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比第一天最低价高出多少能买到
㈠ 股票比买入价格高出多少算是盈利!!!
比买入的成交量高出至少1%就有盈利了。因为印花税进出各0.3%,再加上券商收的进出各0.2%(最多)的手续费。所以,如果你买入苏宁电器,成交价为51.70,那就要涨0.52之后,你才能赚到钱。
㈡ 股票如果这一天是跌势怎么能买到一天中的最低价
这个短期趋势没有人能够预测到的,最低价是这个走势已经走出来后你才能知道这是最低价,所以我建议你还是做长线投资吧,望采纳,真心回答,谢谢!
㈢ 请问如何才能买到和卖到股票当天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呀
楼主,不要追求这个,也不要相信股市中有这个。这是根本不可能有的。简单说明一下,楼主就明白了。假如一个人用10万资金启动,如果用这种方法,一年之内,就会比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加在一起都富有了。呵呵,所以是不存在的。股票,买在基本的底部区域之内,卖在基本的顶部区间,多胜少负,负时小负,胜时大胜。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这么运用的。
㈣ 新股上市后第一天的价格是不是一定比中签时买入的价格高
这个方面想太多总是不太好,止住吧。1490
㈤ 股票 为什么当前价格比我出的价格低却能买入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㈥ 在买入股票中有什么办法在一天中可以买到最低价,最好不要偏差太大
如果这个问题有答案,我给10000分。
不过估趋势,还是有可能的。我简单提点小意见。
首先,要知道该股票现在是在什么期,个人认为在庄家吸货期进货是关键。
如果你能认清这个,一般来说会容易很多。
在这个时期,如果该股票庄力一枝独秀,那这个阶段,价格波动不会太大。什么时候买都可以。
如果有多力对冲,就会出现振幅比较大,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你说的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因为散户看不清形势,所以有的时候会跟这个力,有的时候会跟那个力,但是处于打压力的资金肯定会在买盘力量弱的时候,因为这样会用少的资金让股价最大的下跌。
不能再多说了。希望能对你有一点作用。
㈦ 买股票的时候出价比卖一高会按什么价格成交
买卖的价格是自己定的。但是你可以这样理解。你要买股票。如果你给的价格是当时最高的市场价格,那么你就第一个可以买到。买的价格高的人优先。但是卖的价格就是低的价格优先。你给的价格低可以首先卖掉你的。
㈧ 股票通过大宗交易的价格怎么比当日成交的最低价还低不是应该在当时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吗
大宗交易双方是上市公司股东和基金、机构之间的买卖,殊不知现在也会有各种基金与基金、机构之间的交易,这里面的原因只有一个:这些基金持股规模比较大,持股品种都是高度抱团的品种。他们目前想要出局的欲望非常强烈,但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走人,否则就是闪崩,相对来说,大宗交易是一个能满足他们闲适赚钱的较好出路。
从机构投资者角度来说,大宗交易是目的性很强的行为,如果机构投资者由于流动性等原因减持自己组合中有限的几支股票,这种大宗卖出并不含有对个股的负面信息,但是当机构投资者选择买入某一只股票时,其往往会在市场上所有的股票中选择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而这需要对股票深入的研究,所以这种大宗买入交易往往含有对个股的正面信息。
作为散户从大宗交易中窥视股价变化是件困难的事,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大宗交易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股东发起的减持应该是可以视为利空消息的。大宗交易具有择时性,作为散户,我们知道的时候也许忽视了那些因为大宗交易带来的正面效益。
㈨ 股票怎么才能买到,是高于现价还低于现价还是等于现价,有什么区别简单讲一下
股票行情软件显示的买一和卖一。卖一意思是有相应数量的股票想要按照卖一的价格卖出,而买一的价格就是有相应数量想要买入。
理论上说是这样,当实时成交价为现价。但交易是面对全体的,当交易量密集时在电脑体现有时合并价出现。如买10手4元,而他人买1500手和1000手是4.01元时,在电脑体现为2510手,价是4.01元,但在自己的账户还是成交价4.00元。
如果想要直接买入成交,就要按照19.15的价格委托买入,如果想便宜一点买,就要排队,比如委托买入价格为19.13,则必须等到19.14以及排在前面的19.13的买主都买到之后,而且还有人愿意19.13或更低价委托卖出才能够成交。
通常情况下,现价是指成交价,可能会是买一价,也可能是卖一价。想要快速成交就按照卖一价委托买入,正常的话直接就成交了。
刚刚看你说的情况是属于特殊情况,新股发行上市通常最初几个交易日都是涨停板。一般散户是无法买到的,因为买一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而且要卖出的人不多。等你输入买一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很多的买单在你之前了,而想要卖的数量又少,所以能成交的就是排在前面的少数。
一定想要追,只能是问问你的券商是否支持24小时下单,如果支持,你可以每天收盘清算后,直接按照第二天的涨停价委托,碰运气看看。但很多个板之后,再追上,就算买入,也会有较大风险了。
区别就在这一点:
1、一般以高于现价的价格买入,就会立即成交。
2、等于现价的价格买入,不一定能立即成交,有可能要等待。
3低于现价的价格买入,那么等待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还不一定能买入。
(9)股票比第一天最低价高出多少能买到扩展阅读:
原则详细
价格优先原则
价格优先原则是指较高买进申报优先满足于较低买进申报,较低卖出申报优先满足于较高卖出申报;同价位申报,先申报者优先满足。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和板牌竞价时,除上述的的优先原则外,市价买卖优先满足于限价买卖。
成交时间优先顺序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口头唱报竞价,按中介经纪人听到的顺序排列;在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时,按计算机主机接受的时间顺序排列;在板牌竞价时,按中介经纪人看到的顺序排列。在无法区分先后时,由中介经纪人组织抽签决定。
成交的决定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口头唱报竞价时,最高买进申报与最低卖出申报的价位相同,即为成交。
在计算机终端申报竞价时,除前项规定外,如买(卖)方的申报价格高(低)于卖(买)方的申报价格,采用双方申报价格的平均中间价位;如买卖双方只有市价申报而无限价申报,采用当日最近一次成交价或当时显示价格的价位。
㈩ 买股票如果挂最低价理论上能不能买到
买股票,如果挂下跌限制幅度范围内的最低价,也就是跌停价,从理论上是能买的到的;但在现实股市交易中,跌停的概率不会很大,除非个股有重大利空,或者大盘出现系统性风险。