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后日本股市涨幅最大股票
㈠ 为什么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经济泡沫 英法德没事
广场协议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还有好几个国家都签订了协议的,升值最大最厉害的也不是日元,签订协议一段时间内,日本贸易也没有恶化,后来造成所谓的失去30年,其根本原因都是在于日本自身决策错误。日本吃亏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本应在1987年或1988年,更早地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和限制贷款与估值比率等有力的监管措施,却因初期的盲目自信和后期的犹犹豫豫,错失了良机。
说到汇率战,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25年前的“广场协议”。其实,广场协议并非是日本一家被迫与美国签订城下之盟,而是诸多国家都与美国签署了这个协议。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斯托登伯、法国财长贝格伯、英国财长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的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盘于240.10,而9月底则收盘在216.5,到了1985年12月31日,则收盘在200.25。到了1988年1月底,美元兑日元最低到过120.18。1995年,美元兑日元创造了79.70的历史低点。广场协议2年多后,日元第一轮升值结束,最大升值99.78%,而10年后,日元已升值了201.26%。
不少人根据以上的数据,一口咬定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后的经济困境是广场协议导致的。这种认识非常肤浅,完全是搞错了日本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应该看到,在广场协议以后,当时的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以及英镑,兑美元同样有幅度非常大的升值。广场协议前后,从1985年1月至1987年年底,马克升值了101.27%,法郎最大升值了100.55%,英镑升值了66.98%。而瑞士法郎、意大利里拉等许多货币在这期间都兑美元有大幅度升值。这些国家都没有发生日本失去十年、再失去二十年的遭遇。这说明日本的问题不具有共性。
从GDP的季率来看,广场协议签署以后,日本经济增速只稍微回落了两个季度,而后反而加速上升,并在随后总体上保持了五年的扩张期。只是在1990年年底以后,日本泡沫经济膨胀并破灭后,GDP增速才迟缓起来。在签署广场协议后,日本贸易顺差总体上保持稳定,只在个别月份有过迅速下降的记录,但很快又恢复。马克大幅度升值以后,德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只是在1990年7月以后,才突然快速下降,但也仅在1991年5月前后出现过短暂的贸易逆差,而后迅速回复到顺差状态,且顺差数额节节攀升。在法郎大幅度升值后的4年多里,法国的贸易顺差也是上涨的。过了12年之后,法国的贸易状况才出现倾向性的恶化。虽然英国贸易逆差在广场协议以后上升过,但在九十年代又开始缩小。直到接近2000年以后,贸易逆差才单向扩大。因此,广场协议虽然导致日元、马克、法郎和英镑对于美元快速、长期、大幅度升值,但并没有导致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贸易状况恶化。
现在足以得出结论,日本的困境,是其国内其他经济政策失误导致的。日本政府没有尽早从依赖外部市场的思维中走出来,重视外部因素而轻视内部因素,政策的重点瞄准了广场协议可能给予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根据学者的研究,日本因担心“升值萧条”,为避免其持有的大量美国资产贬值和支持美元发行,减轻日元升值可能出现的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在日元大幅升值后,仍采取了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特别是超低利率政策。利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金融机构贷款大量增加,导致了1988年至1990年资产泡沫的产生。大量过剩资金开始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引起了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的暴涨,酿成了泡沫经济。
德国等国却眼睛向内,其央行以稳定物价为己任,没有实行超低利率和超量货币发行的政策,因此在这些国家没有爆发楼市和股市泡沫,当然也就没有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衰退或者是萧条。
广场协议的全面真实的分析说明,比起汇率战,国内政策的失误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更重大的损害。这个道理,蒙代尔在不可能三角理论中已有揭示。这一理论揭示: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者不可能同时满足,而三者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只是蒙代尔后来为了固守其“最优货币区”的教条理论而走上了反对自己这一理论的道路,片面地、不恰当地强调固定汇率而忽视独立的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日本在广场协议以后,依然认为汇率政策是最重要的,为了弥补日元升值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大推泡沫经济,丧失了根据国内情况制订因地制宜政策的独立性,终于酿成大错。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G20首尔峰会上,各经济体最好能在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即使达不成协议,爆发汇率战,也应把政策重点放在国内,应牢牢记取日本倚重汇率政策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教训,切勿重蹈覆辙。
㈡ 1986年日本股市总市值是多少
当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在1989年最后一天破灭时,它标志着日本“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的终结,转而陷入一轮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时期,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遭遇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萧条。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7——1989年是泡沫经济的极盛时期。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开始急剧升值。1988年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与1971年固定汇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国内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扩大内需”。为了减轻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也迫于美国政府要求日元升值、开放市场、扩大内需及实现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策略,从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高潮。土地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投机热,投资膨胀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张。
(2)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有效需求”膨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增速名列发达国家榜首,在经济一派繁荣的氛围笼罩下,企业和消费者变得更为自信、乐观,投机变得更富激情、大胆,东京的房地产与股市一并上涨不止。
(3)“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缓慢展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80年代中后期这一进程加快,1985年日本开始放开存款利率。随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业务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规模急剧膨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日元资金过剩,经济过热,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日本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
1988——1989年,公司投资急剧膨胀。伴随高股价,新股票发行的快速升值,当银行在不动产方面寻找资金投向时,股票发行便成为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反过来,公司利用它们持有的不动产进行间接的股市投机,从而形成了不动产与股市双重泡沫——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及日经225股价指数持续暴涨。
(1)股价持续猛烈暴涨。1985年末,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 1989年末收于38916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1.7%,并赶超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总市值继续膨胀至896万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
(2)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两大根本“支柱”。当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凯歌高奏之时,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不断上涨。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调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若以1955年为100,到1965年则上涨超过了1000,到1988年则超过了10000,也就是说,日本城市房地产价格在33年间上涨了100倍,而同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上涨却不足40倍,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商业区的地价涨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则涨至1985年的2.3倍。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购与海外投资热情。
1990年,随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灭,日本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
三、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而且就连这1.1%的增长也是日本政府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强获得的。由此可见,日本人要想再次见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5%的经济增长已是十分困难的了。
㈢ 日元贬值日本股市什么行业涨幅最大
你好:
1、一国的货币贬值会促使本国的很多行业受益、同时也利股价上涨
2、货币贬值,主要是对出口型的产品利好,所以肯定是出口、外销的行业涨幅好些
3、日本的电器产品、电子产品、科技信息、汽车类行业以出口为主,所以应该不错
祝:好!
㈣ 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股市是大跌还是大涨啊
首先。。我认为中国的情况和日本广场会议有所不同。
在广场会议上,日本是同意日币升值!可以说这个是个很蠢的行为,因为他告诉世界一个很简单的信息“买我日币,你一定赚钱”,所以很多国际货币炒家都买了大量的日币(谁和钱有仇?),这个日币,有了更多的日币,所以推动了当时的日币的资本市场(货币多了,导致通货膨胀是必然)。
中国的情况显然不同,中国政府至少不会对外说“我们人民币同意升值”之类的话,所以,升值力度不可能像日币当年一样,而且也不会有如此众多的国际货币炒家买人民币,货币通胀的程度不会和日币一样。
再退一万步来说,即使人民币被国际炒家看上了,他们存了很多的人民币,他们也不敢投资啊,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人民币就会贬值了,而当年日本是承认日币会一定升值的,所以,国际炒家才有胆子在那么长的时间内,把日币用来炒作日币金融市场!在中国,他们应该不敢长时间持有人民币吧。
㈤ 广场协议 日本
广场协定是美英等国5国集团强迫日本签订的。主要内容是美元对欧洲和日本主要货币进行主动性贬 值,从而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广场协定的签订,对日本经济恶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签署不久日经指数就开始暴跌。日本的出口竞争力荡然无存。楼市和经济泡沫破灭。美国现在不断胁迫中国签订类似的条约。
㈥ 80年代日本股市情况是什么
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所经历的泡沫经济时期,最特殊的现象莫过于在资产价格膨胀的同时,一般商品价格却保持了稳定的态势,同时外汇储备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在相关的研究中,支持日元升值是日本股市泡沫化的主要原因的观点不在少数;就算看出日元升值只是泡沫化的导火线,也往往只从日本国内的经济与货币条件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当时的国际环境。本文认为日本股市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来源于日本当时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我国自汇改以来,A股市场上证指数从2005年7月21日的1020点开始一路上涨,虽然受美国次贷影响股指于2008年3月份曾回调到4000点,与当年日本当年签订“广场协议”后的情况极为相似。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加同时产生的是流动性过剩问题,而由其带来的资产泡沫性问题也渐渐突出,因此对8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进行深入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尝试从日本国内与国外因素分析股市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股市的国内外环境与日本当年的环境进行对比,最后总结日本股市泡沫化危机对我国的经验教训。
㈦ 日本股票的最高点是多少点呢
日本股市曾在1989年12月29日(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达到历史最高的38597点。近期(2000年后)最高点是2007年2月26日的18300.39点。2008年10月28日到25年来最低的6994.9点。2009年6月26日收于9877.39点。
查询国际股指走势可以从同花顺软件的菜单栏—报价—全球指数报价看。也可以上google财经http://www.google.cn/finance?hl=zh-CN&tab=we
㈧ 日本的“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
释义: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㈨ 广场协议后日本什么股票涨的最好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 房地产价格也大幅升值 达到峰值后 泡沫破裂 此后日本陷入了10的衰退期 美国迎来了10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