武帝司马炎惹的祸,给自己的傻儿子找了一个丑陋却有野心的皇后
贾南风又矮又丑,但是他的父亲贾充却买通了晋武帝的一位皇后,让这位皇后给晋武帝吹枕边风,告诉晋武帝贾南风虽然丑陋,但品德高尚。
结果,晋武帝让自己的儿子娶了贾南风。晋武帝看到贾南风的长相之后非常后悔,但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她非常恩爱,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晋武帝死后,晋惠帝即位,贾南风成为了皇后。
贾南风喜欢揽权,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
由于晋惠帝智商不高,无能力治理朝政,再加上皇后贾南风专权,引起分封诸侯王的不满。他们开始觊觎皇位,打算找机会,效仿曹操和自己的祖先司马懿“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此,这些诸侯王不惜自相残杀,八王之乱就此展开。其中的结盟、反叛、拉拢等等。
C. 三皇五帝八王分别是谁
三皇:
三皇是上古的
伏羲
燧人
神农。循环轮回:太古
黄古
远古
五帝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
八王
(1).
晋惠帝
(
司马衷
)时,宗室诸王间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指
汝南王
亮
、
楚王
玮
、
赵王
伦
、
齐王
冏
、
长沙王
乂
、
成都王
颖
、
河间王
颙
、
东海王
越
。详“
八王之乱
”。
(2).
晋
代
王祥
、
王衍
、
王绥
、
王澄
、
王敦
、
王导
、
王戎
、
王玄
的合称。《晋书·裴秀传》:“
裴
、
王
二族盛於
魏
晋
之世,时人以为八
裴
方八
王
。
徽
比
王祥
,
楷
比
王衍
,
康
比
王绥
,
绰
比
王澄
,
瓒
比
王敦
,
遐
比
王导
,
頠
比
王戎
,
邈
比
王玄
云。”
D. 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那八王
晋朝的八王之乱的八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以杨骏被杀后卫瓘、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从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续16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E. 八王之乱 八王指哪八个,下场如何
“八王”各有名号,其中有的人名字太怪,就不提他了,仅以名号来叙述其事。为便于各位了解司马氏集团的凶残,先交代一下“八王”的“出处”与归宿。
首先来看一下汝南王司马亮,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后被楚王司马玮杀了。这是侄孙杀了叔祖父。
再看楚王司马玮,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被晋惠帝的老婆也就是贾南风所杀。这是嫂子杀叔叔。
还有赵王司马伦,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被他的哥哥梁王司马肜上表惠帝,被赐死。你看这些兄弟们,真不够哥们儿!
下面简述之:齐王,被长沙王所杀;长沙王,被河间王所杀;河间王,被其部将梁臣所杀;成都王,被范阳长史刘舆所杀……
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争权夺利的,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几乎每一个被杀者,死前都曾经杀过别人,当然后来又被别人所杀。
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不作威作福的,都曾显赫一时,都曾骑在别人的头上拉屎撒尿,可到后来,又被别人当作玩偶耍来耍去。
1年前 - 检举
F. 为什么在《宰相刘罗锅》中八王、九王不和六王说话
八王、九王早死了,六王也没封王,是个镇国公。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在京城因缘际巧的碰上了当今皇上,并与皇上下了一盘棋,没想到从此与皇上的宠臣礼部侍郎和珅结下了不解怨恨。因为背负罗锅,刘墉又称“刘罗锅”。
在比棋招亲中,战胜各方棋手,被招为六王爷的女婿,相约中了状元就成婚。刘墉果然不负众望高中状元,并被派往江宁任知府,政绩卓著。自从京城结怨之后,和珅念念不忘要致刘墉于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刘墉百般刁难。
自此,刘墉与和珅在朝廷、在民间,对公事、对私事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
(6)八王扩展阅读:
《宰相刘罗锅怕》中的糊涂王爷,刘庸的老丈人,乾隆成为“六王”,其实雍正的六弟叫胤祚,6岁就夭折了,根本不存在“六王”这一说。”八王““九王”就更不存在,早被雍正收拾了。刘墉这个老丈人的口头禅是“皇上圣明”爱喝酒,其实原型的乾隆的兄弟弘昼。
有一次雍正和乾隆,弘时,弘昼在一起,雍正让他们作诗一首。弘时,乾隆都是作的怎么治理天下之类的,弘昼做的诗是《金樽吟》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
俗话说得好”无情最是帝王家“也许是弘昼自知自己能力比不过二位哥哥,加上耳目渲染了自己爹雍正这一辈为了多嫡死的死,圈禁的圈禁,就主动示弱了吧。
弘昼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从小爱习武,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和亲王。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乾隆把雍王府的宅子赐给了弘昼。乾隆还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
有人说皇宫里的财富都归了乾隆,自然看不上老爹的私产,那就错了,皇宫里的东西是“公家的”,想当年雍正追国库空虚是费了很大劲的,西北打仗都没钱。
乾隆要想花钱给皇后妃嫔买东西,只能从土地(皇庄)收入来出,把雍正当雍亲王时候的私产都给弘昼,等于乾隆“净身出户”了。
G. 清朝八王议政的八王是哪八王
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
H. “八王之乱”是那八王
西晋惠帝时(291—306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即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
这场恶斗,虽然爆发在惠帝统治时期,可是祸根子却在其父晋武帝司马炎实行的分封制。晋朝的建立者司马炎认为,自己能够从曹魏手中夺得政权,当上皇帝,是因为曹氏不分封同姓为诸侯王,皇室孤立无援,缺乏屏藩的缘故。于是,他便在公元256年,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大封皇族27人为王,并允许诸王自选本王国内的大小文武官吏。公元277年,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辖民户2万者为大国,可置上、中、下三军5000人;辖民户1万者为次国,可置上、下二军3000人;民户5000以下者为小国,置军1500人。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们不仅领有封地,还可以和小王国一样置军。不少诸侯王还兼领中央或地方的军政大权。他们都是些贪婪残暴的野心家,趁机网罗党羽,扩充军队,各自拉拢一批士族官僚地主,相互倾轧,妄图夺取帝位。这样,诸侯王国就成为晋朝内部的强大割据势力,最后演出了“八王之乱”的丑剧。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白痴,除了享乐以外,什么事也不懂。时值天下荒乱,百姓多饿死,他得知后竟说:“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糊涂的皇帝,自然无法掌管朝政,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独揽了晋王朝中央大权。惠帝的皇后贾南凤,是一个有政治野心和阴险毒辣的女人,她不满意中央大权落入杨氏手中。公元291年,贾后与宫中侍从官阴谋策划,秘召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今河南洛阳),挟惠帝下诏杀死杨骏、杨珧、杨济兄弟3人,其亲族和党羽被株连而死者达几千人。贾后又废黜杨太后为庶人,迫使她绝食而死。晋朝内部大乱就从这次宫廷政变开始了。
杨氏集团被消灭后,晋廷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共执朝政,楚王司马玮因协助贾后政变有功,乃封为卫将军兼领北军(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中侯,在中央掌握兵权,亮、玮之间因而经常发生矛盾。贾后认为亮玮2人皆妨碍了自己专权,便又施展手段,先要惠帝下手诏给司马玮,令其率领北军,杀死南王亮和卫瓘,然后又否认惠帝下过这道诏书,反而以司马玮擅杀大臣的罪名,杀了楚王玮。这样贾后就完全掌握了晋王朝的大权。
贾后掌权后,大树自己的党羽,除了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外,还起用当时的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頠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令他们4人共管京城机要。由于这几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统治经验,又和贾模等人能“同心辅政”,所以从公元291年至299年的七、八年间,贾后还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司马遹的矛盾又爆发了。惠帝只有一个儿子,即太子司马遹,是后宫谢玫后生,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贾后一伙的擅权渐露不满之意,引起了贾后的关注,贾氏的亲党贾谧等人,又害怕太子得政之后,也像贾后杀杨骏、逼死杨太后一样来对付自己,所以竭力劝贾后废太子。于是贾后诬谄太子有杀害惠帝和她的企图,废太子为庶人,接着又把太子杀了。太子无罪被害,引起了诸王和一部分拥护太子的朝臣不满。就在太子遹死后一个月,即公元300年四月,在京师洛阳任车骑将军的赵王司马伦,借为太子报仇,利用自己掌握的宿卫禁兵,入宫杀掉了贾后和张华、裴頠等党羽,并重用嬖人孙秀,杀害异己。次年正月,司马伦又迁惠帝为太上皇,自立为皇帝,从此宫廷政变又转变为皇族争夺皇位的斗争。
赵王伦篡夺了帝位,马上激起了其他宗室诸王的反对,出镇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的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伦,并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冏等的响应。三王联军与伦兵在洛阳附近战斗了两个多月。结果,赵王伦兵败被杀。同时,司马伦的亲信将领王舆也在京城内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司马冏入京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
司马冏自辅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久专朝廷大权,把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的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改立惠帝弟清河王司马遐之子,年仅8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这一招,不但导致司马颖与司马冏关系的破裂,而且也引起司马乂的不满。公元302年十二月,司马恤联合西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冏反对司马颙。司马颙出兵进攻洛阳,军抵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在洛阳的司马乂也举兵讨冏,双方军队在京城内展开激战。一时间,飞矢如雨,火光冲天,混战了3天3夜,冏败,为乂所杀。长沙王乂掌握了政权。
公元303年八月,司马颙又派大将张方率领精兵7万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的20多万大军,借口司马乂“论功不平”对京城发动进攻。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洛阳城危在旦夕。这时城内的统治集团开始分裂。公元304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勾结部分禁军。拘禁司马乂,向外兵求和,并把司马乂交给张方用火活活烤死了。司马颖进入洛阳,虽然当了丞相,但他仍然回到自己的根据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遥执朝政,废太子覃而自兼皇太弟,一时政治中心由洛阳移到邺城。
成都王司马颖在邺城遥执朝政期间,政治腐败,比以前司马冏,司马乂执政时还要坏,大失人心。因此,东海王司马越统率洛阳禁军,拥戴惠帝讨伐司马颖,结果在汤阴(今河南汤阴县西南)战败,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县北)。河间王司马颙命部将张方率兵占领了洛阳,不久,幽州刺史王浚与并州都督司马腾联兵攻破邺城,战争进一步扩大。司马颖挟惠帝出奔洛阳,皆落入张方之手,又被迫前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公元305年七月,司马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次年攻入长安。司马颙和司马颖败走,相继被杀。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把惠帝毒死,另立惠帝的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晋朝大权最后落入司马越手中。至此,“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八王之乱”是西晋世族势力恶性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统治阶级凶恶、残忍、毒辣、腐朽等本性的一次大暴露。这场大恶斗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数十万人民丧失了生命,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在洛阳13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迫服役,城内米价贵到一石万钱,不少人饥饿而死。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大规模的流亡的浪潮。尤其是诸王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参加这场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成都王颖引匈奴刘渊为外援,让其长驱入邺;东瀛公司马腾引乌桓羯人袭击司马颖,让其乘机入塞;幽州刺史王浚召辽西鲜卑攻邺,鲜卑则大掠妇女,被沉入易水者就有8000人。从此,大河南北就成为匈奴和鲜卑贵族统治的世界,加深了民族矛盾。因此,八王之乱不久就爆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西晋王朝也就很快走向灭亡。
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王敦之乱
东晋初年,晋元帝司马睿有感王氏权重,遂逐渐任用南方大族戴渊、周嵩与北方二流大族刘隗、刁协等人,以制约拥兵坐镇武昌的王敦。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利用大族对政府发奴为兵的不满情绪,以诛除刘隗、刁协为口实,在武昌起兵叛乱,并迅速攻下建康,刁协战死,刘隗投降石勒,戴渊、周嵩被杀,其他一百多名官吏也被罢免。之后,王敦退还武昌。司马睿死,明帝司马绍即位,调配兵力,加强石头守备。太宁二年(324年),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的王敦再次叛乱,但中途病死,叛乱结束。
I. 晋朝的八王之乱中八王那么强,那么是怎么导致后来的五胡乱华的
个人觉得八王之乱是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八王之乱讲的是方面西晋皇族为了争夺政权而发生的战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年晋武帝在位时恢复了曾经已经不用了的分封制,这是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的祸根,但是晋武帝在位时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各地平安无事,晋惠帝在位时没有能力统治朝政,各地就发起了战乱,抢夺权利。所以,游牧民族五个部落直接趁机发起攻击,从而导五胡乱华。
因为八王之乱,才发生五胡乱华,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的无能,如果晋惠帝能够向晋武帝一样把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八王之乱就不会发生了,也不会有后面的五胡乱华,从而导致西晋直接灭亡。
J. 八王之乱是哪八王在哪个朝代是那个皇帝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10)八王扩展阅读
而引发八王之乱的直接因素则是贾后专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贾南风得以专权。而贾南风推行的女性专制主义统治政策则成为八王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后掌握朝权,但期间不但无力控制日益壮大的匈奴汉国政权,更排除异己,杀害中书监缪播、散骑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后更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讨汉国为率领行台出京,带着大批军队及王公大臣离开首都洛阳,致令洛阳防御薄弱,盗贼横行。在其死后,他带领的大军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县宁平城被汉将石勒屠杀,不久洛阳亦在永嘉之乱中陷落。
秦王司马邺虽在晋怀帝遇害后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但也在建兴四年(316年)被俘,西晋正式灭亡。而早在荡阴之败后,东海王东走并在徐州收聚兵众,及后更起兵讨伐河间王,迎帝东归。当时东海王就留了琅邪王司马睿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守下邳。后来琅邪王就移镇建邺,在江左发展,奠下了东晋的基础。晋愍帝死后,琅邪王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
八王之乱的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乱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会风气的畸变,造成了秩序的崩溃,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给社会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