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世之奇伟
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出自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意思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
原文选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而世之奇伟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篇名文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Ⅱ 而世之奇伟,瑰鬼,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着不能至也。的翻译
翻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出自: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原文选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释义: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2)而世之奇伟扩展阅读
主题思想: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作者成就: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王安石的存世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Ⅲ 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该如何翻译
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翻译是,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
Ⅳ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意思。
【注译】瑰怪:壮丽奇特;非常:不寻常,不一般;观:景象。
全句译意为:世间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于艰险和僻远,而且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王安石借游褒禅山说明,要达目的,必须“有志”。要争取理想的实现,就必须意志坚定,奋发图强。
拓展资料: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Ⅳ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的意思
【原典】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译】瑰怪:壮丽奇特;非常:不寻常,不一般;观:景象。全句译意为:世间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于艰险和僻远,而且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观:景象。
Ⅵ 翻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意思就是世间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于艰险和僻远,而且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Ⅶ 翻译古文—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旱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原典】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译】瑰怪:壮丽奇特;非常:不寻常,不一般;观:景象。全句译意为:世间奇妙雄伟、壮丽奇异、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于艰险和僻远,而且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解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言志之作。王安石借游褒禅山说明,要达目的,必须“有志”。要争取理想的实现,就必须意志坚定,奋发图强。由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们自然会想到当代伟人毛泽东那首著名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